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缓存雪崩、击穿、穿透
一般用户数据存储于磁盘,读写速度慢。
使用redis作为缓存,相当于数据缓存在内存,大大提高系统性能
redis作为缓存,就会有缓存异常的三个问题
1.缓存雪崩
缓存都设置了过期时间
造成缓存雪崩
-
大量缓存数据在同一时间过期
-
redis故障宕机
若此时有大量用户请求,无法在redis处理,都直接访问数据库 => 数据库压力骤增(严重造成数据库宕机) => 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 => 整个系统崩溃
解决缓存雪崩
=> 大量缓存数据在同一时间过期时:
-
均匀设置过期时间(对缓存数据的过期时间加上随机数,保证数据不会在同一时间过期)
-
互斥锁(当业务线程在处理用户请求时,如果发现访问的数据不在redis里,加互斥锁,保证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请求来构建缓存(从数据库读取数据,再将数据更新到redis),当缓存构建完成后,再释放锁。)
注:互斥锁设置超时时间,否则若出现请求发生意外阻塞,导致其他请求也一直拿不到锁 -
后台更新缓存(让缓存“永久有效”,将更新缓存的工作交由后台线程定时更新)
当系统内存紧张时,有些缓存数据被“淘汰”,在“淘汰”和下次更新时间内,业务线程读取失败就以为是数据丢失,解决方法:-
后台线程负责定时更新缓存,同时频繁地检测缓存是否失效,若失效,可进行构建缓存
检测时间间隔不能太长,太长导致用户获取的数据是空值而不是真正的数据,检测时间间隔最好是毫秒级,用户体验一般
-
业务线程发现缓存数据失效后,通过消息队列发送一条消息通知后台线程更新缓存。后台线程收到消息后,更新前判断缓存是否存在,不存在则进行构建缓存。
缓存更新及时,用户体验好
注: 后台更新缓存机制适合进行缓存预热(业务刚上线时,提前缓存数据,不是等待用户访问才来触发缓存构建)
-
=> Redis故障宕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