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日记|86岁阿婆治愈出院,手写了一封感谢信给我们
医护日记|86岁阿婆治愈出院,手写了一封感谢信给我们 6park.com 戴华(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浦东新区周浦医院ICU护士) 6park.com 2020-02-29 21:27 来源:澎湃新闻 6park.com 6park.com 字号 6park.com 6park.com 【编者按】 2020年春节,寒风凛冽,病毒肆虐。 万家灯火团圆之际,有一群人他们“逆行”向前,放弃假期,放下家庭,坚守在临床第一线。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早日战胜疫情,守卫人民健康。 从1月26日起,澎湃新闻浦江头条栏目推出《医护日记》,记录那些在临床一线为人民健康而战的医护人员。 2月27日,武汉,阴有雨。 不知不觉,我来到武汉金银潭医院已经一个多月了。 最近,从我工作的病区康复出院的病人渐渐多了起来。走在上班的路上,脚步比以前也轻松起来。 果然,接班后得知,科里48床那位86岁的祝阿婆要出院了!说来也巧,祝阿婆入院的时候就是在我班上,现在出院了,又是我当班,我正好可以送她。
戴华与祝阿姨在一起合影。 戴华供图 可是,没想到,祝阿婆在临别时把她亲笔写的一封信放到我手里。信虽然很短,但是我还没看完,眼泪就模糊了护目镜。 信里写了:“谢谢你们的奉献和无私的爱心,治好了我的病,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完我的感谢之心。只有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战斗在无烟战场上的白衣战士们,你们太辛苦了,祝你们永远健康!胜利一定属中国,属伟大的人民!” 6park.com 祝阿婆手写的一封感谢信。 还记得祝阿婆入院的那天,半夜时分,她瘦小的个儿,拎着两个很不协调的大包,始终一声不吭。我心里酸酸的,真不知她是辗转了多久才来到我们这儿。 我立即走过去,接过两个大包,带她到进了病房。非常时期,隔离病房是不分男女的,两个男病人已入睡,屋里关着灯,祝阿婆没有立刻就寝,一个人坐在凳子上发呆。 我赶紧替她打了开水,并引她熟悉了卫生间。可能是身在异乡,又是深夜,我能感受到阿婆心中的不安和孤独。于是,我就陪她多待一会儿。 我说,阿婆,你刚来肯定不习惯,没关系,我们这儿24小时都有护士,一直巡视病房的,你别怕。 可是,陌生的环境,身边全副武装的“大白”,那一夜,老太应该没有睡好。 阿婆一住就是两个多礼拜。她的话仍是不多,每次经过她的床旁,我都尽量和她闲聊一下,问问吃饭了吗,睡得好不好,咳嗽是否好了一些……借着聊天的机会,我告诉她武汉、湖北、上海,还有全国阻击病疫的大好形势。 一次,我看到阿婆要去上厕所,就上前准备扶她一把,没想到她连连摇头,打开了话匣子:“不用不用不用,之前我在家都是自己照顾自己的,我自己洗衣服,我收拾屋子,样样都是我自己弄……” 我顿时明白了,平时如此要强的阿婆,是没法接受现在这个整天让人照顾的自己的呀! “难怪你的床头柜每次都收拾得那么整齐,阿婆真是个清爽人啊!现在我们要补液了哦!”我连接完输液皮条,应该要撕条胶布固定了,我停顿了一下,向阿婆“求助”:“阿婆,我带着手套太厚太滑,你能帮我撕条胶布吗?”她一下眼睛发亮,忙说好的。 6park.com戴华在隔离病房的工作照。 接下去的几天,我俩达成了默契,我给她输液,她帮我撕胶布。阿婆的病情一天天好起来,脸上的笑容也一天天多起来。 终于可以出院回家了!阿婆特别兴奋,她告诉我,自己以前是医生,是救治别人的,今天被同行救了,心里特别高兴。她说自己不怎么会用手机,就手写了一封感谢信给我。 小小的纸片,朴素的话语,此刻在我的手里却是无比的沉甸甸。这是阿婆送给我们医务人员的感谢,更是一位耄耋老人给我们的肯定和鼓励啊! 那一句“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说出了患者脱离困境后的感激之情,也说出了对中国力量的坚定信仰! 给患者健康,是我们医者的天职。在这场所有人参与的战“疫”里,我能在战“疫”一线、在患者身边是多么幸运的事。我愿用平凡的坚守,带给患者手牵手、心贴心的踏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