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史: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 使用DisamAssist清理消歧義連結:國軍(改連結至中華民國國軍)。 |
小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18个用户的33个中间版本) | |||
第9行:
[[File:LocationEastAsia.PNG|300px|thumb|东亚地区的大致范围]]
'''東亞史'''是指[[東亞]]地区包括[[中国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島]]、[[台湾岛]]、[[海南岛]]和[[蒙古高原]]等地的歷史。东亚地区是人类的[[文明摇篮]]之一,[[黄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较早产生人口稠密的农业社会,孕育出古老的[[中华文明]]<ref>{{cite book |title = Towards a Sustainable Asia: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s |url = https://archive.org/details/towardssustainab00libg_856 |author = Association of Academies of Sciences in Asia |publisher=Springer |year=2012 |isbn= 978-3642166686 |page=[https://archive.org/details/towardssustainab00libg_856/page/n32 17]}}</ref><ref>{{Cite book |title = Ethnic Groups of North, East, and Central Asia: An Encyclopedia |last= Minahan |first= James B. |publisher=ABC-CLIO |year=2014 |isbn=978-1610690171 |pages = xx–xxvi}}</ref>。以此为中心,凭借西部的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天山山脉,北部的蒙古高原等地理屏障,东亚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且封闭的[[文化圈]]。
近代以来,东亚国家成为了[[列强]]争夺的焦点,唯独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近代化的改革]]成为世界强国。随后经[[废藩置县]][[琉球处分|吞并琉球]],赢得[[甲午海战]]后,迫使[[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并
[[二战]]以后[[日本战后经济奇迹|日本经济迅速崛起]],1978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期间,[[台湾]]、[[韓國]]、[[香港]]發展迅速,与[[东南亚]]的[[新加坡]]并称[[亚洲四小龙]]<ref>{{cite journal |author1=姚明嘉 |title=亞洲四小龍與美日經濟表現分析 |journal=天下雜誌 |date=1986-10-01 |issue=65期 |url=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9093&from=search |access-date=2020-04-12 |archive-date=2020-04-1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17095118/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9093&from=search |dead-url=no }}</ref>。80年代[[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于2010年经济总量超越日本,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1世纪以来,东亚地区发展机遇和矛盾并存,地区合作不断深化,另外,[[南海问题]]、兩岸關係、朝鲜半岛问题、中日矛盾也成为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21世纪以来,东亚地区发展机遇和矛盾并存,地区合作不断深化,另外,[[南海问题]]、
== 史前 ==
距今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就已经遍布东亚地区,北至黑龙江下游(库马拉遗址),东到日本列岛([[岩宿遺跡|岩宿遗址]])。进入距今1.5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東亞地區形成了大陆与海岛两大文化区。<ref>{{cite book |author1=杨军 |title=东北亚古代民族史 |date=2014-11 |publisher=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24451}}</ref>
* [[彭頭山文化]]:位於[[華南]][[湖南省]]北部,存在於公元前75世紀到前61世紀。
* [[裴李崗文化]]:位於[[華北]][[河南省]],存在於公元[[前7千年]]到[[前5千年]]。
* 公元前47世紀到前29世紀的[[紅山文化]]位于[[东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衔接地带,主要集中於[[西遼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潢水]]和[[土河]]的流域,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
* 公元前30世紀到前19世紀[[龙山文化]]的位于华北平原。
* [[櫛文土器時代]]:位於[[朝鮮半島]],有爭議,因為欠缺密集式農業發展<ref>Lee 2001</ref>,主要生活模式為狩獵、採集及小規模的耕種<ref>Lee 2001, 2006</ref>。
* [[繩文時代]]:位於[[日本]],同時具備新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文化的特點。
第36行 ⟶ 第40行:
前770年,周平王東遷,中國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開始互相攻伐、兼并,弱汰強存,宗法制度和封建制度逐漸崩潰。同時期,開始廣泛使用鐵器。前5世紀左右儒學出現。
早在公元前8世纪,已经有船员从山东穿越[[渤海海峡]]到辽东,并沿朝鲜的海岸航行,来往于各个岛屿之间。公元前710年,朝鲜发生饥荒,很多朝鲜人坐船来到今山东境内的[[鲁国]]和[[齐国]]购买粮食,山东地区成为海上活动的中心。<ref>{{cite book |author1=王庸 |title=中国古代沿海交通史记 |date=1929}}</ref>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隨後的制度變革使中国首次出現完全以[[中央集权]]制度統治的帝國。秦始皇统一中国本土后开始反击北方的[[匈奴]],命[[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占领[[河套地区]],并且修建大规模的防御工程——[[长城]]。此举造成了[[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长期隔离。在南方地区,秦朝以讨伐[[百越]]为主,当时百越族在現今的[[浙江]]南部有[[东瓯国]]、现在的[[福建]]有[[闽越国]]、[[广东]]与现在的[[越南]]有[[南越國|古南越国]]、[[广西]]有[[西瓯国]]与[[雒越]]。秦灭六国的时候,降伏了东瓯、闽越并且设置郡县。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派兵讨伐南越西瓯,即[[秦攻百越之]]战。前214年秦派军攻百越时,越南北部的[[安阳王]]也向秦朝臣服,秦朝遂在越北地区设置[[象郡]]。但同时,越北仍有土著不愿臣服,致力抵抗。秦末政局动荡,南海郡郡尉[[赵佗]]乘机建立南越国。南越国在越南历史里又被称为[[赵朝]]。秦始皇死后,秦朝迅速陷于崩溃,前209年爆发了[[陳勝]]、[[吳廣]]領導的[[民變]],即[[大泽乡起义]]。大泽乡起事失败后原楚国贵族[[项梁]]、[[項羽]]继续攻伐秦帝國控制的城池。▼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隨後的制度變革使中国首次出現完全以[[中央集权]]制度統治的帝國。秦始皇统一中国本土后开始反击北方的[[匈奴]],命[[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占领[[河套地区]],并且修建大规模的防御工程——[[长城]]。此举造成了[[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长期隔离。在南方地区,秦朝以讨伐[[百越]]为主,当时百越族在現今的[[浙江]]南部有[[东瓯国]]、现在的[[福建]]有[[闽越国]]、[[广东]]与现在的[[越南]]有[[南越國|古南越国]]、[[广西]]有[[西瓯国]]与[[雒越]]。秦灭六国的时候,降伏了东瓯、闽越并且设置郡县。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派兵讨伐南越西瓯,即[[秦
前206年,秦朝的末代君主[[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灭亡。之后在中国北方地区项羽和刘邦进行了四年的争夺战争,史稱[[楚漢戰爭]]。前202年[[項羽]]自刎,[[漢朝]]建立,史称[[西汉]],定都[[长安]]。西汉建立后实行[[郡国制]],内部封国的势力很大,在[[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吴楚七国之乱]],很快被大将平定。西汉初期,北方的匈奴统一了[[蒙古高原]]。在中国南方,赵佗建立了南越国。[[漢武帝]]時對外擴張,前111年西汉滅[[南越國]],在當地实行直辖统治,设立交趾刺史,辖境横跨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及越南的北、中部。位于越南北、中部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便属于它的管治范围。中国的[[战国]]末期,[[燕国]]的将军[[卫满]]率移民进入[[朝鲜]],并成为[[箕子朝鲜]]的宰相。于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的政权,称“[[卫满朝鲜|卫滿朝鲜]]”。前109年,汉武帝从海陆两路进攻朝鲜,未成功,又从海陆两路增派援軍,前108年夏,部分大臣叛变投降,朝鲜[[右渠王]](卫满的孙子)被杀,卫满朝鲜灭亡。汉武帝在卫满朝鲜领域内设置[[漢四郡|汉四郡]]。[[漢元帝]]以後,西汉开始衰落。▼
▲前206年,秦朝的末代君主[[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灭亡。之后在中国北方地区项羽和刘邦进行了四年的争夺战争,史稱[[楚漢戰爭]]。前202年[[項羽]]自刎,[[漢朝]]建立,史称[[西汉]],定都[[长安]]。西汉建立后实行[[郡国制]],内部封国的势力很大,在[[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吴楚七国之乱]],很快被大将平定。西汉初期,北方的匈奴统一了[[蒙古高原]]。在中国南方,赵佗建立了南越国。[[漢武帝]]時對外擴張,前111年西汉滅[[南越國]],在當地实行直辖统治,设立交趾刺史,辖境横跨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及越南的北、中部。位于越南北、中部的[[越南|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便属于它的管治范围。中国的[[战国]]末期,[[燕国]]的将军[[卫满]]率移民进入[[朝鮮 (地區)|朝鲜]],并成为[[箕子朝鲜]]的宰相。于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的政权,称“[[卫满朝鲜|卫滿朝鲜]]”。前109年,汉武帝从海陆两路进攻朝鲜,未成功,又从海陆两路增派援軍,前108年夏,部分大臣叛变投降,朝鲜[[右渠王]](卫满的孙子)被杀,卫满朝鲜灭亡。汉武帝在卫满朝鲜领域内设置[[漢四郡|汉四郡]]。[[漢元帝]]以後,西汉开始衰落。
[[File:YayoiJar.JPG|thumb|180px|彌生式陶器|left]]
在[[日本]]群岛,前3世纪左右至公元3世纪前后的期间被称为[[弥生时代]]。在这一时期,以种植稻米为中心成立的农耕社会,由北部[[九州 (日本)|九州]]至[[日本列岛]]各地快速蔓延开。弥生时代,根据陶器的形式,可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从九州扩展到近畿一带(东日本尚处于绳纹时代末期),中期波及到东北地方。扁平片刃石斧等磨制石器、青铜器和前期北九州的支石墓等类似于大陆文化。弥生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先进的农耕技术,通常认为它受到了来自朝鲜、吴越与中原汉人的移民的影响。中期以后灌溉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渐趋稳定。后期,铁制农具普及,石器基本消失。铜铎、铜剑、铜矛、铜戈等青铜祭器发达,出现制铁和制盐等社会分工。通过交易和战争等,形成了统一的政治性的地区集团。此时北海道尚不能种植水稻,仍处在绳纹文化阶段。
西元25年,西汉的皇族後裔[[刘秀]]击败了王莽的势力,再次统一中国,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此后,东汉与匈奴再次发生冲突,[[窦固]]以[[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长驻三十多年,运用外交手段去联络和威攝西域諸國。但匈奴人亦同样在开展类似的行动,推翻各国亲汉的政权,再与新政权结盟。双方不断地反复攻防。88年,车骑将军窦宪击破[[北匈奴]],登[[燕然山]]。91年,[[窦宪]]派兵再次出击,于金微山大破北匈奴单于主力,北单于仓皇逃窜不知所终,从此扫除数百年来匈奴对汉朝北方边境的威胁,汉朝国势也再一次到达汉武帝时期的鼎盛。[[佛教]]也在此时传入中国。日本弥生时代中期,日本诸国中的[[奴国]]国王曾向汉朝朝贡,并为[[东汉光武帝]]赐以金印。
第47行 ⟶ 第52行:
==中世==
184年中國發生[[黃巾之亂]],隨后中国境内紛紛割據,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东汉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东汉丞相[[曹操]]率兵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欲進兵南方时,与南方的军阀[[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220年漢朝滅亡,中國進入了[[三國時代]]。239年時[[日本]]的[[邪馬台國]]向[[曹魏|魏國]]朝貢。280年[[西晉]]短暫的統一中國,但隨後中國便陷入長達300年的戰亂時代。
两汉之时,华戎杂居,中国北方[[胡族]]中的[[匈奴]]、[[鲜卑]]、[[羯]]、[[氐]]、[[羌族|羌]]等在汉末三国时期大量进入[[黄河流域]]。中国的[[西晋]]末年,爆发了[[永嘉之乱]],西晋灭亡,中国再次陷入分裂的局面。大量塞北民族遷入中國北方,紛紛獨立建國,先后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十幾个国家,史称[[十六国]]。同时,西晋的皇族[[司马睿]]带领北方的大量[[世族]]南迁,与[[江南地区]]原有的世族出现了冲突。北方的[[僑姓世族|侨姓世族]]持续侵犯江南经济,并限制南方世族入仕朝廷,江南世族在政治及经济上的冲突仍在延续。加上世族对下等寒门的歧视、与朝廷分庭抗礼;中央与藩镇对立及野心家崛起,使得[[东晋]]一朝始终动荡不安。北方地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大混乱。352年,[[前秦]]氐族人[[苻健]]称帝,定都[[长安]]。後來宣昭帝[[苻坚]]在位時,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加强中央集权,提升经济,并且逐步消灭北方的[[前燕]]、[[前涼]]、[[代 (十六国)|代國]]等政權,统一了北方地区。383年在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中失败,北方再次陷入混乱。420年南方东晋大将[[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宋,史稱[[劉宋]],东晋至此灭亡,进入“[[南北朝时期]]”。此时北方仍处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直至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形成南北朝对峙格局。
第59行 ⟶ 第64行:
=== 儒文化国家的繁盛 ===
[[File:Abeno Nakamaro.jpg|130px|缩略图|左|日本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吕]]
4世紀中期
[[隋朝]]统一中国后[[隋文帝]]在598年下令正式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開始了[[科舉]]制度。584年,为了提升[[关中]]地区的物资运输能力,隋文帝命[[宇文恺]]兴建[[广通渠]]。并以此为序幕,带动一系列修建运河的工程,最终成就了[[隋唐大运河]]。[[开皇之治|开皇盛世]]气象恢宏磅礴,隋文帝又下令修建[[大兴城]](即后来的[[唐长安城]])。在[[蒙古]]地区,[[突厥汗国]]于隋初强大,开始侵扰中国内地,隋朝被迫修长城。582年突厥杀入长城。583年隋朝分八路北伐突厥。599年[[东突厥]][[突利可汗]]战败降隋,611年[[西突厥]][[处罗可汗]]亦降隋朝。605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基本解决北方外患。中国西北地区,位于[[陇西]][[青海]]一带的[[吐谷浑|吐谷浑汗国]]也时常入侵隋朝。596年隋文帝派[[光化公主]]与吐谷浑和亲以安抚,608年[[隋炀帝]]派军占领吐谷浑,史称[[隋與吐谷渾之戰|隋与吐谷浑之战]]。隔年隋炀帝西巡[[张掖]],置[[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西海郡 (西汉)|西海]](今青海湖西)、[[鄯善]](今新疆若羌)与[[且末]](今且末西南)四郡。602年,隋文帝派交州道行军总管刘方率兵南下,刘方随后遣使劝降,后李南帝李佛子因畏惧而率军投降,被刘方缚送隋都长安,与其他将领一同被斩首,北越南地区遂受隋朝统治。隋炀帝时,605年,隋群臣有言[[林邑|林邑国]]多奇宝者林邑,隋帝乃授刘方驩州道行军总管,领兵击败林邑。
在日本,592年,和苏我氏有姻亲关系的皇族女性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她提名[[圣德太子]](马厩门王子)为摄政进行了以加强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二阶冠位]]和十七条宪法,奠定了中国式的官僚制度的基础,并受儒家影响,首先使用[[天皇]]名号;同时还派遣[[遣隋使]]和留学生到隋朝学习。
第67行 ⟶ 第72行:
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与新罗是隋朝的[[藩属国]],他们希望能借助隋朝的力量制服高句丽。当时[[倭国]](即日本,时为[[飞鸟时代]])正值改革派的圣德太子执政,两国之间虽然因帝王称呼问题在外交上发生“礼仪之争”,但并未严重影响双方关系。隋朝征讨高句丽,是因为高句丽意图扩张势力;而隋朝希望建立朝贡体制,高句丽不听号令,于是双方兵刃相见,史称[[隋与高句丽的战争]]。隋朝总共对高句丽发动四次征战,导致数百万人丧生,引起国内人民对隋炀帝的强烈不满。其中在第四次攻高句丽时爆发[[隋末民变]],隋将相继叛变,隋朝趋向灭亡。
[[File:Da yan ta.jpg|right|thumb|150px|[[唐]][[長安]]大雁塔]]
618年隋朝滅亡,[[唐朝]]建立。624年,[[李世民]]陆续消灭中国的割据势力,再次统一了中国。627年,李世民在唐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中胜出并获得皇位。此后中国进入了长期的稳定繁荣时期。唐初,中国北方的[[突厥族]]南下,唐太宗积极对付突厥,627年[[东突厥]]的藩属[[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改立薛延陀部为可汗,突利可汗也归降唐朝。629年,唐朝将领[[李靖]]率骑兵奇袭攻灭东突厥。635年,李靖攻占[[吐谷浑]],657年唐朝派[[苏定方]]攻下西突厥汗国,641年[[文成公主]]与中国西南的[[吐蕃]]政权[[松赞干布]]通婚。唐朝與新羅同盟,百濟與日本同盟,660年百濟被滅,663年百濟復國勢力和日本盟軍在[[白江口之战]]被唐朝新羅盟軍打敗。668年,高句麗也被唐軍消滅。灭亡高句丽后,唐朝试图在朝鲜半岛建立统治导致[[罗唐战争]]。新罗最终打退唐朝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定都[[慶州市|庆州]],史称“[[统一新罗时代]]”。在中国,唐朝被[[武则天]]所取代,政局陷入混乱,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李隆基在位前期,人口大量增长,物产丰富,史称[[开元盛世]]。对外方面,改善与吐蕃、东突厥、契丹与[[奚]]的关系,推行[[和亲|和亲政策]]。755年爆发[[安史之乱]],[[中国北方]]的经济和社会受到很大打击,同时,[[土地制度]]和[[军事制度]]受到破坏。此后唐朝衰落。
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唐与高句丽的战争最终使高句丽灭亡之后,唐朝控制了今[[嫩江]]—[[松花江]]一线以南的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大同江]]以北的土地,而新罗则控制了朝鲜半岛的大同江以南的土地。高句丽遗民纷纷反唐,复兴高句丽。696年5月12日,契丹[[夷离堇]]、[[松漠都督府|松漠都督]][[李尽忠]](契丹人)反唐,降唐的契丹大将李楷固追击[[粟末靺鞨]]人至天门岭,被[[大祚荣]]击败,大祚荣借此于在粟末靺鞨与高句丽故地的[[忽汗州]]敖东城建国称王,自称震国王,都旧国(今吉林省敦化市敖东城),史称[[靺鞨国]]。大祚荣多次遣使向长安称臣,唐玄宗于713年赐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又以其所居之忽汗州,加封为“忽汗州都督”。大祚荣立刻将国名更改为渤海,以忽汗州(号[[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东京城)为上京,史称“渤海国”。在日本,645年,[[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镰足]](藤原镰足)合谋刺杀[[苏我入鹿]],结束了苏我氏的专权。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颁布大化改新诏,推行[[大化革新]]。668年,[[天智天皇]]即位,模仿唐朝建立户籍管理制度,并于670年制作了最早的全国性户籍。672年,天智天皇驾崩,儿子大友皇子即位[[弘文天皇]]。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与其争位,爆发战争,史称[[壬申之乱]]。大海人皇子在岐阜县击败弘文天皇,即位[[天武天皇]]。天武天皇时期,日本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钱币富本钱。701年,颁布大宝律令。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飞鸟时代结束。经济制度上,庄园制度让开垦耕地的人永久拥有耕地,他们结合成利益集团,更武力兼并庄园,渐成各地武家实力的来源。
第80行 ⟶ 第85行:
在中国,[[晚唐]]时契丹[[迭刺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崛起并征服各部,907年取代痕德堇可汗。916年建立[[契丹国]]。唐朝灭亡后,中国北方相继出现了五个国家,南方与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合称[[五代十国]]。930年,契丹国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辽太宗]]统一了契丹。936年后唐发生内乱,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自称儿皇帝、割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辽太宗支援攻打后唐。契丹国获得幽云十六州后,将幽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947年正月十日,契丹军攻克[[后晋]]首都[[开封]],契丹国占领大部分的[[中原地区]]。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改以文官治军,并将军权与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中央。两宋因此得以避免唐时[[藩镇割据]]的局面。979年,北宋统一了中国本土地区。北宋统一中原地区后开始对北方的辽朝用兵,宋太宗时期用兵失败,采取守势。此时北方的辽朝国力达到全盛,开始南侵进入宋朝,最后宋辽双方订立了“澶渊之盟”。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党项族开始崛起。李元昊于1038年不再臣服宋朝,称帝建立西夏国。宋夏之间爆发持续数年的战争,宋军屡战屡败。宋夏战争不利后,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韩琦等名臣推行庆历新政,在对外政策上,任用大将狄青,先后弭平南蛮壮族侬智高叛乱和西夏的挑衅。北宋进入立国以来最繁荣的阶段。然而,一些守旧派人物指称这些改革派官吏拉帮结伙,互相吹捧,是为朋党。宋仁宗一向厌恶廷臣结党营私,这些新政官员后来多被贬为地方官,短暂的庆历新政就此结束。后来即位的宋神宗锐意图治,启用著名改革派大臣王安石推行新法,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包括均输、青苗、免役、市易、保甲、保马、方田均税等。但是,新法的效果參差,因此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强烈反弹。此时,中国东北地区,女真族的一支完颜氏统一了部落,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1125年和1127年辽朝和北宋相继灭亡于金朝。
在朝鲜半岛,9世纪末,各地发生了民變,900年,将领[[甄萱]]称王,建立了[[后百济|后百济国]],定都光州;901年起义的僧侣[[金弓裔]]称王,于新罗北及西北建泰封国,定都铁原,国号“泰封”。泰封国、后百济和原新罗并称为“[[后三国时代|后三国时期]]”。918年泰封国将军[[高麗太祖|王建]]发动政变,后统一后三国建立[[高丽王朝]],新罗时代结束。此外,中国北方的辽朝和金朝都与朝鲜半岛的政权有过武装冲突。
在中国,北宋灭亡后,女真族的势力进入中国华北地区,北宋的皇族南下建立南宋,与西北的西夏保持稳定局面。此时辽朝的后裔在中国的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西南的吐蕃陷于分裂,云南地区还存在白族建立的大理国。在蒙古地区,蒙古乞颜部开始崛起,其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于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大蒙古国的建立,打破了中国境内各政权之间的均势,使得处于分裂状态下的中国出现了统一的趋势。
第86行 ⟶ 第91行:
=== 蒙古在大陆的崛起与扩张 ===
[[File:MongolEmpire.jpg|thumb|350px|right|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国。蒙古的崛起对于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13世紀初,[[蒙古]]的[[成吉思汗]]在[[蒙古高原]]崛起。1206年建立[[蒙古帝国|大蒙古国]],从1211年开始,蒙古的势力开始进入中国的[[华北]]与东北。1227年[[蒙古帝國]]滅掉了中国西北的割据政权[[西夏]],1234年蒙古大汗[[窩闊台]]滅[[金朝]],中国北方地区被蒙古所统一。1231年,蒙古開始侵略高麗,并迅速攻占除开最南端外的全部高丽王国领土,高丽王室退守汉城城外的海域附近的[[江华岛]]。之后,高丽国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并且已经臣服于蒙古帝国。但是当时半岛上的高丽三别抄义军一直抵抗到1275年才臣服。窝阔台灭金之后,兵分三路大举入侵[[南宋]],史称[[窝阔台攻宋之战]];另一路征伐高丽国;但窝阔台不幸于1241年12月去世,蒙古军撤军,之后所占疆土为[[南宋]]军队收复。后来经历乃马真[[昭慈皇后|脱列哥那]]、[[贵由|贵由汗]]、斡兀立[[欽淑皇后|海迷失]]的统治,期间对南宋的攻打限于边境的侵袭战争;到1251年[[蒙哥汗]]即位,才开始再次大幅扩张。在[[旭烈兀西征]]的同时,蒙哥于1258年率三路大军征伐南宋。1259年7月27日蒙哥在[[四川]][[合州]]的[[钓鱼城之战]]中久攻不下,在战斗中中流矢身亡。正在进攻鄂州的蒙哥的之弟[[忽必烈]]和从安南入侵南宋的[[兀良哈台]]军遂北返,忽必烈在[[元上都|开平]]自称大汗。在战胜也自称大汗的弟弟[[阿里不哥]]之后,1267年忽必烈开始营建[[大都]],1285年建成。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至此,忽必烈一支的蒙古势力完全向中原地区转移,开始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1264年至1279年,元朝灭掉中国境内最后一个政权南宋。在朝鲜半岛,[[高丽毅宗]]和[[高丽明宗]]时期,武臣们大多兼任了文臣在朝廷中的官职,高丽进入了[[武人時代|武人时代]]。至1275年高丽已臣服于元朝,成为其属国。因为高丽是元朝的藩属国,所以高丽王位的继承者,必须送到元大都在元朝以蒙古人的方式长大成人后,方可回到高丽。
在日本,此时受到了来自東亞大陆的蒙古势力的严重威胁,1274年,忽必烈任命[[忻都]]为征东都元帅统率蒙古兵,汉兵以及高丽军开始远征日本。依当时的日本年号称抵御元军第一次进攻的战事为“[[文永之役]]”,第二次为“[[弘安之役]]”。这两次入侵也以[[北部九州|北九州]]为主要战场。当时元朝舰队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舰队。为了应对强大的蒙元军队而进行的全国范围动员,使得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处于重压之下,资源使用已经到了极限,[[幕府]]也无法充分赏赐抗元将士,加剧了国内武士集团间的矛盾,埋下了[[镰仓幕府]]统治体系于14世纪前半叶瓦解的背景。
在中国,元朝的统治逐渐稳定,对[[西藏自治区|西藏]]、[[云南省|云南]]等地区实行了有效的统治。[[元成宗]]下令停止征讨日本与[[大越|安南]]。元成宗死后由于没有皇太子即位导致后来长期的围绕皇位继承而带来的政治混乱,沉重打击了蒙古势力的统治,期间,在[[元仁宗]]时期和[[元英宗]]时期开始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治理国家。[[元顺帝]]时期由于长期混乱导致汉族在[[江南
[[File:Castle Himeji sakura01.jpg|thumb|300px|right|日本[[姬路城]]]]
1368年,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胜出的[[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同年推翻了[[元朝]]在中国的统治。元朝廷北遷退回[[大漠]](今天的蒙古地區),史稱[[北元]]。1392年,[[李成桂]]的[[朝鮮王朝]]成立。当时北方除了元顺帝据有[[漠南]]、[[漠北]],关中还有元将[[扩廓帖木儿]]驻守甘肃定西,此外元廷还领有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区。明太祖为了占领北方,采取兵分二路,各个击破的方式,此即[[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明太祖第一次北伐]]。元顺帝战败后于1370年在应昌去世,[[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即位后北逃至漠北和林。明将[[冯胜]]夺取了甘肃地区。然而元将扩廓帖木儿仍然在漠北多次与明将[[徐达]]等人作战。1378年四月,元昭宗去世,继位的[[天元帝|元天元帝]]继续和明朝对抗,屡次侵犯明境。1387年,[[明太祖第五次北伐|明朝发动第五次北伐]],经过多次战争,1387年10月,[[纳哈出]]投降[[蓝玉]],明朝占领东北地区。镇守云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在元廷退回草原后仍然继续效忠。1371年明太祖派[[汤和]]等人领兵平定据有四川的[[明玉珍]]。1381年12月,[[明平云南之战|明军攻入云南]],1382年梁王逃离[[昆明]]并自杀,随后明军攻克[[大理市|大理]]。1388年元天元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蒙古政權不再使用年号及大元国号,北元亡。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燕王[[朱棣]]和李氏朝鲜的王子[[朝鲜太宗|李芳远]]均通过武力政变的方式获得了国家最高统治权,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于1402年取得胜利并登基为帝。1407年,中國[[明成祖]]出兵佔領越南,1428年明軍被逐出,[[後黎朝]]建立。1471年滅南部的[[占婆]],但1527年越南又南北分裂。另外,蒙古高原在北元灭亡后开始出现[[瓦剌]]和[[鞑靼 (蒙古)|鞑靼]]两部,瓦剌逐渐崛起并与中国本土发生了冲突,1449年瓦剌在[[土木之变]]中俘虏了明朝的皇帝[[朱祁镇]],此后瓦剌衰落。1506年,鞑靼大汗[[达延汗]]统一了[[漠南蒙古]],后人称其为蒙古的“中兴之主”。与此同时,在东南沿海,自中国元朝末期到明朝中后期,日本的海盗和武士與中國沿海的平民组成的[[倭寇]]袭扰中国东南,造成了中國東南的動盪。
在日本,1590年[[丰臣秀吉]]統一日本,戰國時代結束。1592年和1597年,日本的[[丰臣秀吉]]兩次侵略朝鮮,在明朝援助下,日軍在1598年被逐出了朝鮮半島。1600年[[石田三成]]與[[德川家康]],雙方在[[關原之戰]]中交手,結果德川家康大獲全勝,成為全國實際的統治者。1603年天皇下旨封其為征夷大將軍,至此進入江戶時代。此後的[[德川幕府]]進入了鎖國時代,除了在[[九州 (日本)|九州]]仍維持與中國、[[荷蘭]]、朝鮮和[[琉球]]的貿易之外。▼
▲在日本,1590年[[丰臣秀吉]]統一日本,戰國時代結束。1592年和1597年,日本的[[丰臣秀吉]]兩次侵略朝鮮,在明朝援助下,日軍在1598年被逐出了朝鮮半島。1600年[[石田三成]]與[[德川家康]],雙方在[[關原之戰]]中交手,結果德川家康大獲全勝,成為全國實際的統治者。1603年天皇下旨封其為征夷大將軍,至此進入江戶時代。此後的[[德川幕府]]進入了鎖國時代,除了在[[九州]]仍維持與中國、[[荷蘭]]、朝鮮和[[琉球]]的貿易之外。
=== 近代前夜的東亞各國 ===
[[File:Forbidden City1.JPG|thumb|200px|left|[[北京]][[紫禁城]]]]
在中国的东北地区,16世纪末,东北的女真族势力结束了分裂状态并开始崛起。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后建立[[後金]]并且自明獨立。明朝对后金用兵失败并且处于守势,并且后金击败了漠南蒙古,将其纳入了版图。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定国号为“大清”。另外,后金(清)于1627年和1636年两次攻打朝鲜半岛的李氏朝鲜,李氏朝鲜开始脱离明朝的藩属地位而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因为日本和清朝的入侵,李氏朝鲜开始采取闭关政策。同一時期,西方的殖民势力开始染指东亚,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了[[澳门]]的居住权,1624年[[荷蘭]]殖民者佔領了[[台灣]]。1644年,明朝灭亡,清軍攻入[[北京]],开始了满族王朝統治中國的时期。随后到1661年为止,清朝基本统一了[[中国大陆]]。1662年,在中國大陸沿海地區抵抗清軍的南明延平郡王[[鄭成功]]驅逐了佔領台灣的荷蘭人,开创了[[明郑时期]]。之后,清朝南方的三个汉将开始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因为清朝的入侵,李氏朝鲜酝酿北伐清朝的计划,但未果。1683年,清朝攻佔了台湾,明鄭滅亡。与此同时,[[俄罗斯帝国|沙皇俄国]]的势力逐渐东来,与清朝发生冲突,清朝与朝鲜一起反击[[俄罗斯]],中国与俄罗斯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以确保中国北部的领土,但是俄罗斯与中国接壤造成了后来俄罗斯与东亚国家之间长期的冲突。之后,中国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全盛,史称“[[康乾盛世]]”。期间清朝统一了整个蒙古地区,并且在[[新疆]]和西藏建立起了稳固的统治;明末出走到俄国的[[土爾扈特人|土尔扈特蒙古]]开始回归中国。1757年,中國開始閉關自守,只開放[[廣州]]對外貿易。1771年,越南[[西山朝]]成立,統一南北越南。
在朝鲜,国家得到暂时的复兴,实学在朝鲜开始兴起。在日本,江户时代中叶,幕府财政陷入困境,德川吉宗实行享保改革暂时恢复了财政,却又再度恶化,在这之后的宽政改革、天保改革等企图改善,但却未解决根本。伴随着货商经济的发展,化政文化等的町人文化盛行的另一边,以往以米的年贡为基本收入的大名与旗本转为贫穷化。大名实行藩政改革,长州藩与萨摩藩在靠此改革成功后被称呼为雄藩。
第126行 ⟶ 第132行:
[[File:Second world war asia 1937-1942 map en6.png|right|thumb|350px|日本的推进状况,截至1942年中旬。]]
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对日本的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之下,日本的法西斯势力开始抬头,军国主义的思想迅速滋长。1931年,日本發動了侵占中国东北的[[
1938年,日本于张鼓峰事件中首次入侵苏联的领土,苏联部队也随即与日军展开交战(并未全面宣战)。随后日本计划迅速以武力的方式攻占欧洲位于亚洲的殖民地地区,并随即建立一个延伸至太平洋中线的大型防卫圈。在中國戰場,日本佔領華中後,中日雙方進入僵持階段。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日本隨即迅速攻占泰国和马来亚地区以及香港等地。这一系列的袭击促使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同盟国国家正式对日本宣战。随后的太平洋战争中,日本的海军力量被美国打击殆尽,1945年美國在[[广岛市|廣島]]和[[长崎市|長崎]]投下[[原子彈]],日本無條件投降。滿州國滅亡,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同年,聯合國建立,中華民國成為常任理事國。日本在美國佔領下,1946年通過[[日本国宪法|和平憲法]],成為民主國家。
=== 战后的冲突以及民族国家的独立 ===
在中国大陸,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之间的矛盾迅速成长。1945年8月14日,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獨立,换取苏联将[[中國東北]]交还给[[国民政府]],并承诺不支持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等赴陪都[[重庆]]开始国共两党就和平建国等问题举行会谈,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双十协定]]》。隨後,国民政府頒布中華民國憲法,开始实施[[宪政]]。1946年[[第二次国共内战|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1947年3月开始,[[蒋中正]]集中兵力主動向[[中共占领区|解放区]]发动攻擊。內戰中後期,[[國統區|政府统治区]]的经济发生大混乱,[[貨幣貶值|货币贬值]]及[[通貨膨脹]]严重,学潮运动迭起,中國國民黨和蔣中正的民望迅速滑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站穩腳跟後,從蘇聯接收了日本遺留下來的武器,发起[[遼瀋戰役]],最后包围[[锦州]],占领[[沈阳]],控制了东北,随后在[[淮海战役]]中全歼[[中華民國國軍|国军]],国军元气大伤。之后北平守将[[傅作义]]投誠中共,[[北平]]被中共占领,[[平津战役]]结束。至此,长江以北大部为中共所占据。之后,在国民党内部产生了“劃江而治”的议论,议论随即消失。1949年4月,中共渡过[[长江]],占领了中華民國政府的首都[[南京]],1949年10月1日,中共聯合[[民主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年,中華民國政府宣佈[[國府遷台|遷臺]],[[韓戰]]爆發後,中華民國政府在美國軍事和經濟援助下,中國共產黨最終無力攻占臺灣,導致台湾与大陆长时间的隔离。
在朝鲜半岛,1945年日本投降时,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由苏联红军和[[美国陆军]]接收。三八线以南成立了[[美國軍政廳|美国军政厅]],以北则由苏联军事政府统治。因此,1947年秋,美国在[[联合国]]提出朝鲜半岛问题,联合国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朝鲜半岛举行自由大选,选出政府后,占领军撤军。1948年,选举仅在南部举行。在选举结果的基础上,8月15日,[[大韩民国]]宣布成立。北部反应迅速。9月9日,在苏联的支持下,金日成宣布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金日成的领导下进攻韩国,[[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仁川登陆]]后介入战争,随后中国共产党也在朝鲜的求援下派出軍隊以志願軍的名義参戰。1953年,參戰雙方签订停战协定,此后,朝韩之间关系一直恶化,冲突不断持续。朝鲜半岛的战争和分裂是在美国和苏联集团“[[冷战]]”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是冷战时期的世界情况的缩影。
第137行 ⟶ 第143行:
== 現代 ==
=== 50-60年代的重建与恢复 ===
在中国大陸,[[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恢复经济并鞏固共產政權。1950年代初,进行[[镇压反革命运动]],铲除反对势力。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土地改革]],并开始仿照苏联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五年计划]]”和[[工业化]]。1956年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外交上,西方国家孤立和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認統治[[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為全中國的代表,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积极推行[[一边倒]]的外交路线,全面倒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并且援助各[[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共产主义]]活动。在此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确立了對[[西藏]]的實際控制。军事上,发生了[[金门炮战]]及[[中印边界冲突]]。但是,中共在1958年開始[[大躍進]]政策,导致经济受到挫折,发生了[[三年困難時期|三年大饑荒]]。1966年-1970年代由[[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更重挫當地的傳統文化、社會秩序、法律和教育體系。
在台湾,[[中華民國政府]]陆续将部队重心放在[[台湾]]、[[澎湖]]、[[金门]]、[[马祖]]上,并坚持对中国共产党实际控制的[[中国大陆]]地区拥有主权。政治上,政府嚴格控管言論,並壓制反對勢力,史稱[[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在经济上則推行一系列改革,推动《[[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公地放领和[[耕者有其田]]等土地改革政策稳定农业。开始推行市场集成的现代经济制度。
第155行 ⟶ 第161行:
=== 中国大陆的高速发展 ===
在中国大陆,1970年代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西方國家建交,並取代[[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的[[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代表權]]。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毛泽东时代]]结束,之后“[[四人帮]]”被捕,[[文化大革命]]也随之结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大陆的经济建设开始步入正轨。1970年代后期是[[华国锋]]执政的过渡阶段,期间[[邓小平]]复出,继而主持工作。1978年前后,中国大陆开始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改革,并且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而[[改革开放]],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陆续开放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海南]]五个[[经济特区]],经济逐渐得到好转。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現制度的问题。1989年爆发了[[六四事件]],之后[[江泽民]]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92年[[邓小平南巡|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中国开始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初,[[邓小平之死|邓小平逝世]],同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英國移交[[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的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回归|澳门]]恢复行使主权。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逐渐加强。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向[[太空]]發射載人宇宙飛船[[神舟5號]]成功,成為世界第三個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2008年9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向[[太空]]發射載人宇宙飛船[[神舟7號]]成功,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後,第三個有太空人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南海问题]]、中日之间[[2013年钓鱼岛争端|钓鱼岛争端]]的强硬干涉成为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 參見 ==▼
==
{{Div col|colwidth=10em|rules=yes|gap=2em}}
{{col-begin}}▼
*[[中國歷史]]
*[[北京历史]]
*[[上海历史]]
*[[天津历史]]
*[[重庆历史]]
*[[山东历史]]
*[[河南历史]]
*[[江蘇歷史]]
*[[浙江歷史]]
*[[福建歷史]]
*[[广东歷史]]
*[[香港歷史]]
*[[澳門歷史]]
第168行 ⟶ 第183行:
*[[滿洲歷史]]
*[[雲南歷史]]
*[[宁夏历史]]
*[[西藏歷史]]
*[[新疆歷史]]
*[[蒙古歷史]]
*[[日本歷史]]
*[[琉球歷史]]
*[[朝鮮歷史]]
*[[越南歷史]]
{{Div col
=== 双边關係史 ===
{{Div col|colwidth=12em|rules=yes|gap=2em}}
*[[闽台关系]]
*[[臺灣與日本關係史|台日關係]]
*[[台湾与琉球关系史|台湾与琉球關係]]
*[[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關係|台韓關係]]
*[[中日關係]]
第184行 ⟶ 第205行:
*[[中朝關係]]
*[[朝韓關係|朝鲜半岛南北關係]]
*[[中港关系]]
▲*[[海峽兩岸關係|兩岸關係]]
*[[山东与韩国关系]]
▲== 參見 ==
===其它===
*[[漢字文化圈]]
*[[朝贡体系]]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 參考資料 ==
{{reflist}}
{{東亞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