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复习408
文章平均质量分 76
CS创新实验室
致力于计算机、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发和教学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39题——TCP协议
摘要 题目考查TCP的拥塞窗口(4000B)与接收窗口(2000B)的交互机制。发送方已发送2个1000B段,收到第一个ACK后未确认数据量降为1000B。发送窗口取拥塞窗口与接收窗口较小值(2000B),可用窗口=2000B-1000B=1000B,故还可发送1000B(选项A)。关键点在于理解发送窗口受cwnd和rwnd共同限制,且需扣除已发送未确认的数据量。(150字)原创 2025-07-24 06:11:02 · 570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38题——网络设备的功能特性
摘要: 题目考查网络设备抑制广播风暴的能力。中继器和集线器(物理层)无法识别广播帧,会无差别转发;传统网桥(数据链路层)默认不隔离广播域,但现代交换机可通过VLAN实现隔离;路由器(网络层)天然隔离广播域,能有效抑制广播风暴。若按传统网桥理解,仅路由器符合要求。 答案:D原创 2025-07-21 07:27:31 · 417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37题——IP子网划分方法
摘要 题目考查IP子网划分。给定网络192.168.5.0/24,子网掩码255.255.255.248(/29),通过分析: 子网位增加5位(29-24),子网数=2^5=32; 剩余主机位3位,每个子网地址数=2^3=8,可分配地址=8-2=6。 正确答案为B(32子网,6地址)。原创 2025-07-21 07:25:47 · 407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36题——ICMP协议和报文类型
摘要 2010年第36题考查ICMP报文类型在网络拥塞时的应用。当路由器因拥塞丢弃IP分组时,会向源主机发送**源点抑制(Type 4)**报文(选项C),请求降低发送速率以缓解拥塞。其他选项不适用:路由重定向(A)用于优化路径,目的不可达(B)表示传输失败,超时(D)与TTL耗尽相关。现代TCP拥塞控制机制已逐步替代源点抑制功能。正确答案为C。原创 2025-07-20 07:47:53 · 563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35题——RIP协议
摘要: 本题考察RIP协议原理。R1收到邻居R2的距离矢量<net1, 16>,表示R2到net1的跳数为16(不可达)。R1计算经R2到达net1的跳数为17(仍不可达),故R1不能通过R2到达net1。正确答案为D。RIP协议最大有效跳数为15,跳数16表示网络不可达。原创 2025-07-20 07:45:20 · 343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34题——分组交换网络
摘要:本题考察分组交换网络中文件传输的端到端时延计算。关键点包括:1)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机制,路径H1→R1→R2→H2共3跳;2)分组大小1000B(含20B头),文件980000B被分为1000个分组;3)传输时延单位8000bit/100Mbps=0.08ms;4)总时延公式为(N+h-1)×P/R,代入得(1000+2)×0.08=80.16ms。正确答案为C。原创 2025-07-18 07:52:41 · 905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33题——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描述的是网络的分层模型、各层功能及协议,不包括协议的具体实现细节。题目选项中,网络的层次(A)、每层使用的协议(B)和每层必须完成的功能(D)均属于体系结构描述内容,而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C)不属于。因此,正确答案是C。原创 2025-07-18 07:45:40 · 225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32题——中断机制
摘要 键盘输入的处理流程始于硬件中断。当用户按键时,键盘控制器触发中断,CPU执行对应的中断处理程序(如keyboard_interrupt)读取扫描码并存入内核缓冲区。后续由系统调用(如read())或用户程序(如登录程序)获取数据。因此,**中断处理程序(B)**是最先接触键盘输入的程序。其他选项(命令解释程序、系统调用服务程序、用户登录程序)均属于更高层的软件,不直接处理硬件事件。原创 2025-07-17 08:00:00 · 415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30题——文件系统的索引结点
摘要 题目考查文件索引结点的多级索引结构计算文件最大长度。已知索引结点含4个直接地址项(各指向1个数据块)、2个一级间接地址项(每项通过索引块指向64个数据块)和1个二级间接地址项(每项通过两级索引指向64×64个数据块)。计算总数据块数:4(直接)+2×64(一级间接)+1×64×64(二级间接)=4228块。因每块256B,文件最大长度为4228×256B=1057KB。答案为C。原创 2025-07-14 08:32:24 · 339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29题——分页管理
摘要: 题目考察二级页表的分页存储管理。逻辑地址空间为$2^{16}$页,页大小$2^{10}$B,页表项2B,逻辑地址26位。页内偏移占10位,剩余16位需分配给页目录号和页号。因页表大小不超过一页($2^{10}$B),每页表最多512项(9位页号),故页目录号占7位,对应128项。答案选B(128)。 (字数:150)原创 2025-07-14 08:30:39 · 464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28题——连续分区分配
摘要 题目考察动态分区存储管理中最佳适配算法(Best Fit)的应用。初始主存55MB,操作序列为分配15MB、30MB,释放15MB,分配8MB、6MB。通过逐步模拟: 分配15MB后剩余40MB; 分配30MB后剩余10MB; 释放15MB形成10MB和15MB两个空闲区; 分配8MB从10MB分区中切割,剩余2MB; 分配6MB从15MB分区中切割,剩余9MB。 最终最大空闲分区为9MB,故选 B。关键点在于最佳适配选择最小合适分区,并注意释放后的合并(本题未触发)。原创 2025-07-13 17:01:25 · 469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27题——用信号量实现互斥
摘要: 题目考察Peterson算法实现的两个进程临界区互斥问题。该算法通过共享变量flag和turn协调进程访问:进程先声明进入意愿(设置flag),再谦让优先权(设置turn),并通过忙等循环确保互斥。分析表明,算法能严格保证临界区互斥(如turn的竞争机制确保唯一进入),且不会出现饥饿(退出时清除flag使对方进程获得机会)。因此,正确答案为D——既能保证互斥,又避免饥饿。原创 2025-07-13 16:57:28 · 335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26题——进程调度
摘要: 本题考察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中降低进程优先级的合理时机。分析各选项: A(时间片用完):合理。CPU密集型进程占用资源,降低优先级可防止垄断CPU,提升公平性。 B(完成I/O):不合理。I/O密集型进程应提高优先级以快速响应。 C(长期就绪):不合理。需提升优先级避免饥饿。 D(就绪→运行):不合理。优先级在调度前已确定,运行时不调整。 结论:仅时间片用完(A)是合理降级时机,符合惩罚CPU密集型进程的原则。 答案:A原创 2025-07-12 06:52:42 · 719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25题——信号量
摘要: 题目考查信号量机制,信号量初值为3代表初始有3个可用资源。当前值为1($S=1$),根据信号量规则:$S>0$时,可用资源数$M=S=1$,等待进程数$N=0$。因此正确答案为 B(1、0)。信号量的P/V操作分别通过增减$S$值管理资源分配与进程阻塞/唤醒。原创 2025-07-11 06:33:25 · 436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24题——创建进程
摘要: 本题考查进程创建的触发条件。进程创建是由用户请求或任务执行等事件触发(如用户登录、启动程序),而非资源分配(如设备分配)。用户登录成功(I)会生成初始交互进程,启动程序(III)需创建新进程执行,而设备分配(II)仅针对已有进程。因此,I和III正确,答案选C。原创 2025-07-11 06:31:27 · 384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23题——系统调用
摘要: 本题考查操作系统接口机制。**系统调用(A)**是OS内核提供给应用程序的预定义接口(如文件操作、进程控制),通过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实现服务请求,是唯一符合题意的选项。中断(B)是OS内部事件处理机制,库函数(C)可能封装系统调用但非OS原生接口,原语(D)为内核原子操作但不直接暴露。正确答案为A,体现OS通过系统调用实现安全资源访问。 (字数:150)原创 2025-07-10 06:31:18 · 412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22题——显存带宽
摘要 题目计算显存总带宽需求,已知分辨率1600×1200(192万像素)、24位色深、85Hz帧频,且50%带宽用于刷新。步骤如下: 每帧数据量=192万×24位=4608万位; 刷新带宽=4608万×85≈3916Mbps; 总带宽=3916÷50%≈7834Mbps。 答案选D(7834Mbps)。解析强调分辨率、色深、帧频与带宽利用率的关系及单位换算。原创 2025-07-10 06:29:01 · 483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21题——中断处理机制
摘要: 本题考查单级中断系统的中断服务程序执行顺序。单级中断系统不支持中断嵌套,其处理流程为:硬件自动关中断并保存断点(不在ISR内),ISR软件执行保护现场(I)→处理中断(V)→恢复现场(VI)→开中断(II)→中断返回(VII),对应选项A。补充说明对比了单级与多级中断系统的差异:单级全程关中断,禁止嵌套;多级允许高优先级中断抢占,需动态开关中断。单级适用于简单嵌入式系统,多级满足现代操作系统实时性需求。原创 2025-07-09 06:34:24 · 1029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20题——总线标准
摘要 本题考察计算机总线标准识别。总线标准是硬件通信接口规范(如ISA、PCI、USB),与其他技术缩写(如CRT、RAM)不同。选项D(ISA、EISA、PCI、PCI-Express)全部为总线标准,而其他选项混入了显示技术(CRT)、性能指标(CPI)或内存类型(RAM)。正确答案为D,需区分总线标准与非总线术语。原创 2025-07-09 06:30:58 · 384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19题——指令流水线
摘要 本题解析指令流水线阻塞的原因,区分阻塞源与缓解技术。数据相关(B)、条件转移(C)和资源冲突(D)均会导致阻塞,分别涉及数据依赖性、分支延迟和硬件竞争。而数据旁路(A)是解决数据相关的优化手段,通过直接转发结果避免停顿,本身不会引发阻塞,故为正确答案。题目考查对流水线阻塞机制及技术应对的精准理解。答案:A原创 2025-07-08 08:45:54 · 511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18题——CPU寄存器
摘要 本题考查CPU寄存器的可见性。程序计数器(PC)是汇编程序员可见的,可通过分支指令间接修改;而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和指令寄存器(IR)均由硬件自动管理,对程序员不可见。正确答案为B(PC)。原创 2025-07-07 08:32:37 · 448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17题——内存的地址转换和数据访问
摘要: 题目考查虚拟内存系统中TLB、Cache和Page的命中组合。TLB仅缓存有效页表条目(对应Page命中),因此TLB命中时Page必命中;若Page未命中,数据不在主存,Cache也无法命中。分析选项: A(TLB未命中、Cache未命中、Page未命中)可能发生(触发缺页中断); B(TLB未命中、Cache命中、Page命中)可能发生(TLB与Cache独立); C(TLB命中、Cache未命中、Page命中)可能发生(数据未缓存); D(TLB命中、Cache命中、Page未命中)不可能,因原创 2025-07-07 08:31:21 · 447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16题——RAM和ROM特性
摘要 本题考查RAM与ROM的核心特性: 易失性:RAM断电丢失数据(易失性),ROM数据持久(非易失性),叙述I正确。 访问方式:两者均支持随机存取,叙述II正确。 Cache应用:仅RAM(如SRAM)可作Cache,ROM因不可写不适用,叙述III错误。 刷新机制:仅DRAM需刷新,ROM和SRAM无需,叙述IV错误。 综上,仅I、II正确,答案选A。 (字数:149)原创 2025-07-05 08:15:00 · 417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15题——存储器扩展
摘要: 题目考查存储器扩展技术,要求计算给定地址0B1FH所在芯片组的最小地址。通过位扩展(2片4位芯片并联为8位)和字扩展(4组覆盖8K空间)分析,地址0B1FH(A12A11=01)位于组1(0800H-0FFFH),故最小地址为0800H。正确答案为D。解析涉及地址解码、二进制转换及存储芯片组织原理。原创 2025-07-05 08:00:00 · 375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14题——类型转换和计算
摘要:题目考查32位机器中int、float和double类型的关系表达式判断。分析表明:I(整数785转换后保持原值)和III(单双精度转换不损失精度)为真;II(浮点截断导致不相等)和IV(大指数浮点运算吞没小值)为假。因此正确答案是B(仅I和III)。核心涉及数据类型转换规则与IEEE754浮点运算特性。原创 2025-07-04 08:45:52 · 422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13题——溢出
摘要 题目考查8位补码乘法溢出问题。给定4个补码数值(r1=-2,r2=-14,r3=-112,r4=-8),要求判断哪个选项的乘积会超出8位补码范围(-128~127)。通过计算:A项(-2×-14=28)、B项(-14×-112=1568)、C项(-2×-8=16)、D项(-14×-8=112),仅B项结果1568>127,发生溢出。答案选B。补码与溢出判定需结合符号位和数值范围分析。原创 2025-07-04 08:43:46 · 377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12题——程序执行时间
摘要: 题目考查程序执行时间的优化措施。提高CPU时钟频率(缩短时钟周期)、优化数据通路结构(降低CPI)和编译优化(减少指令数/CPI)均可缩短执行时间。三者分别从硬件频率、硬件架构和软件编译层面优化,故正确答案为D(I、II和III)。原创 2025-07-03 08:35:46 · 441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11题——常见排序方法
摘要 题目考查排序算法特征,给出数据前三趟排序结果(如88逐步移至末尾),要求判断算法类型。分析各选项:冒泡排序每趟通过相邻交换使最大元素归位,与题目过程一致;希尔排序基于增量分组,归并排序分治合并,基数排序按位分配,均不符题目中的相邻交换和逐步有序特征。故正确答案为A(冒泡排序)。关键点在于冒泡排序的“相邻比较交换”和“每趟确定一个最大元素位置”的特点。原创 2025-07-02 08:37:56 · 439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10题——递归实现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的递归次数取决于递归树的结点数,由划分后子数组的大小决定,与处理顺序无关(D正确)。初始数据排列影响划分平衡性(A错误),处理较长或较短分区仅影响递归深度而非总次数(B、C错误)。正确选项为D。原创 2025-07-01 09:01:52 · 422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9题——折半查找
摘要 题目考查折半查找的最坏情况比较次数。对于长度为16的有序顺序表,折半查找的判定树高度为5($\lfloor\log_2 16\rfloor+1$)。查找失败时,最多需比较5次才能确定目标不存在,故选B。解析通过判定树模型和算法流程说明比较次数与表长的对数关系。原创 2025-06-30 15:44:34 · 980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8题——拓扑排序
摘要:题目考查图的拓扑排序,要求计算给定图中不同拓扑序列的数量。解析指出拓扑排序需满足前驱条件,并详细说明排序步骤。通过分析,图示的图可以生成3种不同的拓扑序列:a e b c d、a b c e d和a b e c d。因此正确答案是B(3)。原创 2025-06-30 09:30:01 · 271 阅读 · 0 评论 -
深入细致地分析互斥信号量的变化过程
在记录型信号量机制中,wait和signal操作是原子的。初始时互斥信号量mutex=1。P0执行wait(mutex)后mutex=0,P1执行wait(mutex)后mutex=-1并被阻塞。P0执行signal(mutex)后mutex=0并唤醒P1。信号量值不自动恢复初始状态,其变化取决于操作历史。被唤醒的P1转为就绪态,需等待调度才能执行。若存在P2,第二次wait会使mutex=-2,P0的signal唤醒P1后mutex=-1。该过程体现了信号量的精确控制和阻塞唤醒机制。原创 2025-06-27 08:15:00 · 892 阅读 · 2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7题——连通图的边
摘要 题目要求7个顶点的无向图在任何情况下都连通的最小边数。关键点在于:不连通图的最大边数为15(如6个顶点形成完全图加1个孤立点)。因此,保证连通需比该值多1,即16条边(选项C)。解析强调区分“可能连通”的最小边数(6)与“强制连通”的边数(16),体现组合优化思想。原创 2025-06-26 13:43:07 · 507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6题——哈夫曼树
摘要 本题考查哈夫曼树的性质。哈夫曼树通过合并最小权值结点构造,确保带权路径最短。其特性包括:无度为1的结点(B正确),最小两权值结点必为兄弟(C正确),非叶结点权值严格大于子结点(D正确)。但哈夫曼树形状由权值决定,不一定是完全二叉树(A错误)。答案为A。原创 2025-06-25 08:37:23 · 567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5题——树的叶结点数量
摘要:题目考查度为4的树T的叶结点数量计算。已知各类非叶结点数量(度为4、3、2、1的结点分别为20、10、1、10个),利用树的性质(总度数=边数=n-1)建立方程。设叶结点数为n0,总结点n=41+n0,总度数为122,解得n0=82。正确答案为B。原创 2025-06-24 08:58:35 · 486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4题——平衡二叉树
摘要: 题目考查平衡二叉树(AVL树)插入操作后的调整。在原树中插入关键字48后,导致以24为根的子树失衡(平衡因子为-2)。通过右旋操作将37提升为新的根节点,使子树恢复平衡。调整后,37的左、右子结点分别变为24和53。因此正确答案为C(24,53)。原创 2025-06-23 08:00:00 · 495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3题——后序线索二叉树
摘要:题目考查后序线索二叉树的定义。线索二叉树利用空指针存储前驱/后继结点,降低遍历空间复杂度。后序线索树要求左/右指针严格指向后序序列中的前驱/后继,若结点无左/右孩子则需设置线索。根据后序遍历序列(d、b、c、a)分析各选项,D选项正确满足线索指向规则(如d右线索指向b,c左/右线索分别指向b/a)。答案选D。原创 2025-06-22 15:59:25 · 450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2题——双端队列的模拟操作
摘要 本题考查受限双端队列的特性,该队列允许两端入队但只能一端出队。通过分析元素a,b,c,d,e的入队顺序和队列内部排列,模拟各选项的出队序列:A、B、D选项均可通过特定入队方式实现,而C选项因无法使元素c位于a,b之间而被证明不可能。正确答案为C。题目要求超越基本队列规则,通过系统性模拟验证序列可行性,考察对双端队列混合操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原创 2025-06-22 07:40:57 · 594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10年第1题——理解栈的基本操作
摘要 题目考查栈的出栈序列合法性,限制条件为不允许连续三次退栈操作。给定进栈顺序a,b,c,d,e,f,选项D的序列"afedcb"中存在"fed"三个连续逆序出栈元素,违反约束,因此不可能实现。其他选项均可通过合法操作序列得到。正确答案为D。 (字数:97字)原创 2025-06-21 08:45:00 · 385 阅读 · 0 评论 -
408考研逐题详解:2009年第47题
摘要: 本题考察IP子网划分、静态路由配置与路由聚合技术。 子网划分:将202.118.1.0/24划分为两个子网(202.118.1.0/25和202.118.1.128/25),各提供126个可用地址,满足各局域网≥120地址的需求。 R1路由表:包括直连局域网1/2的路由(接口E1/E2)、指向域名服务器的主机路由(下一跳202.118.2.2)及默认路由(互联网)。 路由聚合:R2将局域网1/2的路由聚合为202.118.1.0/24,简化路由表,下一跳指向R1(202.118.2.1)。原创 2025-06-20 10:18:49 · 797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