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图

2025年春节,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国产大模型以“小成本办大事”的高性能惊艳全球,成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深化、科研技术加快落地的生动写照。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科技创新中蕴含巨大的价值,只有落到产业上,才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稿件配图

春节万家团圆时,总有一批人在岗坚守。看!那些坚守的身影,干劲十足,以辛勤的付出展现奋斗者的风采;听!那运转的机器,轰鸣阵阵,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吹响了新一年的奋进号角。满怀希望,开拓进取。放眼神州大地,人们以蛇行千里的劲头建设美好生活,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稿件配图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每年,记者到访延安十多次,早已和许多采访对象处成了老朋友。今年春节前夕,记者再到延安发现,“科技范儿”十足的农业越来越“不一般”,“生态储蓄”卖上了钱,完善的产业链激发老乡们拓宽致富思路……

稿件配图

从胆怯到自信,从羸弱到新生,从忧愁到幸福,从忐忑到稳重……这些年,在陕西,在江西,在西藏,走基层,访乡亲,我看到多彩的人生和丰富的情感故事,看到有尊严有变化的新生活,勤劳、淳朴、善良的他们,都在这个新时代拥抱希望和温暖。

稿件配图

一场冬雪过后,古城西安的年味更浓了。常向阳挽着我的胳膊,带我拐进城墙下的一个老菜市。快过年了,她惦记着给孩子们多买些鱼、肉补补身体。2017年,热衷公益事业的常向阳拿出多年积蓄,租下儿童医院附近的这套房子,成立了慈善组织“心羽家园”,为外地贫困患儿和家长提供免费食宿,至今累计帮助了2500多个困难患儿家庭。

稿件配图

7年后的这个月,我们重逢,一个青春洋溢的女孩蹦蹦跳跳跑到了我们面前,和记者来了一记有力的击掌。她乐观而幽默,言谈举止间尽是青春的模样。年纪不大的她,甚至已在心中种下了长大要做教师的梦想种子。

稿件配图

“真的没想到,6年过去了,能再把你们盼来。”42岁的牟文贵激动地撇开拐杖,给了记者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寒夜客来,竹炉汤沸。客厅中央的暖炉前,牟文贵热情地沏上热茶,一脸幸福笑容:“6年没见,我已经当爸爸了!”

稿件配图

“变化太大了!”距离记者第一次来到蒋家坪,时光悄然走过5年。新建的游客中心内,绿茶、绞股蓝等各色茶品琳琅满目。村民自家农房改造而成的茶舍里,三五游客悠闲品茗。闲坐云庭观霞落,花随鸟语香满路。巴山深处的小小茶乡之变,源于有了“出路”和“思路”。

稿件配图

1月22日,2025全国秧歌展演暨“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正式启动,绥米唢呐、横山老腰鼓、陕北秧歌等一批黄土地上的国家级非遗纷纷上演。常小川和常志林朝天再吹一曲《大摆队》,这是常小川最喜欢的曲牌。高音昂扬,低音婉转,如诗如歌,乐声在陕北的沟沟峁峁间回荡。

稿件配图

位于黄河西岸的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高家坬村,与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仅一河之隔。新春来临,记者沿着崎岖山路来到高家坬村,只见村民们正忙着煮萝卜做饺子馅,丸子、油糕、红烧肉……各样的节庆美食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当中,年味一天浓过一天。

稿件配图

一颗水果,能编织出多长的产业链条?如何稳立潮头、撑起强县富民的底座?秦岭北麓,关中平原。富平尖柿、周至猕猴桃、白水苹果,三个响当当的“土特产”,历经多年曲折发展,如今已跃升为陕西三个县区的主导产业,声名在外,享誉四方。

稿件配图

距离西安500多公里的榆林,是陕西最北边的城市,再向北就是内蒙古的沙地草原。到了冬季,榆林气温常常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成为人们眼中的苦寒之地、飞雪黄土。到陕西工作后,一直想到榆林走走。这个愿望,终于在今年春节前实现。在一个叫桃镇的地方,我听说了“逃荒峁”的故事,也第一次听说了榆林人“走南路”的故事。

稿件配图

年货是春节生活的必备品,也是春节文化的核心要素。买年货,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集体仪式和情感共鸣,年的变迁就藏在年货的变迁里。今年,很多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商品成为年货热销产品。

稿件配图

从汽车整车到机械设备,从家具建材到服装鞋帽,从轻工产品到电子产品……作为一条安全畅通的亚欧物流大通道,开行数量已超过“10万+”的中欧班列,如今“带货”能力越来越强。这样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际快递”,又是如何“下单”发货的?岁末年初,记者来到国内中欧班列重要集结中心所在地西安浐灞国际港一探究竟。

稿件配图

一个西北地区的小村可以有多“热”?陕西,袁家村,今年春节期间,再次稳居全省景区接待游客人次数榜首,综合收入1.8亿余元;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之力能有多大?冲破思想桎梏,挑战新发展模式,靠售卖“乡村味道”,袁家村成了闻名遐迩的“关中第一村”。不沿边不靠海不依城,距大城市西安65公里,袁家村扎根本乡本土,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稿件配图

1月5日11时04分,G828次列车从西安北站驶出,标志着西安至香港直达高铁列车正式开行,这是陕西首次开行直达香港高铁列车。西安至香港直达高铁自1月5日起实现每日双向对开,列车采用CR400BF-Z“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重联运行,为旅客出行提供舒适乘车体验和充足运能保障。

稿件配图

2018年至2020年年初,记者曾连续三年到访大巴山腹地的陕西省平利、镇巴、镇坪等县,聆听群众的喜乐愁盼,感知时代的发展脉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时隔多年之后,又是一个冬日,记者再访大巴山深处的那些父老乡亲。促膝田间,围炉夜话,听民声,看变化。

稿件配图

1月14日,春运首日,很多人踏上了回家的路。有这样一趟列车,它从西安北站出发,抵达横店站。中途到达河南商丘站时,因为列车运行行别发生变化,由上行变为下行,车次由G2028次更换为G2025次,与2025年巧妙重合。

稿件配图

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是个古老茶乡。《平利县志》有载,早在唐代,这里就是全国重要茶区之一古山南茶区的一部分。茶香飘逸千年,见证了这片灵秀之地的往事与新生。

稿件配图

中国政府脱贫攻坚政策及后续5年衔接乡村振兴的对接支持,为牟文贵一家人的幸福生活铺就了平坦的道路。曹晓霞说,虽是残疾家庭,但除了享受政策外,他们坚持不接受任何捐款,努力自食其力,“要做精神上的强者”。

稿件配图

运行在宝成铁路上的6063/6064次列车,是一趟连接陕西宝鸡市与四川广元市的公益“慢火车”。由于它票价低廉,并且在重峦叠嶂的秦巴山区中逐站停靠,串联起一座座小山村,成为许多沿线村民出行的首选。

稿件配图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位于大巴山深处,近年来,镇巴县在181个行政村召开了800余场“院坝说事会”,参与群众超过10万人次。近日,记者来到了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巴县长岭镇九阵坝村,这里的“院坝说事会”上,40多位村民正围坐在一起,说变化、谋发展、提建议……

稿件配图

身着紫色戏服,头戴虎帽,随着音乐鼓点舞动……这个春节,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罗希在陕西省榆林市举办的全国秧歌展演活动上过了一把“秧歌瘾”。“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扮演的是十二生肖里的老虎,我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望着活动现场摩肩接踵的观众,罗希激动地说。

稿件配图

近年来,陕西省越来越多有知识、有技能、有追求、有情怀的青年人投身农村,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兴力量。他们在乡村治理中担当作为,在服务农民中增长才干,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

稿件配图

春运,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迁移”,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浓浓的乡情、亲情。随着春节的成功申遗,更印证了“回家过年”对于中国人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稿件配图

1月20日,市民在西安回坊排队购买饦饦馍。春节将至,在陕西西安,各类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受到市民青睐。

稿件配图

1月7日,2025年“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四季非遗购物月”一季度活动在陕西西安启动。活动期间,全国各地的非遗好物齐聚集市,丰富春节期间非遗产品供给。

稿件配图

春节期间,“中国社火文化之乡”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年味十足,热闹非凡。从县城的大街小巷到乡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各类社火游演队伍。骑在马背上的“马社火”、将儿童架在肩上的“挈社火”、走村入户表演的“步社火”……各类社火特色鲜明,精彩纷呈,演绎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故事,营造出活力涌动、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稿件配图

近期,多座以科普科创、综合展览、文化阅读、青少年教育培训为主题,服务社会公众的地标性建筑和场馆在西安落成,这些场所将陆续开放或投入试运营,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全新的公共文化空间。

稿件配图

1月10日,从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发出的中欧班列(西安)首趟“门到门”年货专列开抵西安。为了给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进口年货商品,西安铁路局联合陕西爱菊集团,将年货班列通过西安国际港站检查后,直接推至爱菊集团园区内的铁路专用线上,真正实现了从哈萨克斯坦爱菊园区发货到西安爱菊园区收货全程铁路运输。

稿件配图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位于秦巴山区,特色农业是这里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新春来临之际,记者在镇巴县三元镇看到,一场热闹的助农直播正在进行。当地群众的土特产借助互联网,在几分钟内一售而光。而在镇巴县长岭镇,一座现代化农业园区已经建成。

稿件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