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搞定unitTest+Ddt数据驱动测试

我们设计测试用例时,会出现测试步骤一样,只是其中的测试数据有变化的情况,比如测试登录时的账号密码。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依然使用一条case一个方法的话,会出现大量的代码冗余,而且效率也会大大降低。此时,ddt模块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ddt(data-driven test),顾名思义,数据驱动测试。这个模块是第三方库,需要我们自己下载。或者直接在命令行输入pip install ddt。

Ddt 用法

先看一个简单的演示:

 
  1. import unittest

  2. import ddt093!

  3. @ddt.ddt # 解析Demo中使用了ddt装饰器的方法

  4. class Demo(unittest.TestCase):

  5.     @ddt.data(1, 2) # 迭代的参数值

  6.     def test_case_1(self, v): # 迭代的参数个数需要与方法中的形参个数一致

  7.         print(f"v:{v}")

  8.     @ddt.data((1, 2), [3, 4]) # 迭代的参数值类型可以为元组或列表

  9.     @ddt.unpack # 当迭代的参数为多维数组时,需要使用该装饰器来解析参数

  10.     def test_case_2(self, v1, v2):

  11.         print(f"v1:{v1} v2:{v2}")

  12.     @ddt.data({"v3": 1, "v4": 2}, {"v3": 3, "v4": 4}) # 迭代的参数值类型可以为字典,字典的key值需要与形参的名称一致

  13.     @ddt.unpack

  14.     def test_case_3(self, v3, v4):

  15.         print(f"v3:{v3} v4:{v4}")

  16. if __name__ == '__main__':

  17.     unittest.main()

演示结果:

图片

 

Ddt 缺陷

按照上面的方法将ddt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就能实现数据驱动的功能了。但是,用dir(Demo)查看类的属性时,发现找不到 test_case_1,*2,*3的方法名称,而是出现下图类似的名称。

图片

点击查看大图↑

这是因为ddt为了防止方法名冲突,自动修改了方法名称。名称改变后,表面看起来也没影响用例的执行,这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是自动搜索用例的方法执行的用例,如果使用addTest这种指定用例的方法就会报错:ValueError: no such test method in <class '__main__.Demo'>: test_case_1

图片

 如果我们不用指定用例的方法那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执行上确实没问题,但如果我们使用了自动生成报告的模块(比如:BeautifulReport),生成的报告中,用例名称显示的是修改后的名称。

图片

修复Ddt缺陷

添加指定用例的方法看起来是无解的,因为使用数据驱动迭代的过程中,ddt必然会修改被装饰方法的方法名称,那怎么办呢?既然是ddt在解析用例过程中修改的方法名称,那么我们在解析过程中自定义用例名。

综合考虑各数据类型的特性后,决定不修改ddt对元组和列表类型数据的处理方式,只在字典类型的数据中添加指定用例名称的方法。

通读ddt源码,发现ddt是在 mk_test_name() 函数中定义的用例名称,具体代码如下:

 
  1. def mk_test_name(name, value, index=0, name_fmt=TestNameFormat.DEFAULT):

  2.     # Add zeros before index to keep order

  3.     index = "{0:0{1}}".format(index + 1, index_len)

  4.     if name_fmt is TestNameFormat.INDEX_ONLY or not is_trivial(value):

  5.         return "{0}_{1}".format(name, index)

  6.     try:

  7.         value = str(value)

  8.     except UnicodeEncodeError:

  9.         # fallback for python2

  10.         value = value.encode('ascii', 'backslashreplace')

  11.     test_name = "{0}_{1}_{2}".format(name, index, value)

  12.     return re.sub(r'\W|^(?=\d)', '_', test_name)

我们只要在这部分代码中增加对字典类型的数据处理即可,增加蓝色区域代码如下:

 
  1. def mk_test_name(name, value, index=0, name_fmt=TestNameFormat.DEFAULT):

  2.     # Add zeros before index to keep order

  3.     index = "{0:0{1}}".format(index + 1, index_len)

  4.     if name_fmt is TestNameFormat.INDEX_ONLY or not is_trivial(value):

  5.         if isinstance(value, dict):

  6.             test_name = value.get("case_name")

  7.             if test_name is not None:

  8.                 return test_name

  9.         return "{0}_{1}".format(name, index)

  10.     try:

  11.         value = str(value)

  12.     except UnicodeEncodeError:

  13.         # fallback for python2

  14.         value = value.encode('ascii', 'backslashreplace')

  15.     test_name = "{0}_{1}_{2}".format(name, index, value)

  16.     return re.sub(r'\W|^(?=\d)', '_', test_name)

修改代码后,自定义用例名称的用法是在数据中定义case_name的key,值就为用例名称。

代码演示如下:

 
  1. import unittest

  2. import ddt

  3. @ddt.ddt # 解析Demo中使用了ddt装饰器的方法

  4. class Demo(unittest.TestCase):

  5.     @ddt.data(1, 2) # 迭代的参数值

  6.     def test_case_1(self, v): # 迭代的参数个数需要与方法中的形参个数一致

  7.         print(f"v:{v}")

  8.     @ddt.data((1, 2), [3, 4]) # 迭代的参数值类型可以为元组或列表

  9.     @ddt.unpack # 当迭代的参数为多维数组时,需要使用该装饰器来解析参数

  10.     def test_case_2(self, v1, v2):

  11.         print(f"v1:{v1} v2:{v2}")

  12.     @ddt.data({"v3": 1, "v4": 2, "case_name": "test_normal"}, {"v3": 3, "v4": 4, "case_name": "test_error"}) # 在数据中定义case_name的key,值就为用例名称

  13.     @ddt.unpack

  14.     def test_case_3(self, v3, v4, case_name):

  15.         print(f"v3:{v3} v4:{v4}")

执行结果如下

图片

需要注意两点:

1、自定义的用例名称不能相同,虽然不会报错,但是只会执行一个用例。

2、自定义的用例名称也必须是test开头。

使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决addTest添加不了用例的问题,有兴趣自己可以试试,就不在演示了。

ddt的数据可在用例描述中参数化显示

ddt对用例描述使用format方法进行了初始化

图片

 因此在用例描述中,增加参数值的显示

 
  1. @ddt.ddt # 解析Demo中使用了ddt装饰器的方法

  2. class Demo(unittest.TestCase):

  3.     @ddt.data({"v3": 1, "v4": 2, "case_name": "test_normal"}, {"v3": 3, "v4": 4, "case_name": "test_error"}) # 在数据中定义case_name的key,值就为用例名称

  4.     @ddt.unpack

  5.     def test_case(self, v3, v4, case_name):

  6.         """参数值为v3:{v3},v4:{v4}"""

  7.         print(f"v3:{v3} v4:{v4}")

执行结果

图片

 

感谢每一个认真阅读我文章的人,礼尚往来总是要有的,虽然不是什么很值钱的东西,如果你用得到的话可以直接拿走:

这些资料,对于【软件测试】的朋友来说应该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备战仓库,这个仓库也陪伴上万个测试工程师们走过最艰难的路程,希望也能帮助到你!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方小卡片领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