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三体和银英
三体我认同的是罗辑,必要时可以转向韦德,人还是应该保有少许感情的,必要时抛弃感情也无可奈何,被暗杀代表了人类的自毁。 我最认同的观点:由家庭责任感而产生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使他在尝遍世事炎凉后内心深处依然认为人类是值得被拯救的,这也解释了他为人类文明存亡劳苦半生,哪怕在妻女(很可能)离世之后也未曾放弃的原因。 他行事理性,为了拯救人类而将自己处于反人类的境地,与世不容,充当死神的角色,为守护之心而达毁灭之意。本质却相当感性,否则就不会拿枪口指着自己还要对蚂蚁道歉,领悟宇宙黑森格局依然期望阳光。 他是一个矛盾的人,集理性和感性于一身,融传奇与边缘为一体,他是书中人物弧光最明显的人物,其跃迁式的成长给人带来太多惊喜。 程心的善良无法拯救人类,但可以拯救自己的良知,自己的良知重要,还是人类重要? 6park.com我宁愿为人类而死,为了人类而反人类,多么荒唐的观点,有多么真实!
银英我很同情杨威利(杨文里利用林曲少将的逃亡舰队为诱饵,协助300万艾尔·法西尔平民安全逃亡至后方而声名大噪,被称为“艾尔·法西尔英雄” 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对于命运,他比莱因哈特更被动、包容。总觉得难以融入战争。不只一次想从军队退隐,但始终无法如愿。原本希望成为一名历史学家,不甘情愿地当上了军人。之所以进入军官学校,是为了不必缴付学费而攻读历史,最后虽然身穿军服,但也不断找寻辞退机会。厌恶政治、军事及权力,却获得晋升而置身权力斗争中;理想与现实之矛盾,使自己抱着怀疑。引用)的遭遇,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民主的弊病在同盟显露无疑。 6park.com 杨威利为理想而被暗杀,敬重,注意最后死于地球教极端分子手里,不是帝国手里,帝国是有规矩的。伊谢尔伦共和政府的尤里安·敏兹及政府领导人菲列特利加·G·杨,再度与新银河帝国展开了战争。六月一日,尤里安·敏兹攻入帝国皇帝莱因哈特的旗舰,并于莱因哈特达成停战及谈判的共识。在之后的谈判中,伊谢尔伦要塞被交还帝国军,用以交换巴拉特星系的自治权。“引用包括歌曲。民主的精神基础下来了,未来怎么样,田中没写。 6park.com自由同盟之歌: 自由之旗升起,让我们肃然起敬 坚定屹立,毫不动摇,就如同我们的心 啊亲爱的朋友们,心连心、手牵手奋斗吧 万岁!自由的钟声,一定会解放人类! 我们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美丽 我们共同去牺牲战斗,去建设共同的家 啊亲爱的朋友们,齐声唱:自由旗、自由民 万岁!自由的钟声,一定会解放人类! 这旗帜升起,是如此灿烂和辉煌 让我们齐声来歌颂自由的精神吧 啊亲爱的朋友们,心连心、手牵手奋斗吧 万岁!自由的钟声,一定会解放人类 6park.com从大势而言,莱茵哈特才是主角(历史推动者),没落贵族出身的莱因哈特重新统一宇宙,消除内部地方贵族和其他政府,改革的重任交给 6park.com皇后希尔格尔·冯·玛林道夫摄政,遗言为:“皇后,你一定可以比我更贤明地统治着宇宙吧?如果改行立宪体制也好。不管如何,在所有生存的人当中,由最强大最贤明的人去支配宇宙是最好的。如果亚历山大·齐格飞没有这样的力量,就没有必要让罗严克拉姆王朝继续下去了。一切都照你所希望的去做,这就是我最大的希望……”( 引用) 6park.com资料: 田中让杨死于地球教之手,实属无奈之举,这个结局可能最折中,不起波澜。 如果杨活着,可能始终是一位战术家,在动荡的时局中,始终受到强势的战略家的摆布。 如果杨活着,暂时的和平会来临,而他也会退出历史舞台,让尤里安等一批新人接替上来,最后可能又成为引发新争端的因素。 不写太多吧,摘一篇品论: 如果杨威利没死…… 一直以来都很回避关于杨威利的话题。因为这个人太过复杂,不论从哪一方面都可以分析出一大堆东西来。有关他的评论几乎铺天盖地,其间的观点也大相径庭。正因为如此,每当想到他的时候心里总觉得似有所感,可是等到把想法记录下来的时候又会发现不少前后自相矛盾的地方。记得在读《银英》小说的时候就隐约对杨威利的命运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样一个内心和行动上充满矛盾的人,一个背负了如此沉重负担的人,他的生命是否也会在乱世中随之被吞噬掉呢!果不其然,杨威利死了。但是死去的方式却是我始料未及的。如此突然而又毫无意义的一次暗杀,就轻易的结束了一位名将的生命,实在让我无法接受。可是他毕竟是死了,即使诅咒田中一千万遍也无法让他死而复生。我所能做的,也只有在这里做一点假想。然后象尤利安那样不断的重复这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杨提督还活着,他会怎么做……” 莱因哈特毫无疑问是历史的推动者,但是杨威利呢?常有人说,正是有了莱因哈特和杨威利这两个战争天才的共同推动,银河的历史才得以象瀑布一样飞速前进。的确,杨威利于历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把他视做历史的推动者却有不妥之处。他其实只是在历史的大潮中随波逐流而已,历史需要把他摆在一个什么位置,他就会坐到那个位置上,然后在规定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能力,仅此而已。所以我们在考虑杨威利如果活着的情形时,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他本身的意愿,而仅去考虑周围的人需要他做什么,他是否有能力做到,就是这么简单。 杨威利如果没有在暗杀中丧命,那么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和莱因哈特的谈判。几乎没有任何悬念,谈判肯定会取得成功,因为双方的利害关系在战争之后出现了惊人的一致。杨舰队一方实际上已经无力与帝国继续进行武装抗争。和平的机会来临,如果拒绝的话是不会有第二次的,杨威利也深知这一点。更何况与帝国的持续抗争本来就不是杨的目的,他无论如何也得在这次谈判中争取到莱因哈特的和平承诺,这是没有退路的谈判。帝国一方虽然表面上优势占尽,但实际上的处境也相当困难。罗严克拉姆王朝刚刚建立,内部的问题急需解决,难以把精力投入到对付同盟的残余之上。其实局部战争对于一个不是很稳定的国家影响有多大,在历史上就有很好的例子。影视作品《雍正王朝》中也描述过局部地区的战乱让中央政府焦头烂额的情形。更何况帝国内部仍然面临大量反弹的危险,旧同盟的其他残余势力、原费沙的反抗力量、甚至还有旧帝国贵族的反抗。种种的暗流潜伏在表面的强盛之下,如果帝国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伊谢尔伦的杨舰队,这些暗流就极有可涌上表面,甚至和杨舰队相呼应,让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更重要的原因来自莱因哈特本人的身体状况。新帝国几乎是靠着他一个人的实力和魅力建立起来的,莱因哈特的去世甚至会动摇帝国赖以生存的根基。如果不在莱因哈特在世时解决伊谢尔伦的问题,那么他去世以后的政府能否处理内外交集的矛盾就成了一个很大的疑问。所以帝国在谈判上的迫切性要求并不亚于杨威利一方。 有了对等的谈判地位,伊谢尔伦的交还和海尼森自治的实现就顺理成章了。海尼森自治政府甚至还可以保留一部分军队。在不对帝国构成实质危险的前提下,保留一定的军事力量也有助于地区的局势稳定,相信帝国也会同意这个方案的。 剩下的问题就是杨威利在实现和平之后的海尼森应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了。 我想应该不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因为和平时期的军队已经不需要杨威利这样一个在战场上创造奇迹的元帅了。相反,为了适应和平时期的需要,军队应该从舞台主角的位置上退下来,而杨威利的退役也就是必要的了。那之后的军队领导人会是谁呢,当然也不会是尤利安,在杨威利活着的世界里,不可能让他三级跳一举当上最高司令的。比较合适的人是亚典波罗,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么一个好斗的人是否能忍受和平时期训练和整备的无聊工作了。 退役的高级军官通常会担任各种名誉职务,四处访问演讲什么的,做一些社会活动。不过杨威利应该不会走这条路,因为他根本做不了。当然,让他按自己那种想法,才三十多岁就呆在家里看书和数退休金好象也不大现实,政府还要把他的才能留下来以备将来的需要。所以自治政府应该会成立军校,而担任这所学校校长的最佳人选,无疑就是杨威利了。其实这种研究历史教授学问的生活,对杨元帅来说也是无上的幸福啊! 杨威利终其一生都在为别人的期望而战,可是最终却违背了所有人的期望而死。魔术师一去不复返的悲剧是否在对我们讲述着战争的荒唐与罪恶呢! 评分完成:已经给 oee2013 加上 200 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