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到宏观的IPD,如果不做特别说明,通常指的是“IPD体系”,包括IPD七大核心思想和IPD七大组成部分。
组成1需求管理:把需求作为重要的管理对象
无论是被动响应客户的需求,还是主动通过战略规划、技术和产品创新“创造”客户需求,企业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满足客户需求,让客户满意。任正非说:“华为的商业模式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虽然很多企业家也会这么说,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在这么做。在企业内部,正式把需求作为一个管理对象,用规范的方法、流程和工具来管理需求的就凤毛麟角了。没有好的需求管理,就无法为产品和技术的规划、立项和研发提供高质量的输入,无法从一开始就“做正确的事”。需求管理包括五个过程:需求探索和收集、需求分析、需求分配、需求实现、需求验证。
组成2基于MM方法论的战略与规划:做正确的事
公司的产品线、单个产品、区域市场及各个部门等都需要规划,有的是定期规划,有的是在某些事件触发下开展规划或立项。如何让这些规划、立项相互匹配呢?MM方法论为所有层级的规划提供了一致的方法论。MM方法论分为六个步骤:理解市场,细分市场,组合分析,制订商业计划,融合和优化商业计划,管理商业计划并评估绩效。MM方法论是工作方法,也是思想方法,实际运作中绝非按部就班“填模板”就能完成,而需要通过各个步骤的内部、相互之间的迭代创
新,最终制订出可执行的业务计划。
组成3基于IPD的研发:如何进行创新
只要是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都是创新,比如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平台开发、预研。对管理体系进行变革和优化,也是创新。这些非重复性工作,是否能在统一的方法论指导下进行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方法就是狭义IPD研发方法论(也叫“小IPD”)。它为企业内部所有类型的创新工作提供了一致的方法,为企业提供了统一的创新语言。IPD方法论也分为六个阶段: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和生命周期管理。相对MM方法论的六个步骤,IPD方法论要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适配。针对投资大、研发周期长、参与人员多的对象,比如全新的航空发动机、电信系统,一般严格按照“瀑布模型”进行,以便控制风险,提高质量。对于有些需要在迭代循环中完成的对象,比如女士时装软件开发,应该使用“敏捷过程模型”进行开发。小IPD的发展方向是,把需求管理和规划全部纳入一个全功能团队内完成。
组成4研发项目管理:管理的“临门一脚”
创新型工作都以项目方式开展,前期所有规划成果都必须通过一个个项目来落地。如果把创新比作一场足球赛,那么规划和立项是足球赛的后场和中场,产品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就是前场,尤其是项目管理,是“临门一脚”。即使前面的工作做得再好,如果项目管理没有做好,就不能开发出成功的产品和技术。项目管理有通用的方法论框架,比如PMP的PMBOK(Project Manage
ent Bodyof Knowledge,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但是,产品和技术研发类项目和其他类型项
目相比,有很大不同,这决定了其管理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为此,华为调集各个部门的精兵强将,在参考PMBOK和业界优秀实践做法的基础上,制订了RDPM(R&DProjectManagement,研发项目管理)框架。RDPM创新性地把各种管理方法和工具集成在一起,为成功开展研发项目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组成5矩阵组织与重量级团队:职能部门支撑团队运作
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曾表示,矩阵结构是未来组织的终极模式,但同时矩阵结构又是不稳定的。很多企业因为没有信心或无法应对矩阵架构中的“多头管理”而选择放弃,要么寻找更加“先进”的组织模式,要么回到传统职能制的“统一指挥”原则,导致公司集权和官僚化,无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公司的组织方式成为创新的障碍。有的企业则走向另一个极端,把公司拆分为若干个子公司或独立业务单元,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华为主动选择“不稳定的”矩阵结构,将业务线与资源线进行相对分离,构建重量级团队,打造流程型组织。华为的成功实践证明,矩阵结构不是洪水猛兽,而是解决如何合理分工、如何高效合作的最佳组织模式。在动作良好的矩阵组织里,得到充分授权的重量级团队像小公司一样能快速灵活地响应市场,同时,各个重量级团队能充分共享资源,发挥大公司的规模优势。
组成6绩效衡量、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让员工获益
仅仅靠股权和薪酬,是不能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员工的激励,尤其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并不是这么简单。股权本质上是一种风险很大的投资,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薪酬也不是一种激励因素。那么,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是什么在起作用呢?公司把人员组织在一起,让大家在同一平台上工作,并构建流程,虽然解决了谁来做事、如何做事的问题,但要让员工充满工作激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需要对绩效进行有效的测量,包括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犹如行驶中的飞机和汽车需要仪表盘,随时可以掌握机器的运行状况,IPD体系也需要一个“管理仪表盘”,对整个组织、需求、规划、研发等流程和项目团队的运作状况进行测量,随时知晓所处的状态,做到“双眼紧盯”。其次,要把公司战略和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各个层级的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并使这些目标“对齐”,这个过程也叫战略解码。上级主管要通过绩效管理过程帮助下级达成个人目标,在过程中要和员工保持持续沟通,在过程中实现对员工的激励。激励手段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应满足员工多方面的需求,而不应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对于绩效与激励,不是让员工受约束或有自我牺牲精神,而是满足员工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多方面的需求,让员工即便像雷锋一样做好事也不会吃亏。
组成7业务变革管理体系(BTMS)
很多企业因为引入IPD实现了重大改变,而有的企业引入IPD却并不顺利,甚至“失败”了。虽然有些企业认为IPD是个好东西,但又觉得它太复杂,不适合本行业、本企业;有些企业在引入IPD之后,企业状况仍没有发生变化,便认为IPD不适合,大有把企业经营不好的责任甩锅给IPD的嫌疑。只要企业不想引入IPD,总可以找到理由。其实导致引用IPD没有达到企业预期的原因有很多。要把IPD的七大核心思想和七大组成部分成功引入企业并产生效果,是一个系统工程。最高层的重视、空杯的学习态度、时间上的投入是基础。我们可以把IPD体系的导入可被视为一种服务产品,可以由外部顾问提供,也可以由企业内部人员提供。IPD体系的导入需要改变企业和员工的做事方法,是一个变革过程,也是一个管理创新过程。通过变革需求、变革规划和立项、变革实施和项目管理、变革组织、变革团队和激励机制等来系统管理变革过程,也就是业务变革管理体系(BT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