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已经知道了进程和文件的基本理论,知道了进程和文件的重要性。进程具有独立性,所以两个进程不能直接通信,那么进程间应该怎样通信呢?我们今天来解开其中的面纱。
目录
进程间通信
进程间通信目的
数据传输:一个进程需要将它的数据发送给另一个进程
资源共享:多个进程之间共享同样的资源。
通知事件:一个进程需要向另一个或一组进程发送消息,通知它(它们)发生了某种事件(如进程终止时要通知父进程)。
进程控制:有些进程希望完全控制另一个进程的执行(如Debug进程),此时控制进程希望能够拦截另一个进程的所有陷入和异常,并能够及时知道它的状态改变。
我们往往需要进程间的互相协同去完成一件事情,所以才会需要进程通信。而进程间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性双方都不能直接提供一个共享内存,如果有一方进行提供内存,另一个进程就可以进行读写数据反而破坏了进程独立性,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话事人提供共享内存——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有不同提供内存的方式,所以就决定了有不同的通信方法!!!
进程间通信发展
管道
System V进程间通信
POSIX进程间通信
进程间通信分类
管道(最古老,但是是最经典的通信方式)
匿名管道pipe
命名管道
System V IPC(只支持本主机内的通信)
System V 消息队列
System V 共享内存
System V 信号量
POSIX IPC(主流通信方式,支持远端网络通信)
消息队列
共享内存
信号量
互斥量
条件变量
读写锁
管道
什么是管道
管道是Unix中最古老的进程间通信的形式。我们把从一个进程连接到另一个进程的一个数据流称为一个“管道”。
我们之前学习过在操作系统创建进程时都会创建对应的结构体task_struct,而结构体中有一个结构体指针指向文件结构体,文件结构体struct files_struct中有一个文件描述符表。当我们以读方式打开,再以写方式打开,因为0,1,2是操作系统默认打开的标准输入输出,所以会在文件描述符队列中创建3和4,也会创建两个文件结构体,但是只有一个缓冲区。
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子进程,子进程会继承父进程的task_struct,文件描述符表 ,但是不需要拷贝打开的文件。因为是单纯的浅拷贝,所以文件描述符表中的指针与父进程的相同,所以子进程指向的被打开的文件和父进程是相同的。
进程通信的本质就是让不同的进程看到相同的资源,所以我们的父子进程看到相同的文件资源。3号描述符对应的读端,4号描述符对应的写端。所以我们可以让父进程以4号文件描述符进行写入缓冲区。子进程以3号文件描述符读取缓冲区内容。这就完成了基于文件的进程间通信,这就叫做管道。
为了让管道通信更简单,管道只支持单项通信,所以当父子进程都打开读写端后,父进程关闭写端,子进程关闭读段,就可以进行父进程写子进程读的通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