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年男罹大腸癌併器官轉移 手術與腹腔溫熱化療現生機

3433
葉立斌 報導
壯年男罹大腸癌併器官轉移 手術與腹腔溫熱化療現生機
▲53歲的邱先生,10年前就因腹痛及大便出血送急診,被診斷大腸癌阻塞合併肝臟及淋巴轉移,且是預後較差的RAS突變型。但現實生活與身體的不適讓他沒時間哀傷,邱先生積極進行化學標靶治療及微創手術,完整切除大腸腫瘤及肝臟轉移處病灶。(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NOW健康 葉立斌/台中報導】大腸癌連續15年為國人癌症發生排行榜首位,民國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當年度新增1,6829名大腸癌病友,平均每天47人罹患大腸癌,好發年齡為50歲以上族群。


大腸癌「國寶級人物」 多處器官轉移仍治癒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伸吉主任指出,在疫情下很少人前往醫院,導致大腸癌患者發生腸道阻塞症狀,腹部變大了才就醫。情況有多嚴重?以前在第0期就能發現,現在發現都在3到4期以上;且以他自己為例,過去臨床上每個星期可以發現2位到3位新增病患,近半年卻是每天新增2位病人,因腸阻塞需要做急診手術的大腸癌病人有3成以上。不過,遇到「多處器官轉移的大腸癌」,目前臨床上仍有機會清除癌細胞並治癒。


張伸吉分享1位被暱稱「國寶級人物」之個案:53歲的邱先生10年前就因腹痛及大便出血送急診,被診斷大腸癌阻塞合併肝臟及淋巴轉移,且是預後較差的RAS突變型。期間邱先生積極進行化學標靶治療及微創手術,完整切除大腸腫瘤及肝臟轉移處病灶,病情趨於穩定。


邱先生後續的回診追蹤,發現肺部轉移及輸尿管處淋巴轉移,於是請團隊專家的胸腔外科林昱森主任及泌尿科陳冠亨醫師進行微創手術完整切除,邱先生再次回歸正常生活,成功抗癌。但過一段時間後再次復發,2022年邱先生因腹脹消化不良的症狀就醫,檢查後發現多處腹膜腫瘤轉移而且造成腸道阻塞,屬於多處器官轉移的大腸癌(肝、肺、遠端淋巴、腹膜、骨盆腔)。


張伸吉等專家建議邱先生接受「完整腹膜腫瘤切除手術」,再積極合併「腹腔溫熱化療」(HIPEC),以消滅腹膜腫瘤,同時進行營養治療增強免疫力。在最新的一次正子攝影中發現,邱先生既有的腹膜癌細胞都消失不見了,進食狀況都正常,生活品質越來越好。


大腸癌第4期不是末期 積極治療預後仍能達10年


張伸吉主任說,在醫學文獻上,文獻上看到的情形無法對照,但是以大腸癌復發移轉單一器官10年以上存活率僅3%,5年僅10%。同時大腸癌化療後,文獻上第4期平均餘命,是32到33個月;RAS突變型,平均餘命是26到27個月,腹膜轉移,平均餘命是15到16個月;然邱先生10年來仍控制良好。


胸腔外科主任林昱森指出,針對大腸癌肺部轉移,手術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療方式之一。依照近年來的文獻,要延長肝臟轉移患者的存活期,手術完整切除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然而,手術切除的效果取決於手術的質量。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外科陳德鴻醫師表示,運用微創手術進行肝腫瘤切除,更能加速復原。針對腹膜轉移的治療,美國國家癌症學會則建議進行「腹膜切除併腹腔溫熱化療」,才能延長存活期。


陳德鴻醫師表示,過去轉移後,到了第4期就算是末期,但是邱先生讓我們看到「第4期不是末期」,仍然能夠積極治療。陳德鴻提醒病友即使發生轉移,依舊能積極治療,未來病人可考慮進行手術,並在手術前後,先用藥物治療。如積極治療,預後可以像邱先生達到10年以上。「大腸癌第4期不代表末期,我們還有很多方法能夠協助病患。」


核稿編輯:陳曉彤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白內障成因除了老化還有這些 選擇人工水晶體大有學問
▸除老化、3C使用過度 這些族群也是乾眼症高風險族群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