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park.com1762年,缅甸入侵云南普洱,清军自卫反击,至1765年正式爆发清缅战争。
1765年,云贵总督刘藻第一次出击缅甸,然而数千人打的叮叮咚咚,刘藻除擒获5人外,几乎别无战果,反而损失无数。最终,乾隆勃然大怒,将刘藻革职,1766年刘藻惊惧自杀。
第一次出击失败,让乾隆很不高兴,于是派出爱将陕甘总督杨应琚(汉八旗)出任云贵总督。杨应琚宣传“发兵五十万,大炮千樽”,震慑缅甸,虽然夸张兵力,但总数依然超过缅军。然而还是清军大败的悲剧结果,于是乾隆把杨应琚、李时升、朱仑等全部处死。
杨应琚失败,乾隆又派广东将军杨宁接任云南提督,接轨是大溃败。 6park.com于是乾隆派出满洲新秀明瑞接任云贵总督,以及3000满洲八旗大兵。 6park.com
6park.com
乾隆眼里,满洲人出马,肯定手到擒来了。于是,第三次征讨缅甸拉开了序幕,这一次与前两次大不相同:不仅是满洲统帅,还有3000满洲大兵,而且从四川、贵州调集善战的1.8万绿营兵。然而,总兵王玉柱、领队大臣扎拉丰阿等阵亡,明瑞大败身亡......高官死伤无数。
明瑞军大败,乾隆又派出重臣傅恒为经略,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舒赫德为参赞大臣,鄂宁为云贵总督,前后加派4500满洲大兵等。甚至还联络泰国,约定共同进攻缅甸。这番筹划之下,乾隆认为对缅甸应该手到擒来了吧。
还是要转折一下,因为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水师提督叶相德先后病死,傅恒本人亦染病卧床......清军虽然有成果,但缅甸依然占据战场优势。这下子,乾隆老脸受不了也要受,无奈之下只能答应议和。1769年,清缅议和画押,于是这场清朝耗资千万的战争落下帷幕。 6park.com
6park.com
堂堂天朝上国,与一蕞尔小邦打仗,却为此死了四个总督(傅恒1770年去世),这没天理呀!回想当年明缅战争,至少从军事角度来看,明朝是把缅甸一顿痛扁,只是后来没钱继续打,所以才让缅甸占了便宜。为何康乾盛世之下,清缅战争败的如此之惨?
其实很简单,除了缅甸占据地理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缅甸军中火器比例很高,而且武器质量和先进程度,都远高于清军。史料显示,缅兵部分装备的是燧发枪(来自英、法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射速、火力、对环境的适应都远胜清兵,比如领队大臣扎拉丰阿就是中枪而死。因此可以说,清军面对是准火器部队。
对于清缅战争,参与的将军几乎都提到缅军火器,也建议清军加强火器,然而乾隆却无视这一点,固执的坚持“骑射国本”。让人惊叹的是,这一战把乾隆小脸打的吧吧响,但乾隆却依然无视火器,足见他的昏聩,清缅战争的教训,乾隆是一点没有吸取,千万两白银白花了,这场战争的失败没能把乾隆打醒。
这就不难理解,20年后英国使团访华,赠送了一批火器时,乾隆为何选择无视,因为乾隆或战略眼光狭隘,或出于制汉的考虑(火器泛滥之后,满洲优势不在),由此顽固的拒绝火器。 6park.com
。
武器不能决定战争胜负,但想打赢战争,没有适当的武器却肯定不行。所以说乾隆误国,一点都没有错。他好大喜功,只能耍帅、耍酷、耍阴,却真办不了什么利国利民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