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1章——概述(湖科大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

目录

1.1 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网络

1.1.1 计算机网络的各类应用

1.1.2 计算机网络带来的负面问题

1.1.3 我国互联网发展情况

1.2 因特网概述

1.2.1 网络、互联网与因特网的区别与关系

网络

互联网

因特网

1.2.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1.2.3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1.2.4 基于 ISP 的多层次结构的互连网络

1.2.5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和管理机构

1.2.6 因特网的组成

1.3 三种交换方式

1.3.1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1.3.2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1.3.3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1.3.4 三种交换方式的对比

1.4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1.4.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4.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5.1 速率

1.5.2 带宽

1.5.3 吞吐量

1.5.4 时延

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

排队时延

处理时延

发送和传播的区别

时延计算

时延练习

1.5.5 时延带宽积

1.5.6 往返时间

1.5.7 利用率

1.5.8 丢包率

1.6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6.1 常见的三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TCP/IP 参考模型

原理参考模型

1.6.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必要性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运输层

应用层

1.6.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思想举例

主机对数据包的处理过程

路由器对数据包的处理过程

Web 服务器对数据包的处理过程

Web 服务器给主机发送 HTTP 响应报文的过程

1.6.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专用术语

实体和对等实体

协议

服务


完整版链接: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物理层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第四章 网络层
⁠‍‌​​​‍​‌​‍​​⁠‌‍​​​⁠​​‬‬​​‌​⁠‌‍​⁠​​⁠​​⁠第五章 运输层
‬​​​​​‍‌‍⁠​‍‍⁠​⁠‬⁠​​​⁠​​​​​‌‌​‌‌​​​‌​‌⁠⁠‬第六章 应用层

1.1 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网络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密切结合,计算机网络已由一种通信基础设施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并发展成为 21 世纪这个信息时代的核心。

因特网(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已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甚至思维方式,并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着巨大影响。计算机网络已经像水,电,煤气这些基础设施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1.1 计算机网络的各类应用

毫不夸张地说,计算机网络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网络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信息浏览和发布、通信和交流、休闲和娱乐、资源共享、电子商务、远程协作、网上办公等几个类别。如图所示:

相信大家每天都会使用上述网络应用类别中的某些具体应用。如图所示:

  • 信息浏览和发布

    • 浏览各类万维网网站;

    • 使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感兴趣的信息;

    • 通过个人网站、博客和微博等平台记录和发布信息;

  • 通信和交流

    • 通过电子邮箱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 通过 QQ、Skype 和微信等通信工具进行即时通信;

  • 休闲和娱乐

    • 在哗哩哗哩、YouTube 等视频网站上发布自己的 Vlog、观看感兴趣的视频;

  • 资源共享

    • 通过网络云盘进行资源共享;

  • 电子商务

    • 通过各类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购物、网上转账和网上打车;

  • 远程协作

    • 通过各类慕课平台进行在线学习;

  • 网上办公

    • 通过校园网进行网上选课、评教评学和科研项目申报;

    • 通过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在线咨询、网上申报、证件申领、投诉和举报等。

计算机网络的用途不胜枚举,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从互联传统服务器、桌面计算机到互联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便携式计算设备。并逐步扩展到互连各种家用电器,环境传感器等非传统计算设备,甚至是所有可标识的物体。

如上图所示,以互联网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物联网就是要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和成熟必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次全新的变革。

1.1.2 计算机网络带来的负面问题

计算机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比如黑客通过网络大肆传播计算机病毒和木马,攻击正规网站,窃取国家机密或实施诈骗犯罪。

有些把盈利当成唯一目的的非法网站,网络上流传的形形色色的谣言,沉溺于网络游戏,流连于网吧的青少年。但是瑕不掩瑜,计算机网络给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毫无疑问远多于消极作用。

1.1.3 我国互联网发展情况

我们来看看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的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几组数据。如下图所示:

截至 2021 年 12 月,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为 10.32 亿,较 2020 年 12 月新增网民 4296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 73.0%,较 2020 年 12 月提升 2.6 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 10.29 亿,较 2020 年 12 月新增手机网民 4298 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 99.7%。

数据显示我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 28.5 个小时,较 2020 年 12 月提升 2.3 个小时。

截至 2021 年,我国各类个人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呈普遍增长态势,其中在线医疗、在线办公的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明显,较 2020 年 12 月分别增长 8300 万、1.23 亿,增长率分别为 38.7%、35.7%。网上外卖、网约车的用户规模分别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 1.25 亿、8733 万,增长率分别为 29.9%、23.9%,在线旅行预定、互联网理财、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等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率也均在 10%以上。

因特网之父

温顿 · 瑟夫曾说过:" 既然你无法逃避接触因特网,那么为何不去了解它并且使用它呢?"没错,既然我们无法避免使用计算机网络,那么为何不去了解它并使用它呢?


1.2 因特网概述

对于普通的计算机网络用户而言,接触最多的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1.2.1 网络、互联网与因特网的区别与关系

网络

网络(Network)是由若干节点(Node)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Link)组成的。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笔记本电脑是一个节点(node),台式电脑是一个节点,服务器是一个节点,网络打印机是一个节点,而将它们互联起来的交换机也是一个节点,节点之间的互联还需要使用链路(link,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使用有线链路的简单网络。

另外,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还有使用无线链路的网络。如下图所示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可以用一朵云来表示一个网络,而网络内部的细节不用给出。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要将这两个网络互联起来,需要使用什么设备呢?

答案是网络之间需要通过路由器进行互联。如图所示: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met)是由若干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的。如果我们忽略互联的各种细节,则可将互联网看作是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因此也可称其为 " 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

为了简单起见,互联网也可用一朵云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因特网

因特网(Internet)是我们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的网络,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其用户数以亿计,互联的网络数以百万计。因特网也常常用一朵云来表示,其内部各种路由器和异构型网络的互联细节不用给出,一般也难以给出。

网络、互联网与因特网的概念及其区别与关系

  • 若干节点和链路互连形成网络

  • 若干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形成互连网(互联网

  • 因特网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

请大家注意!!!

  • 我们有时并没有严格区分互联网因特网这两个名词,许多人口中的互联网实际上是指因特网

    • 小写字母 i 开头的英文单词 internet 是一个通用名词,翻译为互联网,它泛指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联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可以是任意的。

    • 大写字母 I 开头的英文单词 Internet 则是一个专用名词,翻译为因特网,它专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和路由器互联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必须使用 TCP/IP 协议簇作为通信规则。

  • 网络互连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连接,还需要各通信设备中安装有相应的软件。因此当我们谈到网络互连时,就隐含地表示在这些通信设备中已经安装好了相应的软件,因而各通信设备可以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1.2.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因特网是冷战的产物之一。1962 年,美国国防部为了确保美国军事力量在遭受苏联第一波核打击后,仍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决定设计一种基于分组交换技术通信指挥系统。1969 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 ARPANET,该网络就是因特网的雏形

因特网的基础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因特网的基础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的演进。

  • 第一阶段:从单个分组交换网向互联网发展

    • 1969 年创立的 ARPANET 最初只是一个单独的网络。

    • 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人们意识到不可能只用一个单独的网络来解决所有的通信问题,于是开始研究网络互连问题

    • 1983 年 TCP/IP 协议族成为 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任何使用 TCP/IP 协议族的计算机都能通过网络互连而通信,因此 1983 年成为因特网的诞生时间。

  • 第二阶段:逐步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 从 1985 年开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围绕 6 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国家科学基金网 NSFNET。它由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三级结构组成,覆盖美国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成为因特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 1990 年 ARPANET 的实验任务完成,正式宣布关闭。

    • 从 1991 年开始,全球许多公司纷纷接入因特网,美国政府决定将因特网的主干网转交给私人公司经营,对接入因特网的单位进行收费。

  • 第三阶段:逐步形成多层次 ISP 结构的因特网

    • 从 1993 年开始,NSFNET 逐步被多个商用的因特网主干网替代,政府机构也不再负责因特网的任何运营,转而由各种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ntermet Service Provider,ISP)来运营。

    • 1994 年,最早由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蒂姆 · 伯纳斯李在 1989 年提出的万维网技术,也就是 3W 技术在因特网上被广泛应用,这使得众多普通的计算机用户可以便捷地使用网络,极大的推动了因特网迅猛发展。

    • 1995 年,NSFNET 停止运作,因特网彻底商业化

1.2.3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简称 ISP),是指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公司组织。ISP 的主要职责是让用户可以通过其提供的服务连接到互联网,从而访问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如网站、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在线视频等。

大家想想看,普通用户是如何接入到因特网的呢?实际上是通过 ISP 接入因特网的。如图所示:

  1. ISP 可以从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到成块的 IP 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以及路由器等联网设备。

  2. 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通过 ISP 接入到因特网,只需要按 ISP 的规定缴纳费用即可。

  3. 我国的 ISP 主要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三大电信运营商,它们向广大用户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信息服务和增值服务

  4. 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9 年 2 月发布的第 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这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国际出口带宽分别是,中国电信 4.5T 比特每秒、中国联通 2.2T 比特每秒、中国移动 2T 比特每秒。

  1. 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22 年 2 月发布的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1. 截至 2021 年 12 月,这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 5.36 亿户,全年净增 5224 万户。

    2. 其中,100 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 4.98 亿户,占总用户数的 93%,较上年末提升 3.1 个百分点。

    3. 1000 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 3456 万户,比上年末净增 2816 万户。

    4. 光纤接入用户规模达 5.06 亿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 94.33%。

    5. 大电信运营商发展中国物联网终端用户 13.99 亿户,全年净增 2.4 亿户,其中应用于智慧公共事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的终端用户占比分别达 22%、18.1%、15.6%。

1.2.4 基于 ISP 的多层次结构的互连网络

目前,因特网已发展成为基于 ISP 的多层次结构的互联网络,但没有人能够准确说出因特网究竟有多大,且其整个结构也很难进行细致的描述。如图所示,这是一种具有三层 ISP 结构的因特网概念示意图。

  • 第一层 ISP 是国际级的,其覆盖面最大,并且拥有高速链路交换设备。第一层 ISP 之间相互连接,构成因特网的主干网

  • 第二层 ISP 是区域级国家级的,与少数第一层 ISP 相连接,作为第一层 ISP 的用户,一些大公司其实也是第一层 ISP 的用户。

  • 第三层 ISP 是本地级的,与第二层 ISP 相连接,作为第二层 ISP 的用户。普通的校园网、企业网、住宅用户以及移动用户等都是第三层 ISP 的用户。

请大家注意!!!

  • 已接入因特网的用户也可以成为一个 ISP,他只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设备,例如调制解调器、路由器等,让其他用户能够通过它来接入因特网。

  • 因此因特网的结构实际上是基于 ISP 的多层次结构,各 ISP 可以在因特网拓扑上添加新的层次和分支。

1.2.5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和管理机构

在因特网的发展过程中,标准化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国际标准,将会导致多种技术体制并存且互不兼容,这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试想一下,如果手机的充电接口五花八门,这将是多么糟糕的事情。同理,网络互连设备(交换机或路由器等)的接口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就很难进行网络互连。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是面向公众的,其任何一个建议标准在成为因特网标准之前,都以 RFC 技术文档的形式在因特网上发表。

RFC Request For Comments) 的意思是 " 请求评论 "。任何人都可以从因特网上免费下载 RFC 文档(http://www.ietf.org/rfc.html),并随时对某个 RFC 文档发表意见和建议。

制定因特网的标准需要经过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这四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

  • 因特网草案并不是 RFC 文档!而是从建议标准才开始成为 RFC 文档。

  • 由于 " 草案标准 " 容易与 " 因特网草案 " 混淆,所以从 2011 年 10 月起取消了 " 草案标准 " 这个阶段。

这样,现在制定因特网标准的过程简化为因特网草案建议标准因特尔标准这三个阶段。

因特网管理机构的组织架构如图所示:

  • 因特网由国际组织因特网协会(Internet Society,ISOC)全面管理

  • ISOC 下设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负责管理因特网相关协议的开发。IAB 下设因特网工程部和因特网研究部,其中 IETF 负责研究中短期的工程问题、相关协议的开发和标准化:IRTF 负责研究理论方面的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

    • ISOC 下设有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ntermet Architecture Board,IAB),它负责管理因特网相关协议的开发。

      • IAB 下设有因特网工程部 (InternetEngineeringTask Force,IETF)和因特网研究部(Intermet ResearchTaskForce,IRTF)

  1. IETF 负责研究中短期的工程问题、相关协议的开发和标准化

  2. IRTF 负责研究理论方面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

1.2.6 因特网的组成

因特网是当今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互联网,其网络拓扑非常复杂,但我们可以从功能上简单的将其划分为两部分,即核心部分边缘部分。如图所示:

边缘部分

  • 由连接在因特网上的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网络摄像头以及网络打印机等用户设备构成。这些用户设备常称为主机,由用户直接使用,为用户直接提供各式各样的网络应用。

  • 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 (End System)。端系统在功能上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 小的端系统可以是一台普通个人电脑,具有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甚至是一个很小的网络摄像头。

    • 大的端系统则可以是一台非常昂贵的大型计算机。

    • 端系统的拥有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如学校、企业、政府机关等),当然也可以是某个 ISP。

核心部分

  • 由大量异构型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构成。因特网的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数据交换等服务

  • 在网络的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它是一种专用计算机,但我们不称它为主机

  •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1.3 三种交换方式

1.3.1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如下图,传统两个电话进行通信的方式是通过两两相连

当电话数量很多时,导致需要的电话线也很多,就很不方便。

所以要使得每一部电话能够很方便地和另一部电话进行通信,就应该使用一个中间设备将这些电话连接起来,这个中间设备就是电话交换机

接着看电路交换,如图所示:

在早期专为电话通信服务电信网络中,需要使用很多相互连接起来的电话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电话交换机接通电话线的方式就是电路交换

使用电路交换进行通信要经历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三个步骤。如下图所示:

  • 建立连接也就是分配通信资源。

    • 例如,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主叫方必须先进行拨号,以请求建立连接。

    • 当被叫方听到电话交换机送来的振铃音并摘机后,从主叫方到被叫方就建立了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简称为连接

    • 这条连接为通话双方提供了通信资源,主叫方和被叫方现在可以基于已建立的连接进行通话了。

    • 在整个通话期间,通话双方始终占用着连接通信资源,不会被其他用户占用。

    • 通话完毕挂机后,从主叫方到被叫方的这条专用物理通路被交换机释放,将双方所占用的通信资源归还给电网。

大家思考一下,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适合采用电路交换的方式吗?

这需要从计算机之间数据传送的特点来考虑。想想看,通常我们的计算机都运行着像 QQ、微信这样的即时通讯工具,尽管我们并不是一直连续通过该工具发送消息,但为了随时发送和接收消息,我们也一直会让其处于上线状态

对于这种情况而言,如果采用电路交换的方式,则宝贵的通信线路资源大部分并未被利用,而是被白白浪费了。

也就是说,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是突发式的。当使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时,其线路的传输效率一般都会很低。线路上真正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 10% 甚至 1%。

因此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通常采用分组交换而不是电路交换

1.3.2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简化的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小型互联网。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并未画出其中的各个物理网络,而是把它们等效为路由器之间的一段链路。该小型互联网可被看作是一个分组交换网,而路由器 R1 --> R5 就是分组交换网中的交换节点,主机 H1 --> H5 通过分组交换网进行通信。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