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再回复:
送交者: 丁令威[品衔R2☆] 于 2020-04-23 13:39 已读 122 次 1 赞  

丁令威的个人频道

回答: 谢谢评论,简单回复 由 神采 于 2020-04-23 13:05

【应该说是两个有部分交集的语音集合。我提到的所有辅音,上海话并不存在。当然,不排除上海话有若干音素,普通话也不存在。另外提个问题,按照上海话衡量,中国古诗有多少押韵?】
(作这个统计的人,是用《切韵》中涉及的声母和韵母来做基准谈的,所以就是如果以《切韵》做一个母集合的话,普通话和上海话是其中两种有交集的子集。所以如果排除普通话政治性的优势的话,这是两个几乎平等的语言)
【不同意。没有故作神秘的需要。我认为主要是因为皇上和大臣战争年代保密习惯的延续。次要是体制问题,集权制度透明度必须低一些。再次就是语音问题了。共高祖很多不涉及机密的讲话也不公布于众。只能说是怕民众听不懂湖南话了。小品筒滋可是发表过长篇天安门讲话D哟】
(这就是我的论点。小平同志建国初就是要员,一直也用四川话,做了皇上也痴心不改,所以不存在讲方言不能电台发言的问题。)
【晚清大臣不可能在朝廷讲湖南话,因为湖南话太难懂了,讲这个等于欺君。湘军主要领导同志,都是做了秀才进士之类的滋四分子。别忘了我们有平水韵等韵书。对于校正口音有决定性的作用】
(晚清是有推广普通话的政治项目的,不光是靠韵书。但是问题这些项目适用于曾国藩这些以前就做过官的上层领导,很多靠军功出身的要员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就算是举人出身的左侯,也曾经有过在军机处用乡谈长篇发言把整个军机处催眠三天的经历。我在以前的一个回帖中就提到一个做总督的杨昌浚的四和十不分让慈禧很困惑的)
【也许不能一般地说越简单越好,或者越多越好。任何语言的语音应当经历一个从少到多,再从多到少的过程。后者是优化过程。上海话在这个优化过程中落后于普通话。普通话是民国一百多位专家,按覆盖省最多的原则,以北京话为基础一个字一个字确定的。这个地位上海话没法比。上海话几个省的人能懂?】
(语言的优化我没有发言权。但是再强调一次,语言懂得人的多少不是语言优劣的理由。中原古音唐宋人民全体都会,但我们多半不会认为它更适合我们。)
【不同意。普通话使用人口9亿,西班牙语3.3亿,英语3.2亿,联合国规定汉英法俄为工作语言。英语并不是国际标准语。讲汉语的人口远大于英文,不是因为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占优势,而有很多文化和历史因素。】
(这属于强辩了,想必兄长到一个外国先讲法俄中文,还奇怪该处人也不少,为何竟然无人懂得这些联合国会议语言)
【从语言学的角度,各种语言是可以根据客观标准比较的。比如语速。同样的一段话,用各种语言说出来各用多少音节,需要多少时间就是一个优化的标准。有人做过这个比较,汉语比英语好。日语最糟。我也用一段日本宪法的翻译,对比过中英文的优劣。回头找找发上来】
(我倒看过一篇文章,谈哪种语言对不同国家的人来说最难,通常都是不同国家有不同回答,差别主要在于与本国语言的近似性。至于优化,想想世界语的例子,世界语的创立就是基于想创造一个适用于全世界的优化语言,但是现在全世界有几个人讲世界语?至于翻译宪法,我觉得几乎大家都公认语法严谨的拉丁语及其继承者法语是最佳选择,但是拉丁语却几乎消亡了。所以我不觉得有最佳语言,只有多样性。)

评分完成:已经给 丁令威 加上 50 银元!

喜欢丁令威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丁令威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