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开花 动力十足
“电动贵州”向“新”疾驰
产量达10836吨,营业收入破2亿元,贵州高精板带箔科技有限公司1月“开门红”。
积极实施产品结构优化战略,贵州高精动力电池箔产量占比跃升至63%,较上月提升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在高强度、高延伸率电池箔的研发上,贵州高精取得了重大突破。产品的抗拉强度、延伸率等指标均达到了理想范围,板形、针孔等指标表现优良,为产品向高端化迈进、拓展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贵州的发展目光并未只停留在引入新能源车企、落地新能源工厂层面,而是顺应汽车产业生态向能源、信息通信、材料等多领域拓展的趋势,形成“汽车+产业”的高效协同产业体系。
贵州提出,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为重要突破口,带动关联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电动贵州”产业链生态圈构建。
春运期间,在筑蓉高速公路金沙石场服务区里,一辆辆胖乎乎的白色无人驾驶小车从停车场驶过,非常吸引眼球。
走近一看,白色小车正为旅客停放在停车场的电动汽车充电。“开电动车途经服务区,电量只剩百分之十几,进来一眼就看到了‘储能充电机器人-香马快充’的标志,边上还立着印有操作指南的易拉宝。”从广东回四川的司机张星按操作指南选择补电30kwh开启充电,约半个小时就充满。
这是中国石化贵州公司与贵州车联邦科技集团为春运保畅而合作推出的服务尝试,由中石化选择几处典型的“车流节点”服务区,车联邦从1月21日起,陆续在每个服务区投入3至5台储能式移动机器人“香马快充”作为原有充电桩的补充。
“这小小的充电机器人,里面集成了融合感知算法、路径规划、AI、智能网联技术、BMS电池管理系统、回冲功率自动控制等大量前沿技术,可以手机一键召唤‘上门’充电,并具有自动避障功能,是我们完全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之一。”贵州车联邦科技(集团)董事长石学文说,金沙石场服务区投放4台充电机器人,每台满电69千瓦时,一台设备一般两次充放每天可为4至5台车补电。
贵州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电动贵州”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能源领域电动重卡推广应用的工作方案》等政策,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引导能源企业不断拓展应用场景,积极开辟专用通道,加快预约平台建设,为电动重卡在能源领域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2月中旬,一辆辆载满电煤的电动重卡车队驶入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干煤棚,标志着该项目已具备进煤条件。
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场内设计储煤能力7.8万吨,可满足两台机组7天左右发电用煤需求,首台机组并网前将完成电煤储存工作。
“项目将100%采用新能源电动重卡进行煤炭运输,由贵州金元织金金碧配售电有限公司负责提供场内充换电服务及新能源电动重卡的销售与推广工作。”织金清洁能源公司负责人顾剑说。
本着激励先进、带动整体的原则,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全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打造“电动贵州”示范样板。鼓励整车企业与运输企业、电网公司、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公司等,创新合作模式,打造一批示范矿山、示范园区、示范路线等场景,增强“电动贵州”影响力。
目前,黔西电厂已累计推广168辆电动重卡,两座充换电站年换电量可达800万千瓦时。
紧紧抓住“电动贵州”机遇期和窗口期,黔西电厂扎实推进能源领域“油改电”,广泛推广电动重卡在电厂运输领域投入使用,加快推动“电动贵州”建设步伐,有效减少传统燃油车带来的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从整体来看,近年来,贵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布局和推进策略显得尤为明智和有效。”贵州大学西部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伍国勇表示,通过政策引领和资源禀赋优势的结合,贵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了大幅增长,产品谱系逐步丰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伍国勇说,贵州应在起势良好的基础上,推动整车企业积极与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零部件的质量和供应稳定。同时,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入人工智能先进大模型和前沿数字技术,以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架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效能和发展效率。(记者 江婷婷 张恒新)
■记者手记
随着“电动贵州”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示范带动一批批相关配套产业链。目前,新能源正与交通、能源、生产等加速融合。
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机器人的亮眼表现已获得越来越多车主认可,企业与企业强强联合,全力保障高速服务区充电设备需求。
贵州央企国企带头引领新风尚,正全力推动新能源领域向绿色转型,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关联企业优先运用新能源产品。
如今,贵州已形成“动力+储能”双赛道布局和产业链循环发展,正不断向“矿石—材料—电池—整车”全产业链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