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9n0o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39、欧洲关键基础设施信息交换平台与跨部门风险信息标准化交流探索
本文探讨了欧洲关键基础设施领域中的信息交换挑战与解决方案,重点介绍了原型信息交换平台SecNet的设计与非集中式架构的实现,并深入分析了跨部门风险信息标准化交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引入实施-服务-效果元模型(ISE)和标准化风险管理语言(RML),提出了系统化的风险管理流程和动态服务交付协商机制,旨在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的信息共享效率和风险应对能力。未来的工作方向包括平台架构优化、语用通信研究深化以及标准化语言的持续完善。原创 2025-07-26 08:22:21 · 17 阅读 · 0 评论 -
38、关键基础设施保护信息交换平台的设计
本文探讨了设计关键基础设施保护信息交换平台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重点分析了电子通信在欧洲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交通灯协议(TLP)在信息传播控制中的作用与问题。针对SecNet项目,文章详细阐述了其目标和在数据整合、信任建立和技术兼容性方面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智能化、区块链和跨领域融合的发展,信息交换平台将在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原创 2025-07-25 15:50:30 · 16 阅读 · 0 评论 -
37、网络安全管理的博弈论与仿真模型方法
本文探讨了网络安全管理中两种重要的方法:基于博弈论的网络监测器放置方法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信息安全管理仿真模型方法。博弈论方法通过将攻击者和防御者建模为理性参与者,提供了一种优化监测器放置的策略,从而有效应对攻击。仿真模型方法则通过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帮助管理者全面分析安全管理中的技术、正式和非正式控制因素,明确关键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文章进一步提出了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思路,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应用效果。两种方法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原创 2025-07-24 15:36:16 · 19 阅读 · 0 评论 -
36、入侵检测中的恶意软件检测器放置游戏
本文探讨了入侵检测中恶意软件检测器放置的不同场景和策略,通过博弈论方法和模拟实验分析了最优策略在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使用NeSSi网络安全模拟器验证了不同策略对恶意数据包的检测效果,并结合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了检测器管理、路由配置优化及策略调整的建议,为提升网络安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原创 2025-07-23 13:33:55 · 14 阅读 · 0 评论 -
35、基于博弈论的恶意软件检测器放置策略研究
本文研究基于博弈论的恶意软件检测器放置策略,旨在解决网络安全中入侵检测系统(IDS)的最优部署问题。通过将攻击者与IDS的对抗行为建模为一个零和有限马尔可夫博弈,提出了一种定量框架,并利用价值迭代算法计算双方的最优混合策略。研究结合了一个基于代理的模拟环境,对不同策略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在降低攻击成功率方面的有效性。未来的工作将包括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和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的应用探索。原创 2025-07-22 15:16:31 · 12 阅读 · 0 评论 -
34、面向SIP的SPIT攻击建模与防御策略
本文探讨了面向SIP的SPIT攻击建模与防御策略,通过构建攻击树和攻击图,引入XOR节点增强传统攻击树的功能,实现了对SPIT攻击的系统性建模。文章提出了攻击模式和攻击语言的应用,以支持在实际VoIP系统中部署SPIT检测规则。同时分析了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VoIP网络中的SPIT威胁提供有效的应对方法。原创 2025-07-21 09:12:58 · 13 阅读 · 0 评论 -
33、网络安全威胁:XSS攻击与SPIT攻击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两种网络安全威胁——Web应用中的跨站脚本攻击(XSS)和VoIP中的垃圾语音攻击(SPIT)。针对XSS攻击,讨论了现有防范方法的局限性,包括成本高、仅关注JavaScript等问题;针对SPIT攻击,介绍了基于攻击图和攻击树的建模方法,并分析了现有反SPIT机制的不足。文章提出通过攻击建模技术,结合服务器与浏览器端的协同策略,制定更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应对未来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原创 2025-07-20 15:18:12 · 15 阅读 · 0 评论 -
32、网络安全:跨站脚本攻击检测技术综述
本文综述了Web应用中常见的跨站脚本攻击(XSS)类型及其检测和预防技术。重点介绍了持久型和非持久型XSS攻击的工作原理和实际案例,并详细分析了当前主流的防御方法,包括信息交换的分析过滤和浏览器运行时的强制实施。同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如多技术融合、人工智能应用及标准化工具的开发,旨在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XSS攻击,保障Web应用的安全性。原创 2025-07-19 16:48:43 · 11 阅读 · 0 评论 -
31、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攻击表现生成模型与实践
本文探讨了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领域中的攻击表现生成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化攻击生成模型,包含攻击工具、变异器、监控器和传感器四大核心组件。以缓冲区溢出攻击为例,详细介绍了攻击生成器的实现过程,并验证了其在多种系统配置下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模型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适用于其他攻击类型如拒绝服务攻击。未来计划构建通用框架、调整工具以实现更多攻击类型,并通过传感器数据收集与分析优化系统安全性,为网络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原创 2025-07-18 15:54:32 · 10 阅读 · 0 评论 -
30、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分段架构设计
本文探讨了在关键基础设施(CI)中实施网络安全分段架构的重要性及方法。由于CI系统更换成本高昂,必须在不影响可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增强安全性。文章重点分析了主机级和网络级参考监视器的优劣,提出基于最小安全原则的网络分段策略,并结合多个实际案例说明如何通过网络级参考监视器(NLRM)提升系统安全性。此外,还讨论了未来发展趋势,如智能化安全防护、零信任架构、物联网融合和安全态势感知等内容,并提供了实施建议和持续改进的框架。原创 2025-07-17 13:13:49 · 13 阅读 · 0 评论 -
29、控制系统基于理想的网络安全技术指标与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分段架构设计
本文探讨了控制系统和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技术指标与分段架构设计,重点分析了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的核心指标及其改进建议,并结合实际案例研究了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分段架构的设计方法与实施效果。文章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安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控制系统和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的持续改进。原创 2025-07-16 13:39:30 · 9 阅读 · 0 评论 -
28、适用于控制系统的基于理想状态的网络安全技术指标
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控制系统的基于理想状态的网络安全技术指标,旨在帮助运营商更好地评估和管理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通过七个安全理想状态及其对应原则,文章定义了多个定量技术指标,如违规更改天数、最小密码强度、脆弱性暴露天数等,用于从不同维度客观衡量系统的安全性。文章还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这些指标的实际应用,讨论了其优势与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这套指标具备全面性、客观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提升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水平,保障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原创 2025-07-15 09:43:51 · 13 阅读 · 0 评论 -
27、利用Kohonen映射改进安全测试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Kohonen自组织映射的方法,用于改进基于Nmap TCP/IP指纹的安全测试。通过将指纹信息转换为向量表示,并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生成上下文映射,可以有效识别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相似性,从而选择更有针对性的安全测试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以新颖的方式展示设备间的关系,并提高测试效率。未来工作包括探索自由形式晶格结构以进一步优化映射效果。原创 2025-07-14 15:24:05 · 12 阅读 · 0 评论 -
26、工业自动化设备安全测试与系统可靠性规划
本博客探讨了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测试方法与系统可靠性规划,重点介绍了DESEREC框架在系统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操作系统指纹识别和Kohonen地图技术优化安全测试流程。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这些方法在提高设备安全性与测试效率方面的有效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挑战。原创 2025-07-13 13:26:02 · 12 阅读 · 0 评论 -
25、提供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运营计划定义方案
本文介绍了DESEREC项目提出的提高ICT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运营计划定义方案。该方案通过分层架构设计和元模型定义,实现系统在面对各种事件时的自主检测、决策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保障服务的持续性和安全性。原创 2025-07-12 12:31:20 · 10 阅读 · 0 评论 -
24、自治系统内覆盖网络助力通信弹性
本文探讨了在自治系统(AS)内部署覆盖路由以增强通信弹性的方法,重点分析了 RON(Resilient Overlay Network)在故障检测与恢复中的优势。通过实验对比 RON 与传统 OSPF 协议的性能,结果显示覆盖路由在通信恢复速度和路由质量之间具有更好的平衡能力。同时,文章提出了不同的覆盖路由器部署策略,并分析了其在恢复时间、延迟惩罚和系统开销等方面的影响,为未来设计更高效的覆盖路由系统提供了方向。原创 2025-07-11 16:23:53 · 10 阅读 · 0 评论 -
23、LoRDAS攻击与通信弹性覆盖网络研究
本研究探讨了LoRDAS攻击的原理与效率,并提出了通信弹性覆盖网络的新方法以增强网络的鲁棒性和恢复能力。通过模拟和真实环境实验,验证了LoRDAS攻击的高可行性以及现有网络对这类攻击的脆弱性。同时,通信弹性覆盖网络展示了在节点或链路故障后快速恢复连接的能力,为关键服务提供了更高的可用性。研究还分析了防御LoRDAS攻击的潜在策略,并展望了未来在网络安全和通信弹性领域的研究方向。原创 2025-07-10 09:26:22 · 11 阅读 · 0 评论 -
22、LoRDAS:针对应用服务器的低速率DoS攻击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LoRDAS这一针对应用服务器的低速率DoS攻击方式,探讨了其攻击原理、策略及对服务器资源的耗尽机制。文章还评估了攻击效果的关键指标——努力程度(E),并提出了应对LoRDAS攻击的多层次防御策略,旨在帮助服务器管理员更好地识别和防范此类隐蔽性强的攻击手段。原创 2025-07-09 12:06:10 · 10 阅读 · 0 评论 -
21、网络安全:DNS 放大攻击检测与低速率 DoS 攻击解析
本文探讨了两种常见的网络攻击形式:DNS放大攻击和低速率DoS攻击(LoRDAS)。文章分析了DNS放大攻击的原理和现有防护机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工具DAAD,通过DNS请求与响应的一对一映射来识别可疑流量,实现对攻击的有效检测与防护。同时,文章还深入解析了LoRDAS攻击的特性,包括其利用服务器定时机制实施低速率攻击的工作原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策略。最后,文章对两种攻击方式进行了对比,并展望了未来网络安全防护的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08 09:14:26 · 14 阅读 · 0 评论 -
20、信任管理与DNS放大攻击防护:技术解析与方案探讨
本文深入解析了信任管理系统(TMS)的设计要求及Hestia系统的架构与组件功能,同时探讨了DNS放大攻击的原理与防护方案。Hestia通过动态、可组合的信任评估机制,为间接交互场景下的信任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持;而DNS放大攻击防护方案则从主动与被动两个层面保护DNS服务器,保障网络正常运行。两者共同为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安全与信任提供坚实保障。原创 2025-07-07 15:42:48 · 8 阅读 · 0 评论 -
19、高效安全的XML查询处理与信任管理挑战应对
本文探讨了数字化时代中两个重要领域:高效安全的XML数据流查询处理与关键基础设施中的信任管理挑战应对。在XML数据流处理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RPNL(Role-based Prime Number Labeling)的访问控制方法,通过角色分配和质数标签实现快速查询权限判断。在信任管理方面,重点分析了关键基础设施中数据共享的信任问题,并提出Hestia信任管理系统框架,支持动态、可组合的信任评估与监控,以提升系统安全性与协作效率。原创 2025-07-06 16:47:20 · 8 阅读 · 0 评论 -
18、基础设施与XML数据处理的高效方法探索
本文探讨了意大利基础设施相互依赖程度的量化研究,以及基于角色的质数标记和XML碎片化的安全XML查询处理方法。在基础设施研究中,通过Leontief系数和相关指标分析了不同基础设施之间的依赖关系及其影响。在XML数据处理方面,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角色的质数标记(RPNL)方法,结合XML碎片化技术,实现了高效、安全的XML查询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处理效率、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为基础设施管理和XML数据安全访问提供了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原创 2025-07-05 09:32:08 · 9 阅读 · 0 评论 -
17、复杂系统风险分析与参数估计方法
本文探讨了复杂系统中的风险分析与参数估计方法,重点介绍了输入-输出不可用性模型(IIM)及其参数估计的创新方法。该方法结合专家评估、模糊数表示和可靠性分析,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等多维度因素,有效应对系统不确定性和连锁故障。文章还介绍了相关风险分析语言和工具,如CORAS、故障树分析和攻击树,并通过意大利基础设施案例展示了方法的应用价值。原创 2025-07-04 12:13:36 · 9 阅读 · 0 评论 -
16、使用依赖CORAS图分析相互依赖关系
本文介绍了基于CORAS图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重点探讨了依赖威胁图在复杂系统相互依赖关系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威胁图的语法与语义描述,结合演绎规则和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识别、评估系统组件之间的安全风险,并讨论了其在网络安全、电力系统、交通系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07-03 15:23:13 · 8 阅读 · 0 评论 -
15、专家系统CRIPS与依赖CORAS图:情境评估、决策支持与风险分析
本文探讨了专家系统CRIPS和依赖CORAS图在网络情境评估、决策支持与安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CRIPS通过基于知识的规则推理,提供关键情况评估和战略决策支持,而依赖CORAS图则用于建模和分析上下文依赖关系,帮助理解风险传播路径。两者结合可提升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危机预防与响应能力。原创 2025-07-02 14:57:41 · 9 阅读 · 0 评论 -
14、UML 与专家系统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UML图和专家系统CRIPS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特别是电力系统中的应用。UML图通过可视化方式支持领域规范表示和场景建模,帮助描述系统的结构、功能和交互关系。同时,专家系统CRIPS为情况评估和战略决策提供支持,能够处理复杂依赖结构和不确定性,为决策者提供实时的决策建议和预警。文章还分析了UML图和CRIPS之间的协同作用,展示了两者如何相互补充,以提高关键基础设施的可靠性与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原创 2025-07-01 14:26:30 · 8 阅读 · 0 评论 -
13、UML 图表助力电力系统领域规范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电力系统(EPS)领域进行规范和建模,重点分析了电力系统物理基础设施与信息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通过UML类图,系统地展示了电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和负载等,并详细描述了ICT基础设施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控制中的作用。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如何使用UML图表表示关键场景,如通信网络攻击导致的电压调节功能失效,通过对象图和状态图直观地展示相关对象及其状态变化。最终总结了UML在电力系统领域中的应用价值,为后续的定量分析和系统弹性提原创 2025-06-30 16:39:26 · 10 阅读 · 0 评论 -
12、入侵检测系统中保护代理免受恶意主机攻击
本文探讨了入侵检测系统中移动代理如何防范恶意主机的攻击,重点分析了平台对代理的威胁,并提出了基于合作巡回代理(CIA)和标记矩阵的解决方案。通过运行时完整性验证、特定标记函数、软件混淆技术和指纹识别等方法,有效提升了基于代理的IDS系统的安全性。原创 2025-06-29 13:58:51 · 10 阅读 · 0 评论 -
11、安全感结构与智能体安全保障研究
本研究探讨了安全感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安全感由个人和环境两个维度构成,且在不同技术背景的群体中表现出差异。同时,研究还聚焦于智能体在入侵检测系统(IDS)中的安全保障,提出了嵌入标记矩阵和代码混淆等技术手段,以增强系统对重放攻击的抵抗力,提升整体安全性。原创 2025-06-28 15:53:41 · 9 阅读 · 0 评论 -
10、虚拟网络社区与安全感结构研究
本研究探讨了虚拟网络社区的管理策略与用户对安全感(‘安心’)的感知结构。在虚拟网络社区管理方面,通过结合虚拟机监视器、虚拟机自省和防火墙等技术,确保社区隔离、虚拟机完整性和可控合作。针对用户安全感,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了六个关键因素:安全技术、可用性、经验、偏好、知识和保证。这些因素被分为环境因素(安全技术、可用性、保证)和个人因素(偏好、经验、知识),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SEM)验证其对用户安全感的综合影响。研究为设计更安全、更符合用户需求的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6-27 15:47:03 · 9 阅读 · 0 评论 -
9、入侵检测与虚拟网络社区安全管理
本博客探讨了入侵检测系统中的风险评估模型以及虚拟网络社区安全管理架构Vinci的设计与实现。通过Mitnick攻击的模拟反应,验证了风险评估模型的有效性。Vinci架构基于虚拟化技术,利用应用虚拟机、文件系统虚拟机、防火墙虚拟机和管理虚拟机构建安全、灵活的虚拟社区网络,满足不同社区的安全和共享需求。此外,博客还介绍了Vinci的原型实现、性能评估及相关工作,并展望了未来虚拟化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广泛应用。原创 2025-06-26 10:23:44 · 9 阅读 · 0 评论 -
8、入侵检测系统中基于风险评估的高级响应策略
本文探讨了入侵检测系统(IDS)中基于风险评估的高级响应策略。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日益增加,传统的响应机制(如热反应和基于策略的反应)已无法充分应对复杂的攻击场景。本文基于MEHARI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可能性(Pot)和影响(Imp)两个主要因素评估攻击场景的风险严重程度(Grav),并结合应对措施的固有影响和信息系统状态的变化,选择能够最小化风险的响应策略。文中通过一个企业级信息系统的实际案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应用流程,包括攻击场景的风险评估、总风险严重程度的计算以及应对措施的选择过程。最终目原创 2025-06-25 12:55:45 · 12 阅读 · 0 评论 -
7、基于日本金融行业过往重大失败案例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框架设计
本文基于日本金融行业过往重大信息系统(IS)故障案例,分析了信息系统相关脆弱性及风险管理问题。随着ICT技术的发展,银行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增强,但系统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风险也日益加剧。文章通过分析2002年瑞穗银行、2004年银行间ATM网络和2005年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案例,揭示了系统复杂性、管理缺失和新兴风险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基于管理信息系统(MIS)的风险管理框架,并开发了针对关键风险领域的领先指标,旨在提升金融机构对信息系统风险的预防和响应能力。原创 2025-06-24 15:15:45 · 12 阅读 · 0 评论 -
6、3D地理空间缓冲框架:事件建模与应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3D地理空间缓冲框架,用于关键基础设施的风险和威胁评估。该模型结合拓扑信息和高级地理空间数据,通过点源、线源和多边形源事件的缓冲区扩展,模拟事件在不同地形和物体中的传播过程。文章详细介绍了2D和3D缓冲模型的构建原理、阻力参数对传播速度的影响,以及地理空间数据和物理特征的整合方式,并通过示例场景展示了其应用潜力。同时,文章总结了当前模型的优势与局限,并展望了未来在更详细地形建模和GIS工具支持方面的改进方向。原创 2025-06-23 10:16:55 · 7 阅读 · 0 评论 -
5、关键基础设施中的循环依赖与3D地理空间缓冲分析
本文探讨了关键基础设施中的循环依赖分析和3D地理空间缓冲模型,重点研究了基础设施之间的依赖关系及其受地理空间信息影响的特性。通过循环依赖分析,可以识别冗余路径,提高基础设施的可靠性;而3D地理空间缓冲模型则结合了体积和时间因素,更准确地评估灾害的影响范围。这些方法在基础设施规划和灾害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优化布局和应急响应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并结合新兴技术应对复杂挑战。原创 2025-06-22 13:16:37 · 12 阅读 · 0 评论 -
4、电力系统ICT漏洞与关键基础设施循环依赖分析
本文探讨了电力系统信息通信技术(ICT)漏洞的研究路线图,以及关键基础设施中循环依赖关系的分析方法。研究路线图从近、中、长期角度明确了电力系统ICT的安全挑战和应对策略。同时,通过多图模型和混合类型循环的检测与分类,分析了关键基础设施互联性和相互依赖性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合统计方法和基于流的建模,文章提出了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制定的实际应用方法,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原创 2025-06-21 14:19:05 · 10 阅读 · 0 评论 -
3、电网ICT漏洞:迈向未来研究路线图
本文探讨了电网与信息通信技术(ICT)系统集成所面临的漏洞和挑战,并提出了未来15年的研究路线图。通过利益相关者调查和研讨会,明确了风险评估、新兴控制技术、建模与仿真以及监管政策等关键问题,并从教育、工具开发和控制架构升级等方面制定了分阶段行动方案,旨在实现高效、安全的能源运输基础设施。原创 2025-06-20 12:57:51 · 9 阅读 · 0 评论 -
2、欧洲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CIIP)研究议程展望
本文探讨了欧洲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CIIP)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加强跨学科合作、提升利益相关者意识、推动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等策略。同时,文章还介绍了CI2RCO项目的建议、CIIP研究议程的实施路径,以及GRID对未来电力系统ICT脆弱性研究的路线图,强调了国际合作、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在推动CIIP研究中的关键作用。原创 2025-06-19 15:22:03 · 9 阅读 · 0 评论 -
1、迈向欧洲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研究议程
本文探讨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CIIP)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欧盟在该领域的研究议程制定和实施策略。文章分析了当前CIIP研发项目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建立欧洲研究区(ERA)的设想,以通过整合欧洲研究力量应对跨境和跨组织挑战。重点包括多学科研发主题、利益相关者参与、情景分析、政策与法律环境以及国际合作等内容,旨在构建更具弹性和可靠性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原创 2025-06-18 13:20:27 · 12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