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流感凶猛,我们也要小心,做好这三件事是关键
这不是一篇正式的长文,不过这个时候我觉得有必要分享一下我个人在流感预防方面的经验。
最近有公众人物在日本旅游时因感染流感病逝,让人们感到非常惊讶。
感冒而已,这么严重?
事实上“流感”并不是普通的小感冒。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0亿人感染季节性流感,其中重症病例300-500万例,死亡29-65万例。
所以我们在这样的疾病面前没有任何傲慢的理由,积极应对才是正确的态度。
当然了,现实中没有“百毒不侵”的方法,一个人无论再怎么努力预防也难免有中招的时候。
概率和运气,客观存在。
不过这并不是放弃抵抗的理由,因为积极的预防虽然不能“百毒不侵”,但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概率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敬畏大自然、直面大自然,然后尽可能的掌控自己能掌控的那部分命运。
这是我对病毒防御的基本态度。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探讨一下对流感的预防策略。
其实预防流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采取的方法有多高端和专业,而在于你能否长期坚持。
因为和病毒的博弈是一个敌暗我明、长期斗争的局面。
敌人无处不在、随时出击,而我们只能日复一日的被动应对,这就是现实。
那么怎样才能把这种“被动防御”长期坚持下去呢?
关键在于这两个字:成本。
这个成本既包括经济成本,也包括时间和精力成本。
如果你打算做一件每天都要坚持的事情,那么就必须把这件事情设计得足够便宜和简单,哪怕牺牲一定的效果。
60分的坚持好过100分的放弃。
所以我的方案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专业手段,只有几个简单的操作。
在这套方案中,我把日常生活分为了三个场景:
进入公共区域前、处于公共区域中、离开公共区域后。
在每个场景里,我们都只需要做一件事。
进入公共区域前:
预防,使用鼻腔喷雾产品对鼻腔进行防护。
这是整个防御体系中成本最高的一环。
目前市面上的鼻腔喷雾产品有很多,大家可以去某宝上慢慢挑。按不同的品牌,每天的成本大致在1-2元左右。
一些鼻喷产品的实验结果能达到很高的病毒灭活率。
当然现实中的效果肯定不会特别理想,因为你喷的方式不一定足够标准;而且这类产品的效果往往只能维持几个小时。
所以如果你需要一整天都待在公共区域里,那么我建议你随身带着这类产品,每半天喷一次。
处于公共区域中:
防御,尽量佩戴N95口罩。
这就比较简单粗暴了,一个N95口罩的成本在5毛钱左右。
澳大利亚在口罩效果的问题上曾做过一项研究:
它选取了143个有流感患病儿童的家庭,并对这些家庭里的286名成年人进行了调查。
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不戴口罩的成年人被家里孩子传染的可能性是戴口罩的4倍。
当然,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场合不太适合佩戴口罩,所以我们的呼吸系统难免会在一些情况下暴露在病毒环境中。
这就需要我们在下一个场景中进行补救了。
离开公共区域后:
补救,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和用漱口水漱口。
病毒进入我们的呼吸系统后一般需要几个小时才会入侵细胞,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补救的时间。
清洗鼻腔和口腔可以把大量的病毒清洗出去,即使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干净,也能大幅降低病毒载量,减轻身体免疫系统的负担。
该操作建议每天常态化进行,就算已经感染,也不用停止。
《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刊登过一个研究。
该研究对401名感冒儿童进行了对照试验,发现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的对照组的症状明显低于未使用该方案的对照组。
他们的结论是“使用生理盐水的儿童患病、缺课或出现并发症的天数较少”。
这里面需要用到的洗鼻器和洗鼻盐都是非常便宜的商品,某宝上十几二十块钱买一套就能用很久。
整体方案就是这样了,总体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甚至有些粗糙的方案。
想靠这样的方案保证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但它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前文提到的:
成本低。
在实践中,该方案虽然没有让我百分之百的避免感冒的困扰,但到目前为止,确实有效降低了感冒感染的概率和症状。
当然了,除此之外,在流感高发期到来之前提前打疫苗也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不过这就看个人的选择了。
另外在流感高峰期的时候,也建议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出国旅游。
这是因为每个国家的医疗体系各不相同,你作为一个游客,肯定不可能完全掌握这里面的门道和风险。
就比如说日本吧,它实行严格的“初诊-转诊”分级诊疗制度,其医疗机构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诊所(一次医疗圈)、综合医院(二次医疗圈)、尖端医疗机构(三次医疗圈)。患者通常需先在初级的诊所就诊,如果病情比较复杂,普通诊所搞不定,诊所医生才会开具介绍信推荐至综合医院。
在这套系统中,一个外国游客很容易因为流程复杂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比如说你可能会在生病后的第一时间就往大医院跑,然后因为分级诊疗制度被拒收。
而且各国参差不齐的医疗水平也是个问题。
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存在大量水平拉胯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更别提还有因为语言不通而造成误诊的风险了。
就算是碰到了合格的医生,他们的临床经验也大概率比你在国内碰到的医生差得多。
原因很简单,我们国内人口多,病例也多,临床医生的经验升级自然快。
比如说中国一个普通外科医生一年的手术量,就可以达到某些国家或地区一个医生职业生涯的总和。
可以说在一些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上,中国医生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总之,未来我们有必要把各国的医疗风险也考虑到出国的注意事项中。
最后,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存在万全之策。
我们的每一个行为,本质上都是在成本、风险和收益之间做选择。
只要你能充分意识到收益背后的风险和成本,那么你做出的选择就无可厚非。
不过我当然希望大家能够长期坚持那些对自己利大于弊的选择。
虽然这样的选择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太明显的收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概率的积累,你最终会得到一个积极的结果。
至于具体是否赞同我建议的方法,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正视现实并积极面对。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