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977字
編按:作者大學主修工業工程,畢業後進入LG電子擔任設計師,工作中他發現,在學校學的工程專業是「為了謀生必須做的事」,但設計才是他內心「渴望做的事」。兩者如何妥協與平衡?他利用下班後的晚八點,準備美國留學考試。在卡內基美隆大學取得設計碩士學位。
畢業後,他白天在微軟上班,下班後自學手工藝,還架網站販售。藉由在韓國寫作平臺網站Brunch兼職寫作,跳槽迪士尼。目前是谷歌的用戶體驗設計師。他利用下班後的晚上八點自學、斜槓(兼職或經營副業)與時間管理,打造勞動所得、資本所得、事業所得,身價因而迅速攀升。
下班後想學、想做的東西很多?彈吉他、做木工、學程式設計和攝影,你下班後有好多想做的事嗎?該從哪開始?作者的標準是:「未來能否靠這件事賺錢」,然後每天投入兩小時,自學或是斜槓。
收入,不外三種所得:勞動所得、資本所得、事業所得。上班族可以透過工作和投資得到第一和第二種收入,第三種事業所得如何辦到? 作者利用下班時間,裝修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附近的便宜公寓,靠Airbnb當房東,讓他打造被動收入。
他表示,決定你身價的,不是上班時間,而是下班後的晚八點。把謀生必須做的事,轉變成內心渴望做的事。不只大幅提高了收入,還賺到更多滿足感。
作者: 韓承憲
每天聚焦3件事
一天結束後,躺在床上,我習慣問自己:「今天過得好嗎?」如果能自信回答出「嗯,真的過得很充實」,那麼我會覺得自己變成更酷的人,且人生過得非常順遂。不過,當我感覺自己浪費了一天時,就會討厭自己,甚至覺得消逝的時間很可惜。每一天怎麼過,也會影響我的自尊感。越是不虛度光陰,讓生活越有意義,幸福指數就會越高。
成功,既有趣又刺激。如果將人生縮短成一天,成功的一天取決於是否充分利用時間。如同遊戲裡每完成一項任務、角色會升級一樣,當我慢慢實現設定的目標,也會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間成長,而這亦是幸福的墊腳石。
我和大家一樣都是人,很難把所有時間都過得既充實又有意義。有時也會想偷懶,當能量枯竭時,整個晚上什麼事都不想做。相反,有時即使整天坐在書桌前,卻什麼收穫也沒有時,我也會感到自責。
那麼,人究竟為什麼會浪費時間?以下是應徵工作時,面試官及應徵者之間的對談內容:
面試官:「你認為自己的優點是什麼?」
應徵者:「我是個很有熱情的人。」
面試官:「那你的缺點是什麼?」
應徵者:「我的缺點是熱情過頭了。」
應徵者說:「我的缺點是熱情過頭了」有些人可能會想:「好聰明,如此一來,缺點感覺不就變成優點了嗎?」但我的想法有些不同。
熱情過頭是來自於無法決定事情的優先順序,不明白能量和時間有限,高估自己,會策劃超出自己能力以外的事、答應別人自己做不到的事,並且產生各種後續問題。事情堆積如山,看起來總是很忙碌,其中一項特徵就是,沒有把一件事完整收尾。換句話說,他們把能量分散在太多地方,沒有一件事做好。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體力上也會遭遇瓶頸。要是準備考試的人說:「我打算一天要念20小時的書」大家一定會覺得「不可能,你還要睡覺、吃飯,只剩下4小時,就連睡眠時間都不夠了」。
上述就是熱情過頭的最佳案例,把過多的計畫和目標都塞在一天之內,當然不可能達成。因此,我想把「熱情過頭」替換成「掌握自己能力的不足,以及管控時間能力不足」。若這個情況持續下去,將無法達成自己計畫中的任何一件事,導致自信心低落,反而使工作效率更差。
我也曾高估自己的能力,設定做不到的計畫,而感到自責,也覺得越來越不幸福。你必須承認自身極限,建立合適的規畫,同時集中心力在重要的事上,且懂得刪減相對不那麼重要的事。你需要勇氣和決心來專注於3件重要的事,並對其他說不。「一切都很重要」與「什麼都不重要」是一樣的。
每天有那麼多事要做,在此整理了一些方法,讓你不會錯過必須做的重要工作,又能爭取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心滿意足的結束一天。
1.將一天分為3大塊,決定要做的3件事
早上起床或上班後坐在辦公桌前,整理「今天要做的事」清單。如果不加思索全列出來,可能就會陷入熱情過頭的狀況,因為這份清單沒有時間概念。其中一定夾雜需要花很久時間處理,和只需要一點時間就能處理的事;有高難度和低難度的事,有期限快到的和期限寬鬆的事。首先,把一天單純化。
起床→早晨固定作息→上午行程→午餐→下午行程→晚餐→晚上行程→晚上固定作息→就寢。
大致整理出一天的作息後,我們可以工作的時間只有上午、下午、晚上這3個區塊。故最好的方法不只是羅列今天要做的事,而是更進一步思考該如何運用這3個時段。
先挑出認為「光做到此事,今天就算完成了」的3件重要事情。上午、下午、晚上各1件,一天總共安排3件事。
要是你還有時間,與其嘗試做其他事,不如大膽休息。既然今天要做的3件事都已達標,也就沒什麼好可惜的了。
要是某些事情一直沒被選進「今天必須做的3件事」,就得重新考慮不做那件事,否則,你最終會浪費時間,掉進熱情過頭的陷阱,而什麼也做不好。雖然決心要做事很重要,但決心不做事也很重要。
因此,我建議制定一個每日計畫:只做3件重要的事情。當你開始新的一天時,你可以有一種輕鬆的心情,「我想我可以做到這一點,對嗎?」而在一天結束時,你會感覺「我今天過得很愉快」。
假如你認為「我能做得更多」,可以提高3件重要事情的難度,或是改設為更花時間的事。
養成建立計畫並執行的習慣。人不可能在一夕之間突然就會演奏小提琴,同理,你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掌握計畫和執行的技能。你需要從簡單到困難來完善你的技能,慢慢把這套流程完全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2.分配時間給想做的事情
有些上班族會開玩笑說:「我的夢想是辭職。」辭掉工作,代表你無事可做,過著沒有意義的生活,這樣真的比較幸福嗎?每個人的生活標準不同,但我認為空虛終究會找上門。
變成多巴胺(編按:dopamine,是一種大腦神經的傳導物質,可以讓人感受快樂,並引發動機、集中注意力)狂人,成天被 Netflix、YouTube、Instagram、遊戲填滿的人生,真的幸福嗎?每天看著寧靜大海放空、休息的人生,是幸福的嗎?如果人生沒有任何義務和責任,休假和休息的意義也將褪色,最終更將失去工作能量。若能抱持適當義務感,不做過多的必要工作,並靠副業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找到成功與幸福的平衡點。
上班族工作的時間一般是早上9點到傍晚6點,但想做的事情通常沒有固定的時間。如果時間沒有固定下來,就容易讓人心生「我等一下再做」的念頭,然後逐漸拖延,很難開始。此外,如果日常中出現越來越多消耗能量的事,某天就會忘記自己究竟喜歡什麼。因此,我們可以在一天之中安排一個固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安靜的清晨,也可能是結束所有行程後的傍晚時間,亦可以利用中午時段。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好,至於是什麼時間並不重要,重點是定下時間做想做的事情。
曾在美國海豹突擊隊服役的喬可.威林克(Jocko Willink),在其著作《自律就是自由》(Discipline Equals Freedom)一書中寫道:「所有人都渴望自由,但能通往自由的路全掌握在紀律之下,紀律守護自由,使人能成就更多。」
最近,威林克上 Podcast 節目時表示:
主持人:「當你覺得沒有力氣,今天好像沒辦法達成某件事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威林克:「先做再說。就算是我今天真的連看都不想看,我還是會去做。即便我今天真的爬不起來、很不想離開床,我早上還是會起床。或許,這可能是『需要休息』的訊號,但今天還是請不要休息,等到明天再看看。我真的很討厭拖延事情,休息就代表必須拖到明天才能完成。倘若隔天依然想休息,到那時再休息。」[3]
建立每日計畫時,分配好時間做想做的事後,就大膽執行!想做的事不一定要是學習理財或英文等,具有建設性或是對未來有幫助的事。
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了。和家人度過愉快時光、閱讀感興趣的書籍、演奏鋼琴等,一件件嘗試過後,你就不用再擔心「我是誰?」、「我喜歡什麼?」的問題。因為我喜歡的東西造就了未來的自己,而充滿我喜歡的東西的時間,回答了「我是誰?」的問題。
倘若你想更了解自己,並希望你的未來充滿喜歡的事物,這時,你必須離開床,行動才是真正改變自己、證明自己的唯一方法。
3.不隨波逐流,自行主導
無論是上班族或做生意,能做出一番成果、自信過生活的人,大都能主導自己的人生。有必須做的事情時,不會偷懶,懂得違逆本性,阻止一切消耗時間的狀況發生。他們懂得區分重要與不重要的事,在重要的事面前,他們比任何人都認真、熱情,覺得不重要的事,連看都不看。
突然被交付的事,大部分皆是別人指使或與自身無關。若想成為主導自己人生的人,首先得具備說「不」的勇氣。當事情超出自己能力範圍,需要懂得拒絕,就連沒意義的聚餐也是。
在此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明白什麼事重要,並集中心力在那,這也就是為何要拒絕不重要的事的原因。
「如果你不在生活中思考,就只能隨波逐流。」我們必須時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現在做的事怎樣才能對人生有助益。若不如此,將被惰性給束縛。
如果躺在床上時,你能感受到「今天過得很棒」,並引以為傲,那就夠了,並不需要認真工作到足以改變世界。想一想自己在做什麼時最幸福、有多常做這件事就可以了。
有了這種生活態度,就能回答出「我是誰」的提問。當經歷挑戰、失敗、挫折、成功這些滋味後,就能明瞭「原來我喜歡這個」、「那件事真的不適合我」,並更努力做自己喜歡的事,之後也會留下「原來做這件事讓我很幸福」的認知。
打開心房,刻意花時間打造專屬副業,就會發現自己在什麼時候最幸福。反覆幾次之後,將能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出版的《決定未來的晚八點:決定你身價的,不是上班時間,而是下班後的晚八點。我如何把謀生必須做的事,轉變成內心渴望做的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