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f界面设计

本文探讨了WPF中的数据绑定与Presentation Model相结合的MVVM模式,该模式促进了View和逻辑的分离。ViewModel作为View的定制Model,包含了UI特定的接口和属性,通过数据绑定实现View与ViewModel的松散耦合。此外,文章比较了MVP和MVVM模式,强调WPF技术如何改进MVP,并使得构建UI变得更加容易,同时也提高了功能的可测试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WPF的数据绑定与Presentation Model相集合是非常好的做法,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将View和逻辑分离出来,是WPF所特有的,所以我们又称之为Model-View-ViewModel (MVVM)。这种模式跟经典的MVP(Model-View-Presenter)模式很相似,除了你需要一个为View量身定制的Model,这个Model就是ViewModel。ViewModel包含所有由UI特定的接口和属性,并由一个ViewModel的视图的绑定属性,并可获得二者之间的松散耦合,所以需要在ViewModel直接更新视图中编写相应代码。数据绑定系统还支持提供了标准化的方式传输到视图的验证错误的输入的验证。

在视图(View)部分,通常也就是一个Aspx页面。MVP里的M其实和MVC里的M是相似的,都是封装了核心数据、逻辑和功能的计算关系的模型,而V是视图(窗体),P就是封装了窗体中的所有操作、响应用户的输入输出、事件等,与MVC里的C差不多,区别是MVC是系统级架构的,而MVP是用在某个特定页面上的,也就是说MVP的灵活性要远远大于MVC,实现起来也极为简单。从IView这个interface层来解析,它可以把各类UI与逻辑层解耦,同时可以从UI层进入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测试(Unit/Automatic Test)并提供了入口,在以前可以由Win Form/Web和Form/MFC等编写的UI是通过事件Windows消息与IView层沟通的。WPF与IView层的沟通,最佳的手段是使用Binding,也可以使用事件;Presenter层要实现IView,多态机制可以保证运行时UI层显示恰当的数据。比如在程序中绑定, Binding的Source是某个interface类型的变量,实际上,这个interface变量引用着的对象才是真正的数据源。这些模式也是依次进化而形成MVC—>MVP—>MVVM。IView作为公共视图接口约束的一层意思,View则能传达解耦的一层意思。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