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ANET代码解读1
EPANET当前最新版本是2.0,可以编译为动态链接库(DLL),也可以编译为独立的可执行程序(EXE)。编译DLL的最好方法是在VC++新建一个空的DLL项目,然后把*.c、*.h以及epanet.def文件加入到项目中,即可顺利完成编译。要编译EXE,可以新建一个空的EXE项目,同样加入文件后,定义CLE并进行编译。
DLL包含了一组导出函数,详细的用法在用户手册中有介绍,此处不作解释。EXE需要3个文件参数,分别是输入文件、报告文件和输出文件,下面从main函数开始根据正常执行流程进行说明。
main函数定义在epanet.c文件的起始位置。除了参数检查之外,最重要的是调用ENepanet函数(也是DLL中的导出函数,定义在epanet.c文件中)进行完整的模拟。ENepanet函数只包含几行代码,依次是调用ENopen、ENsolveH、ENsolveQ、ENreport和ENclose,这几个函数也都是从外部可调用的导出函数,也都定义在epanet.c文件中,分别解读如下。
ENopen需要的也是和main同样的3个文件参数。首先,函数初始化一些系统标志,包括Openflag OpenHflag OpenQflag SaveHflag SaveQflag Warnflag Messageflag Rptflag等,调用epanet.c中定义的initpointers函数初始化一系列指针(设置为NULL)。这些指针保存了管网的各种信息,其定义都在一个单独的文件var.h中。虽然指针的名字看起来有点乱,但因为非常重要,根据初始化的顺序详细列举如下:
D——各节点实际用水需求,为double*类型;
C——各节点实际水质,为double*类型;
H——各节点的水头(head ),为double*类型;
Q——各管段的流量,为double*类型;
R——各管段的反应率,为double*类型;
S——各管段的状态,为char*类型,值为CLOSED OPEN ACTIVE 等枚举状态(定义在types.h中);
K——各管段的设置,如水泵速度、阀的设置等,为double*类型;
OldStat——各管段(水池)的原来状态;
Node——节点数据,为Snode*类型,Snode为一个结构,其定义在types.h中,包括一个字符串类型的ID、一个Sdemand*类型的需求指针、一个Ssource*类型的源指针、double类型的标高、初始水质、扩散器系数和一个char类型的报告标志;
Link——管段数据,为Slink*类型,Slink为一个结构,其定义在types.h中,包括一个字符串类型的ID、两个int类型的起止节点索引、double类型的直径、长度、粗糙度、最小损失系数、主流区反应速率系数Kb、管壁反应速率系数Kw、水流阻力以及char类型的管段类型、初始状态、报告标志;
Tank——水池数据,为Stank*类型,水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节点,Stank除包含一个节点索引外,还包括double类型的面积、最小标高/水位、最大标高/水位、初始标高/水位、最小容量、最大容量、初始容量、反应系数、水池容量、浓度、混合室体积以及int类型的Fixed grade time pattern、容量-水位曲线索引和char类型的混合模型;
Pump——水泵数据,为Spump*类型,水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管段,Spump除包含一个管段索引外,还包括int类型的水泵曲线类型、水头-流量曲线索引、效率-流量曲线索引等,另外还有能量消耗、成本等属性(暂略);
Valve——阀门数据,为S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