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辨已忘言
隔离期间,大家都当隐士避世。不可不提一下避世哲学的重要人物陶潜。陶不但避世哲学为人欣赏,而且文字也赏心悦目。试看归去来兮辞: 6park.com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6park.com开头颇为惆怅,然后就是往之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一句,简练传神,贴在国民党的刑讯室,胜过我党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从恐怖和酷刑出来,笔调一转,“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内景转外,轻松自然。充分传达了避世超脱和舒适。渲染功夫,非同小可。 6park.com再看其名作桃花源记的起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捕鱼为业就够令人羡慕的了。还沿溪信步,走到远近都忘了。我们这些为五斗米而终日枯坐电脑的耕牛们,读到忽然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犹如饿到半死的叫花子进了吾杭楼外楼,闻到了香气扑鼻的鱼头汤。这个开头,以如诗如画的想象,引导读者进入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有大自在的桃花源世界。
再看他的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般的诗也就一个诗眼。比如毛主席的“长征”五十六字,诗眼在“等闲”。但上面这首诗,却有“心远”和“忘言”两个。第一个指出大隐隐于市的要领不在地远,而在“心远”。第二个指出做隐士的“真意”无法用言语表述。这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电脑打到关节积水的我们,读到这里顿生退意了。
我找到总经理三抓,说,从现在起,我“隐”了。没事别老找我,有事更别找 -- 你们丫的看着办吧。她问“隐”什么意思。我想说go fishing, 又想说go sleeping 或者go gambling,最后想说go writing,但话到嘴边,又都忘言了。
忘言有时候比不忘好。比如毛泽东,记性好,写诗无算,却总是忘不掉陶渊明,老问“桃花源里可耕田?”终于,用“五七指示”画出了理想国的蓝图。仔细一读,画的正是桃花源。结果,千年陶潜文字,带来了十年文革。是耶非耶,化作蝴蝶。
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力超越时间。它的真意,令人流连忘返,却又欲辩忘言。 6park.com ![](https://www.popo8.com/host/data/202004/14/13/4ef603c.jpg)
(图片来自互联网) 6park.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 神采 加上 200 银元!
贴主:神采于2020_04_13 21:40:38编辑评分完成:已经给 神采 加上 100 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