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三岔五就会听到,看到以及读到(“主流媒体”)关于骗子猖獗的报道。一方面觉得行骗手法也在不断变化创新;而另一方面又有点其实还不就是“老一套”的感慨。就像年年夏天有“孩子被留在停车场的车里,高温致死”的报道,而类似事情却仍然年年处处继续发生。
在打阿立自己的酱油前,先给美国“骗子”正一下名。说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美国的骗子虽然“自古以来”(也许该追溯到大不列颠老祖宗那里?)就有各种“昵称”,其实都不太雅。后来人家不愿意了,说行骗也是一种“行为艺术”啊。于是就有了“行骗艺术家”这个尊称:Con Artist。
当然人家英文取名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个骗子小祖宗的招数是骗取别人的信任(Confidence)。因此才有了 Con Artist 的名号。稍微接地气一点的,就说 Con Man。“行骗”这个行为或事件就叫 Con Game或 Con。这一段不是阿立的酱油。大家随便谷哥就可以了解更多。也许度娘也行?
(2)陈年旧事之一
一到美国就经常接到“你中奖了”的邮件。常识也觉得“怎么可能”?所以基本没有理睬。
有一次收到一个邮件,忘了具体怎么说的。记得至少有“no purchase necessary”的字样,和一个免费电话号码。就好奇打个电话看看。那是第一次被小骗了。
接电话的是个女的,态度很好。她非常坚持,怎么样也要阿立订几种“等于不要钱”(1美分1期)的周刊和月刊。各种题材,阿立先生或太太总有喜欢看的咚咚吧?而且任何时候都可以改选择的期刊。后来想想一共也就10(或20刀)吧,那就读读美国期刊。信用卡付钱,账单来了也没有多收钱。就等期刊到来吧。
看官大概都猜到了吧?期刊从来也没来过。
这同样的Con Game 10几年后又来了。阿立早就搬家,电话等也改过了。这次是一小姐主动打过来的,要阿立订期刊。阿立和她说“你先搬个凳子,听阿立给你讲个故事。”然后就打起酱油来。那小姐说,“你不能1次被蛇咬,10年怕井绳啊”(她说的是鹰文,阿立版的酱油翻译,下同)。阿立说:“中国俗话你滴也知道?!”后来她的上司(还是情人?)把电话挂断了。
美国俗话说: “被你骗一次,骂你这该死的。(若)被你骗二次,俺自己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
其实老祖宗早说了,“吃一堑,长一智”。
(3)忽悠年年有
老祖宗真聪明,人家吃的盐比俺过的桥还多。但老祖宗在中国,远水救不了近火啊。再说祖宗的话是死的,骗子是活的啊。那种直接骗钱的艺术家们,虽然从来也没忘了阿立,几乎没再中招过(革命战绩自己吹就木有意思了)。
有一些高手,其实是“团体”,却特会打擦边球。那种“骗人付钱东西木有”的招数,人家还看不上。
有一种就是通过目录销售。刚开始工作的一些年,家里需要不断的添置咚咚。为了找价廉物美的,那些邮寄来的目录蛮认真仔细研究的。时不时就会看中一些,填表邮购。东西都是收到了,不能算骗吧。只是多少总是有“价也未必廉,货也未必美”的感觉。
还有就是她们收到邮购单子后,常常会打电话来说:“谢谢你对我们的信任(Con)。我们正好有一个灰常好的咚咚,严重大出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有一,两次还真的就说,那就加上吧。东西也都如期送到。结果就是被小忽悠了。以后再也不通过目录邮购了。
不过也不能说木有再被忽悠过。有一个高尔夫会员组织(与一个高尔夫名人挂了钩的)。阿立参加并转成了终身会员。它经常有一些免费产品(试用后写个反馈就可以了)。有一次通知说被选上试用一个非名牌的短杆,就接受了。然后接到该公司的电话,说他们正在促销新技术的三长杆(1号,3号和5号杆)。杆子上还可以刻上你的名字。一共只要几十刀(一般只是一根1号杆就要几百刀)。云云。阿立就接受了。东西如期寄到。杆子上也有名字,从此“是个人物”了。球杆也不能说不能用,只是并没比以前的杆子好。用不多久还是另买了。
祖宗的道理原来也是“普世”的啊:
中国老祖宗:
“天上不会掉馅饼”。
美国小祖宗:
“If it sound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probably) is”。
(4)“不理他最凶”
垃圾邮件,只要自己有足够警惕性,没啥了不起。后来嫌麻烦,基本看也不看就扔进垃圾桶。结果差一点犯错误。有一次孙女给阿立寄的父亲节贺卡,被直接丢到家里收集“可回收垃圾”的袋子里了。幸亏还没被收走。大儿子没看见阿立在脸书上显摆孙女的贺卡,打电话问:
“Did you guys get the card?”
说木有啊?哦,可能丢了!赶快去找,果然还在。从此垃圾邮件还是要费事检查一下。
垃圾邮件的成功率太低,骗子们自然不能靠它吃饭。电话忽悠就因此而盛行。几乎没有一天不收到至少几个推销电话的。后来政府推出“Do not call”(“别给老子打电话”)的注册计划,也只是好了一点点而已。小打小闹的,政府哪里有这空来管?人家先天下之忧而忧还来不及呢。
气人的是这些忽悠电话往往集中在吃晚饭的时候。接了电话,开始不太好意思马上挂断。总是要:“不好意思啊。我没兴趣啊。”稀里哗啦滴说一阵。明明是扰了阿立吃饭,阿立为神马要不好意思呢?
后来阿立决定不接电话了。阿立嫂又怕是朋友的重要电话,自己去接。好处是如果找阿立,标准答案是:“不好意思,他不在家”。阿立嫂为什么也要不好意思呢?
再后来换了网络电话,可以先看看是谁的电话。如果来电者不是朋友,或不显示,俺们就不接。有事的人会留言,再接不迟。
(其实阿立的意思是家里电话根本不需要。省钱少麻烦。)
中国老祖宗说的“不理他最凶”,真是既实际又很有用。
推销忽悠还是小事。哪怕中招也就是被骗点小钱,或者买点貌似价廉物美的咚咚而已。
有一天有个留言却大不相同了,说:“俺们是某某讨债公司。要找你算算你欠的一笔账。请速回电给以下号码,找某某小姐详谈”。网上去查一查,这个公司是真的讨债公司。但有人抱怨没有欠债却接到该公司的恐吓电话。
阿立就说,别理它。俗话说,“为人不欠债,别理讨债人”。
那公司隔三岔五的继续留言。阿立把它的号码给黑了。它过些时间换个号码又留言。阿立又把它黑了。它又换号码。。。有点愚公移山的意思,准备子子孙孙滴留言下去?
后来这个问题阿立真的问政府了(见下集)。原来美国也有政府啊?乖乖。
(5)小骗怡情,大骗乖乖--身份被盗用(Identity Theft)
当然不是只有阿立知道美国也有政府。人家行骗艺术家是吃干饭的?只是你去行骗政府跟阿立没半毛钱关系。干嘛拉上阿立做垫背的?
肿么回事?听阿立慢慢道来:
去年3月份填2013年的税表。网上填好联邦和州的所有信息,检查一遍后就准备电子申报了。联邦申报人的电子认证号已经输入,进入州税申报,但还没有递交(submit)。觉得去年申报时还有一些附加表(股票交易细节),这次怎么审查稿里没有?就回到联邦部分再检查一遍,所有信息都输入了。就再重复电子申报。又要输入联邦和州的电子认证号码。然后递交。
乖乖隆滴咚。网站通知:“联邦税申报木有成功。州税申报可以递交,但因为联邦税没有一起递交,还要填一个表格。联邦税需要把申报表格都打印出来,签名。寄往以下地址”。云云。
鸡妹儿也收到邮件,有详细通知。联邦税拒绝原因是:“你的报税身份号码已经被用来申报过2013年的联邦税了。如果你认为那是个错误。请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阿立觉得是不是因为输入认证号码后又回过去检查(其实已经递交了)。所以再申报被认为是第二次申报了。但无法确认。只好按照指示,打印各种表格,包括联邦税务局的鸡妹儿等。签好名字。第二个周末去邮局邮寄。去的时候顺便取了一周的信件,却没有看有些什么信件。
到邮局寄出可以追踪的所有材料给税务局。回到家,看到收到的信件里有一封联邦税务局的信。赶紧拆开看:说是你的税务申报已经收到,我们的“Integrity and Verification Operations部门”正在认真审阅你的申报材料细节,云云。
那阿立就想,刚才邮局的材料不是多余了?会不会反而把政府搞糊涂了(这次寄去的地址是完全不同的地方)?赶紧再去邮局。找到刚才办事的大妈,说:“我刚才寄的材料不需要寄了”。
那邮局大妈和三十几年前的中国营业员似的,态度恶劣。“老妈到哪里给你找?!后面待寄的信件一大堆。”
阿立:“俺有追踪号码”。
大妈:“那是让你在网上追踪邮件在路上行踪的。老妈没空找。有空也不理你,傍边有大伯”。
阿立只好灰溜溜滴夹着尾巴回家。
有话则长,无话就短。中间也给税务局打过一次电话,无穷等待之后跟一位大妈没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转眼数月过去,心里总是不踏实。再给税务局打电话,无穷等待之后,另一位大妈亲切多了。她说俺查一查,稍候。回来说:“阿立兄。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真的有艺术家盗用了你的社保号码报了税”。
阿立:“乖乖,还真有这种事?”
大妈喝了一口明前龙井,继续道:“现在这种骗政府的行为很流行了妮。所以俺们税务局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来对付他们。阿立兄这次幸亏俺们的网管帅哥看出敌人的破绽来了”。
阿立:“我爱网管!帅哥哪里看出破绽了?”
大妈:“俺再喝口龙井先。哦,帅哥觉得那家伙报的工资收入与阿立兄以往的记录差别较大”。
阿立:“乖乖。幸亏木有向起码兄老实汇报收入明细。那家伙是不是万维上多了,以为阿立真是土豪妮?”
大妈:“万维是神马好去处?”
阿立:“那是阿立春花秋月打酱油的地方。不过一不小心要被忽悠的。大妈还是别去的好”。
大妈:“酱油啊,味精啊(MSG),老身一吃就头痛。不提了。”又喝一口龙井,道:“这龙井不耐喝。俺们也就长话短说吧。阿立兄在家耐心打酱油吧。帅哥处理好案子,会给你去信的。你的退税应该没问题。因为俺们处理问题而造成你的退税晚收到,政府会给你利息的。你明年大概不能网上申报了。这都是为你好。”
阿立自言自语:原来“都是为你好”也不是只有中国才有?而是普世价值?
对大妈说:“灰常谢谢!您工作辛苦。龙井不耐泡。下次可以考虑铁观音,比较经泡。”隔空哈格,再见。
阿立酱油一打收不住,写的太长了。不过文字虽酱油,事情全部都是真事。不能玩笑。后面的发展如何妮?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