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内容摘自:https://juejin.im/post/5e075c9b6fb9a0164c7bbbd7
仅作个人备份,浏览请看原文
zset的两种实现方式
- ziplist: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时候
- 元素数量少于128的时候
- 每个元素的长度小于64字节
- skiplist: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就会使用跳表,具体来说是组合了map和skiplist
- map用来存储member到score的映射,这样就可以在O(1)时间内找到member对应的分数
- skiplist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存储分数,链表形式
- skiplist每个元素的值都是[score,value]对
ziplist原理:
每个集合元素使用两个紧挨在一起的压缩列表节点来保存,第一个节点保存元素的成员,第二个元素保存元素的分值。
skiplist原理:
普通有序链表的插入需要一个一个向前查找是否可以插入,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N),比如下面这个链表插入23,就需要一直查找到22和26之间。
如果节点能够跳过一些节点,连接到更靠后的节点就可以优化插入速度:
在上面这个结构中,插入23的过程是
- 先使用第2层链接head->7->19->26,发现26比23大,就回到19
- 再用第1层连接19->22->26,发现比23大,那么就插入到26之前,22之后
skiplist过程:
1. 查找过程 时间复杂度O(logN)
对于zrangebyscore命令:score作为查找的对象,在跳表中跳跃查询,就和上面skiplist的查询一样
2. 插入过程 时间复杂度O(logN)
zadd [zset name] [score] [value]:
- 在map中查找value是否已存在,如果存在现需要在skiplist中找到对应的元素删除,再在skiplist做插入
- 插入过程也是用score来作为查询位置的依据,和skiplist插入元素方法一样。并需要更新value->score的map
如果score一样怎么办?根据value再排序,按照顺序插入
3. 删除过程
zrem [zset name] [value]:从map中找到value所对应的score,然后再在跳表中搜索这个score,value对应的节点,并删除
4. 排名是怎么算出来的
zrank [zset name] [value]的实现依赖与一些附加在跳表上的属性:
- 跳表的每个元素的Next指针都记录了这个指针能够跨越多少元素,redis在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时候,都会更新这个值
- 然后在搜索的过程中按经过的路径将路径中的span值相加得到r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