μTS原位加载系统与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联用的试验案例分享(下)

μTS原位加载系统与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联用应用案例(下)

继上篇对异质结构铝基复合材料拉伸测试与硅酸盐三点弯曲实验的深度解析,我们系统阐释了μTS原位加载系统与DIC技术结合应用在复合材料失效机制解析及脆性材料裂纹萌生观测中的突破性价值。

案例分享:μTS原位加载系统与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联用(上)

然而微观世界的探索永无止境,材料研究正不断向小尺度进军,更多测试需求指数级上升,本文将聚焦三个挑战性的前沿场景:超薄铜箔力学表征、极细纤维丝强度测试,以及显微成像-μTS-DIC系统集成方案。从纳米级金属薄膜到亚微米纤维材料,再到多模耦合测试平台,让我们通过这三个典型案例,共同见证μTS-DIC技术联用在微观力学研究中的广泛适用性与独特价值。

图片

01

铜箔样品拉伸测试

柔性电子、印刷电路板(PCB)等领域对超薄铜箔的规模化应用,使其在拉伸测试中面临三大技术瓶颈:其一,铜箔显著的尺寸效应引发夹持扰动与各向异性干扰,传统夹持方式难以保证应力均匀传递;其二,厚度方向刚性约束导致平面应变状态高度复杂化,传统引伸计或应变片因接触式测量特性,无法精准捕捉局部应变梯度;其三,环境热扰动与显微观测光路干扰,加剧了材料热膨胀系数差异对微区应变测量的影响。

针对上述难题,μTS-DIC原位测试系统构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体系:通过定制化防扰动夹头消除夹持干扰,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DIC)作为全场非接触式应变测量的核心手段,突破性解决了微尺度下应变梯度观测的技术壁垒。

图片

试验设置

系统组成:试验系统由Psylotech μTS介观尺度试验机、VIC-3D静态系统、计算机以及测试分析软件等组成。

测试环境:室内测试,外环境常温常压;

相机镜头参数: CSI-acA4096-40um 相机,数量2个,Basler  50mm镜头,数量2个。

图片

样品装夹状态(标距:20mm)

该实验的横向应变exx,竖向应变eyy云图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试验结果如视频所示:

(视频)横向应变-纵向应变云图

图片

(曲线)载荷-应变曲线

其技术实现路径为极薄材料的高精度测试提供了完整闭环:真空吸附夹具实现无损装夹→力-位移双闭环控制确保加载稳定性→热漂移补偿算法修正环境误差→显微DIC技术实现亚微米级全场应变解析→最终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完成微缺陷损伤的定量表征。该系统成功将应变测量分辨率提升至0.01%量级,为柔性电子器件的可靠性评估提供了革命性测试手段。

02

纤维丝拉伸测试

在介观尺度纤维丝(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生物纤维)的拉伸性能测试中,核心挑战主要源于其微观结构敏感性、尺寸极限效应及测量精度瓶颈,具体表现为三大技术难点:其一,夹持扰动引发的端部效应显著,因纤维直径细小,传统夹具难以实现稳定夹持,样品易在夹头接触区域发生非均匀变形甚至提前断裂;其二,应变测量精度受限,单根纤维的力学行为受表面缺陷、内部结构不均匀性影响显著,难以直接关联束状纤维的整体性能;其三,传统测试方法难以同步获取变形过程的实时显微图像,限制了对纤维失效机制的深入分析。

图片

试验设置

系统组成:试验系统由Psylotech μTS介观尺度试验机、VIC-2D静态系统、计算机以及测试分析软件等组成。

测试环境:室内测试,外环境常温常压;

相机镜头参数: CSI-acA4096-40um 相机,数量1个;Basler  50mm镜头,数量1个;镜头延长套筒若干。

图片

样品装夹状态

图片

散斑质量评估功能截图

使用VIC系统独有的散斑评估功能,定量评价当前的散斑质量好坏;可预测结果的噪声水平。试验结果的应变变化云图及曲线如视频所示:

(视频)横向应变云图与曲线

μTS-DIC联用技术提供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特制微型夹具设计,在保证夹持可靠性的同时,适配显微镜高倍率观测需求,有效抑制端部效应;结合DIC技术的高空间分辨率,精准解析单根纤维在拉伸过程中的微小变形特征(如局部颈缩、裂纹扩展),突破传统应变传感器的精度限制;更重要的是,该技术实现了拉伸测试与原位显微观测的深度融合,可实时追踪纤维变形-损伤-断裂的全过程,为极限尺寸样件(如单根纤维、超细纤维束)的力学性能表征及失效机理研究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03

显微镜-μTS-DIC测试

显微镜(提供高分辨实时成像)、μTS(实现原位精密力学加载)与DIC(同步全场应变测量)三者通过硬件适配与软件算法的深度集成,构建了从加载控制、形貌观测到变形分析的全链条协同系统。

图片

图片

试验情况:试样尺寸2mm*10mm;观测区域2mm*3mm;显微镜放大倍数,10X

图片

试验设置

试验结果和横向应变exx如图所示:

图片

图片

横向应变exx

显微镜-μTS-DIC测试这一创新架构赋予了以下突破性技术优势:

①全时序原位观测能力:在连续加载过程中实时捕获微观形貌演化与全场应变分布,真正实现"加载-变形-失效"全过程的动态关联,突破了传统离线测试的时序断层瓶颈;

②多尺度因果关系解析:基于同步获取的载荷数据、显微图像及应变场,可定量建立"宏观载荷-微观结构演变-局部应变集中-宏观失效模式"之间的直接因果链;

③一站式高效试验:样品无需在力学测试机、显微镜和应变测量系统间转移,从根本上消除因样品重新装夹引入的位置误差与操作损耗,同时确保了多物理场数据(力学、形貌、变形)的时空一致性,为复杂材料行为的跨尺度建模提供了可靠数据基座。

该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将离散的测试手段转化为闭环的观测-分析体系,为介观尺度材料力学、复合材料界面失效、生物纤维动态响应等前沿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范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