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随机数
- Math.random()默认产生大于等于0.0且小于1.0之间的double型随机数 [0,1)
int b=(int)(Math.random()*10);//生成 [0,9]之间的随机整数。
Math.random()乘以n+1,生成[0,n+1):int()后,[0,n]
所以
int temp=m+(int)(Math.random()*(n+1-m)); //生成从m到n的随机整数[m,n]
- new Random()
Random r = new Random();
int n1 = r.nextInt(); //不带参数的nextInt()会生成所有有效的整数(包含正数,负数,0)
public int nextInt(int n);// 带参的nextInt(int x)则会生成一个范围在0~x(不包含X)内的任意正整数,[0,n)
借助java.util.Random类来产生一个随机数发生器,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构造函数有两个,Random()和Random(long seed)。第一个就是以当前时间为默认种子,第二个是以指定的种子值进行。产生之后,借助不同的语句产生不同类型的数。
种子就是产生随机数的第一次使用值,机制是通过一个函数,将这个种子的值转化为随机数空间中的某一个点上,并且产生的随机数均匀的散布在空间中。以后产生的随机数都与前一个随机数有关
不重复
一:
(1) 把N个数放入Hashtable 或者arrayList 中.
(2) 从上面的集合中随机抽取一个数放入int数组中.
(3) 把取出的这个数从上面的集合中删除.
(4) 循环 (2),(3) 步骤,直到int数组取满为止.
二:
当Hashtable或者ArrayList中放几千万,几亿数据时,这时从集合中删除元素将严重影响性能,如果突破此瓶颈?
(1) 把N个数放到容器A(int数组)中.
(2) 从N个数中随机取出1个数放入容器B(int数组)中.
(3) 把容器A中最后一个数与随机抽取的数对调 或者 把容器A中最后一个数覆盖随机抽取出来的数.
(4) 这时从容器A(假设N个数,索引0 到 索引N-2)之间随机取一个数.再放入容器B中,重复此步骤.
说明:也就是第二次是从容器A中 第一个元素到倒数第二个元素 中随机取一个数.
这种好处是,**随机数所取范围逐步缩小,**而且杜绝了大数据时集合执行删除操作时产生的瓶颈.
public class Main {
private static int range = 100;
private static int[] resul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esult = getNumber(range);
for (int i = 0; i < range; i++) {
System.out.print(result[i] + ", ");
}
}
public static int[] getNumber(int total){
int[] NumberBox = new int[total]; //容器A
int[] rtnNumber = new int[total]; //容器B
for (int i = 0; i < total; i++){
NumberBox[i] = i; //先把N个数放入容器A中
}
int end = total - 1;
for (int j = 0; j < total; j++){
int num = new Random().nextInt(end + 1); //取随机数
rtnNumber[j] = NumberBox[num]; //把随机数放入容器B
NumberBox[num] = NumberBox[end]; //把容器A中最后一个数覆盖所取的随机数
end--; //缩小随机数所取范围
}
return rtnNumber; //返回int型数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