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採茶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Fcuk1203留言 | 贡献2021年3月8日 (一) 06:18 (使用HotCat已添加Category:中華民國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藝術類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採茶戲是流行於中國南方的一種民間小戲,其音樂基礎為民間採時所唱的採茶山歌,與花鼓戲有相當的關係。

採茶戲的最初僅是採茶歌曲,在民間傳唱,後被引入年節的社火等活動中,或作為沿街表演,逐漸配上舞蹈,最後結合劇情的演出而成為小戲的一支,其發展成形清代,依流行的不同地區,可分為江西採茶戲、安徽採茶戲、廣東採茶戲等。著名的黃梅戲即是由採茶戲的一支所發展出來的。

采茶戏分类

湖北

江西

起源于清朝末期流行于赣中北一带的“花灯”和“十二月采茶调”,流行于南昌新建安义进贤丰城永丰永修等地区,著名曲目有:《南瓜记》、《鸣冤记》、《辜家记》、《花轿记》(合称“四大记”)。

赣中采茶戏包括抚州采茶、吉安采茶、宁都采茶、高安采茶、袁河采茶与万载采茶。清道光初年,抚州采茶由宜黄传入永丰,由永丰向西,流传至吉水、吉安;向南,则传至宁都。吉安和宁都此前本地都有灯彩流行,称"花鼓灯",常能演出一些单台戏和一旦一丑戏,如《十带货》、《卖花线》、《补碗》等,及至抚州采茶从永丰传入,与之结合,即形成吉安采茶和宁都采茶,艺人把由抚州采茶传来的"川调",便直呼为"临川调"。清末民初,吉安采茶班社林立,永丰有天中班、万福宝班,吉水有庆周班,吉安城内有同合堂、同和堂等,抗日战争时期,吉安戏艺人纷纷改唱京剧,这个古老剧种便走向衰亡而淹没不彰了。

安徽

广东

广西

福建

臺灣

參考資料

  • 廖奔、劉彥君著《中國戲曲發展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ISBN 7-5440-1705-2)第四卷,頁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