JavaScript--15 一篇文章搞懂事件流(兼容、冒泡、捕获)

本文深入探讨JavaScript中的事件流,包括事件冒泡和捕获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详细解释了DOM事件处理程序,如addEventListener()和removeEventListener(),以及如何在不同浏览器间实现兼容,尤其是IE的attachEvent()和detachEvent()。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事件对象event的重要属性和方法,如event.stopPropagation()和event.preventDefault(),以及在IE中的事件处理差异和阻止冒泡的兼容策略。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事件流

在单击按钮的同时,你也单击了按钮的容器元素,甚至也单击了整个页面。事件流描述的是从页面中接收事件的顺序。

1.1 事件冒泡

所有现代浏览器都支持事件冒泡(从内到外),事件冒泡即事件开始时由最具体的元素(文档中嵌套层次最深的那个节点)接收,然后逐级向上传播到较为不具体的节点(文档)。以下面的 HTML 页面为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Event Bubbling Example</title> 
</head> 
<body> 
 <div id="myDiv">Click Me</div> 
</body> 
</html> 

如果你单击了页面中的<div>元素,那么这个click事件会按照如下顺序传播:

(1) <div> 
(2) <body> 
(3) <html> 
(4) document 

也就是说,click 事件首先在<div>元素上发生,而这个元素就是我们单击的元素。然后,click事件沿 DOM树向上传播,在每一级节点上都会发生,直至传播到document对象。

1.2 事件捕获

事件捕获的思想是从外到内。事件捕获的用意在于在事件到达预定目标之前捕获它。如果仍以前面的HTML页面作为演示事件捕获的例子,那么单击<div>元素就会以下列顺序触发click 事件。

(1) document
(2) <html> 
(3) <body> 
(4) <div>

在事件捕获过程中,document对象首先接收到 click 事件,然后事件沿DOM树依次向下,一直传播到事件的实际目标,即<div>元素。

1.3 事件捕获机制

事件流包括三个阶段:事件捕获阶段、处于目标阶段和事件冒泡阶段。首先发生的是事件捕获,为截获事件提供了机会。然后是实际的目标接收到事件。最后一个阶段是冒泡阶段,可以在这个阶段对事件做出响应。以前面简单的HTML页面为例,单击<div>元素会按照下图所示顺序触发事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OM事件流中,实际的目标(<div>元素)在捕获阶段不会接收到事件。这意味着在捕获阶段,事件从 document<html>再到<body>后就停止了。下一个阶段是“处于目标”阶段,于是事件在<div>上发生,并在事件处理中被看成冒泡阶段的一部分。然后,冒泡阶段发生,事件又传播回文档。
IE9、Opera、Firefox、Chrome 和Safari 都支持DOM 事件流;IE8 及更早版本不支持DOM 事件流。

二、事件处理程序

诸如clickloadmouseover,都是事件的名字。而响应某个事件的函数就叫做事件处理程序(或事件侦听器)。事件处理程序的名字以"on"开头,因此click 事件的事件处理程序就是 onclickload 事件的事件处理程序就是 onload

2.1 HTML 事件处理

通过event变量,可以直接访问事件对象

<!-- 输出 "click" --> 
<input type="button" value="Click Me" onclick="alert(event.type)">

在这个函数内部,this值等于事件的目标元素

<!-- 输出 "Click Me" --> 
<input type="button" value="Click Me" onclick="alert(this.value)">

下面这行代码与前面的例子效果相同

<!-- 输出 "Click Me" --> 
<input type="button" value="Click Me" onclick="alert(value)">

事件处理程序无需引用表单元素就能访问其他表单字段

<!-- 输出 "My Name" --> 
<form method="post"> 
 <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 value="My Name"> 
 <input type="button" value="Echo Username" onclick="alert(username.value)"> 
</form>

原因是在这个函数内部,使用with像下面这样扩展作用域:

function(){
   
   
	with(document){
   
   
		with(this){
   
   
			//元素属性值
		}
	}
}

// 如果当前元素是一个表单输入元素,则作用域中还会包含访问表单元素(父元素)的入口
function(){
   
   
	with(document){
   
   
		with(this.form){
   
   
			with(this){
   
   
				//元素属性值
			}
		}
	}
}
//这样扩展作用域的方式,可以让事件处理程序无需引用表单元素就能访问其他表单字段

HTML中指定事件处理程序存在一个时差问题。因为用户可能会在HTML元素一出现在页面上就触发相应的事件,但当时的事件处理程序有可能尚不具备执行条件。
以下面例子为例:

<input type="button" value="Click Me" onclick="showMessage()" />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