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架构】系列九: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系统组成框架

目录

一、技术体系概述

二、组成部分及深入解析

1.基础安全设备

(1)密码芯片与加密卡

(2)身份识别卡

(3)物理环境保障技术

2.计算机网络安全

(1)物理隔离与防火墙

(2)加密传输技术

(3)认证机制

(4)病毒防范与行为管理

(5)安全审计

3.操作系统安全

(1)标识与鉴别机制

(2)访问控制机制

(3)可信通路机制

(4)运行保障机制

(5)存储和文件保护

(6)安全审计机制

4.数据库安全

(1)物理和逻辑完整性

(2)元素安全与访问控制

(3)身份认证与可审计性

(4)多级保护与隐通道防护

(5)推理控制

5.终端安全设备

(1)终端设备类型

(2)关键技术

三、总结


一、技术体系概述

信息安全系统由多个技术层面组成,涵盖从硬件设备到软件系统的全面防护,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及可控性。主要技术领域包括基础安全设备、计算机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和终端设备安全。


二、组成部分及深入解析

1.基础安全设备

(1)密码芯片与加密卡

专用硬件模块执行加密算法并安全存储密钥,防止密钥泄露。常见于智能卡和硬件安全模块(HSM),在金融、VPN等领域广泛应用。

  • 原理:密码芯片是专用硬件,内置加密算法(如AES、RSA)和密钥存储,保证密钥不被泄露或篡改。加密卡多作为硬件加速器,提升加密解密效率。

  • 安全意义:物理隔离密钥与主系统,防止软件层攻击导致密钥泄露。

  • 应用场景:金融智能卡、数字证书HSM、VPN设备。

(2)身份识别卡

利用RFID或智能卡技术,提供唯一身份认证,防止伪造和复制。通过双向认证和动态码等技术提升安全性,应用于门禁和员工认证。

  • 技术特点:利用RFID、智能卡技术实现非接触身份认证,具备唯一身份标识和安全认证功能。

  • 安全风险与防护:防止复制、窃取,采用双向认证、动态码技术。

  • 应用场景:门禁系统、员工考勤、安全登录。

(3)物理环境保障技术

机房物理安全(门禁、视频监控、防火防洪)、电力供应安全(UPS、不间断电源)、电磁兼容与泄漏防护(抗电磁干扰设计,防侧信道攻击)共同构筑硬件安全基础。

  • 机房安全:环境控制(温湿度、电磁屏蔽)、物理访问控制(门禁、监控)。

  • 电力安全:防止断电及电磁干扰,保证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 电磁兼容与泄露防护:设计屏蔽措施,防止侧信道攻击(TEMPEST),防止电磁波泄露敏感信息。


2.计算机网络安全

(1)物理隔离与防火墙

通过物理网络划分和多层防火墙实现边界安全,控制网络流量,阻止非法访问。

  • 物理隔离:将关键网络与公共网络物理分开,根本减少攻击面。

  • 防火墙技术:通过包过滤、状态检测、代理服务控制网络流量,阻止非法访问。

  • 多层防护:边界防火墙、内网防火墙和主机防火墙层层设防。

(2)加密传输技术

采用SSL/TLS、VPN隧道保护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数字签名保障数据不可篡改。

  • SSL/TLS协议: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保障客户端与服务器间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

  • VPN隧道技术:构建加密隧道,确保远程访问安全。

  • 数字签名与摘要:利用哈希函数和公钥密码,保证数据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3)认证机制

支持多种身份认证手段,包括密码、多因素认证和数字证书,确保访问主体合法。

  • 单因素认证:密码认证。

  • 多因素认证:结合令牌、生物识别等多种认证手段,提高安全等级。

  • 证书体系:CA机构发放证书,确保身份真实性。

(4)病毒防范与行为管理

结合特征码检测和行为分析及时发现病毒和异常行为,通过访问控制和带宽管理防止滥用。

  • 病毒检测:基于特征码和行为分析,及时查杀恶意程序。

  • 行为监控:网络流量分析、上网行为审计,识别异常和潜在威胁。

  • 策略执行:访问控制策略、带宽限制,防止滥用和攻击。

(5)安全审计

通过日志收集、实时监控和告警系统,追踪网络安全事件,便于快速响应和调查。

  • 日志收集:全面记录网络连接、访问行为和安全事件。

  • 实时监控与告警:及时发现异常,支持快速响应。

  • 事件追踪:帮助分析攻击路径和责任归属。


3.操作系统安全

(1)标识与鉴别机制

用户身份验证和防冒用设计,多因素认证提升安全性。

  • 用户身份管理:通过用户名、密码、令牌等验证身份。

  • 防止冒用:锁定机制、验证码、多因素认证。

(2)访问控制机制

采用访问控制列表(ACL)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遵循最小权限原则,限制用户和进程权限。

  • 基于访问控制列表(ACL):为每个资源定义可访问的用户及操作权限。

  •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用户按角色获得权限,简化管理。

  • 最小权限原则:用户仅获得完成工作所需最少权限,降低风险。

(3)可信通路机制

确保系统内部通信安全,防止中间人攻击。

  • 安全通信通道:保障系统内部关键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安全。

  • 防止中间人攻击:确保数据完整和通信双方身份认证。

(4)运行保障机制

保护系统完整性,及时应用安全补丁,防止系统被篡改。

  • 系统完整性保护:防止关键系统文件和程序被篡改。

  • 补丁管理:及时修补漏洞,防止已知攻击。

(5)存储和文件保护

加密重要数据,细分文件权限,防止非法访问。

  • 加密存储:重要文件加密存储,防止泄露。

  • 访问权限:文件系统权限细分,避免非法访问。

(6)安全审计机制

记录操作日志,自动检测异常行为,支持安全事件分析。

  • 操作日志:记录所有用户操作。

  • 异常检测:自动识别异常行为并报警。


4.数据库安全

(1)物理和逻辑完整性

物理设备保护和数据库事务、约束确保数据正确一致。

  • 物理完整性:硬件保护和备份,防止物理损坏。

  • 逻辑完整性:数据库约束、事务处理,确保数据一致性。

(2)元素安全与访问控制

字段级加密保护敏感信息,基于角色或用户的严格权限管理。

  • 字段级加密:敏感字段加密保护。

  • 访问权限细分:基于角色或用户,严格控制数据访问。

  • 身份认证:数据库用户身份验证机制。

(3)身份认证与可审计性

确保用户身份合法,记录所有数据库操作满足审计需求。

  • 操作日志记录:记录数据库操作,满足审计需求。

(4)多级保护与隐通道防护

支持不同安全级别的数据访问,避免信息通过系统隐含特征泄露。

  • 多级安全模型:支持不同安全级别用户访问不同数据,防止信息泄漏。

  • 隐通道防护:避免通过系统行为泄露信息。

(5)推理控制

防止通过合法查询组合推断敏感信息。

  • 防止攻击者通过合法查询组合推断出敏感信息。


5.终端安全设备

(1)终端设备类型

包括电话密码机、传真密码机、异步数据密码机等,用于通信数据加密。

  • 电话密码机:电话通信加密,防止窃听。

  • 传真密码机:传真数据加密,保障传真内容安全。

  • 异步数据密码机:保障异步数据传输安全。

(2)关键技术

集成硬件加密模块确保数据安全,身份认证防止非法使用,抗篡改设计保护设备结构。

  • 硬件加密模块:嵌入式加密处理,防止篡改。

  • 身份认证:终端用户身份认证,防止非法使用。

  • 抗篡改设计:设备结构设计防止拆卸和硬件攻击。


三、总结

信息安全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技术交织的整体,只有硬件设备、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与终端设备等各环节全面安全,才能保障整体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掌握每层技术原理与实现,是构建坚实安全防线的关键。

扩展阅读:

【软件系统架构】系列八:信息系统深度解析【软件系统架构】系列八:信息系统深度解析
【软件系统架构】系列八:信息系统—事务处理系统(TPS)深入解析【软件系统架构】系列八:信息系统—事务处理系统(TPS)深入解析
【软件系统架构】系列八: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深入解析【软件系统架构】系列八: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深入解析
【软件系统架构】系列八: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SS)深入解析【软件系统架构】系列八: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SS)深入解析
【软件系统架构】系列八:信息系统—专家系统(ES)深入解析【软件系统架构】系列八:信息系统—专家系统(ES)深入解析
【软件系统架构】系列八: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深入解析【软件系统架构】系列八: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深入解析
【软件系统架构】系列八: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深入解析【软件系统架构】系列八: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深入解析
【软件系统架构】系列八:信息系统—典型信息系统架构模型深入解析【软件系统架构】系列八:信息系统—典型信息系统架构模型深入解析
软件系统架构模型的深入解析软件系统架构模型的深入解析
【软件系统架构】系列九: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基础知识【软件系统架构】系列九: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软件系统架构】系列九: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系统组成框架【软件系统架构】系列九: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系统组成框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34号树洞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