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可持续发展:八位艺术家的生态实践探索
1. 乌克勒斯:垃圾艺术与社会反思
乌克勒斯的艺术实践围绕垃圾处理和社会文化展开。在“净化恶名”装置中,画廊窗户被贴上“恶名”,她在展览开幕时给在场者海绵,邀请大家一起清理窗户。1983 年,她创作了“社会镜子”,将一辆垃圾收集车覆盖上镜子,让纽约街头的路人看到自己在垃圾产生过程中的角色。此后,她继续致力于垃圾填埋场的修复工作,还受法国吉沃市委托处理卫生问题,并涉足和平建设等主题。
乌克勒斯认为垃圾填埋场是我们整个文化“买买买,扔扔扔”的基础,她将其视为社会雕塑,整个社会都参与其中。她提出,垃圾的设计应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公共设计,包括回收设施、转运站、卡车、填埋场、容器、污水处理厂和河流等,它们将成为我们时代的巨型时钟和温度计,是我们生存的象征。
2. 八位艺术家的生态艺术方向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艺术与生态的相互作用沿着不同但互补的方向发展。以下介绍八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的创作体现了当代艺术中不同的生态维度。
2.1 帕特里夏·约翰森:生态艺术与城市规划的先驱
帕特里夏·约翰森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的作品就为环境艺术和规划提供了诸多可能性。70 年代,她将艺术专业知识与工程和建筑领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为公共基础设施、公园和人行道提出了许多想法和设计。直到 70 年代末,这些想法才逐渐转化为具体项目。
约翰森的项目具有多重功能,旨在净化水、为众多物种创造栖息地,同时为人类居民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她注重对每个场地的深入研究,根据当地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来进行设计,不过度干预自然过程,而是让自然发挥作用。她认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