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哲学存在的错误 一
作者 黄琉 写于二零二五年 6park.com 6park.com 1847年,被称誉为无产阶级圣经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宣言的第一句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是来势汹汹的宣告,是马上要天翻 地复的宣告。不过,这宣告还是太早了,又过了21年,即至1868年,这个幽灵才真正露脸,它就是马克思的剩馀价值学说。这学说在二十世纪掀起了席捲全球 的共产主义运动。 6park.com 6park.com这 个幽灵真相真形如何,没有多少人真正看得清楚,因为这150 多年来风云太急,人们喘息维艰,它现在突然又消失了,消失得似一去不復返,究竟它的真相真形还有没有必要再细心一看呢?笔者原本认为没有必要了,但近十年 来,眼见着西南王薄熙来崛起,唱红打黑的大旗一竖,竟然风起云从,极左狂潮突起,而近十年,光着屁股也要当皇帝的习包子,更宣称要以马学说搞全人类共同 体,笔者不由不悚然一惊,感觉该共产主义幽魂未消未散,必要把它揪出来揭之剖之。所谓揭之剖之,即是批判它,揭示出它不符事实,是蛊惑人心、危害社会的伪 科学。 6park.com 6park.com其 实,对剩馀价值学说的批判,在这学说面世之后不久就开始了,但批判显然不力,以致遏阻不住它的风行传播,直至上世纪末,东欧巨变,社会主义阵营全线崩溃, 这学说才算是被社会进程批倒了,即算是给“武器的批判”收拾了,至于这学说有没有给“批判的武器”批倒,则似乎仍未有,笔者因工作关係阅读范围颇广,眼见 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三纲”(剩馀价值学说、辩证唯物史观哲学、共产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批判,最多的是批判共产主义革命,像吉拉斯的《新阶级》,哈 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派普斯(Richard Pipers)的《共产主义实录》,王家典的《原教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失败探源 》,都非常有力,2020年应克復掷出的《“无产阶级专政”的逻辑起点与实践走向》文章,尤其杰出;对辩证唯物史观哲学的批判,像网路名士芦迪等人的文 章,亦甚足观,至于张显扬的《历史决定论批判》,则可算鲁智深倒抜垂杨柳般把马克思的辩证唯物史观摇撼了;唯有对剩馀价值学说的批判,就一直未见有紧紧咬 住马克思的具体分析理据的令人喝采的专着,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可算把公有制之害讲得很深刻了,却也未指出马克思的剥削论错在哪里, 近十年在互联网上出现的不少批判剩馀价值学说的文章,它们都宣称把剩馀价值学说批倒了,但总让人觉得这些文章像文革时代法院枪决“反动”罪犯的佈告──不必拿出具体罪证,只须宣告罪 犯反动,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再来个红笔一勾就算名正典刑。其实,马克思的剩馀价值学说在学理上是否被批倒,是不能靠宣告的,也不能靠标籤它是“魔幛”就完 工了,要“破魔”、“脱魔”,是必要弄清“魔”之结构、底蕴,即必要揭穿其法究竟魔在哪里,亦即要以论证证明其错其伪。笔者因曾坐牢十个月,在闷极无聊中 研读过剩馀价值学说的载体《资本论》,就总觉得互联网上那些批判文章的作者,大都未读懂《资本论》。这感觉是否正确,会不会未读懂《资本论》的,其实是笔 者,则还是不能不一思再思,乃至要三思的。直至如今,看着朝野政改呼声大起,为公民责任所逼,笔者才终于按捺不住,不辞衰老浅陋,提出一己之见,以就教高 明。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别 以为幽灵的样貎一定丑陋凶恶,马克思的剩馀价值学说寄身的四大卷《资本论》,煌煌巨着,智虑高深,一般大学生未必看得懂,为此它才特别能迷惑人,要剥皮抽 筋逐一予以批判它,恐怕谁有必须之才学,也没有必须之耐心。幸好擒贼可以擒王,打蛇可以打三寸,笔者认为笔锋可以直插入剩馀价值学说的核心要害──剩馀价 值,这可免治丝益棼。要说明,本文尽力求写得通俗简明,但因为要咬定马克思的论述、计算式来作论证批判,万难不使用马克思学说的抽象名词,如果你毫无政治 经济学知识或没有高中生水平,建议你不必浪费时间看阅,因为你没有抽象思维能力很容易就会头脑昏乱,茫茫然找不着北;而当你决心看下去时,遇着注释号,则 请立即在本文末尾查看,以免迷糊积压而致头脑不清。 6park.com 6park.com( 一 )剩馀价值学说的核心 6park.com《资本论》开卷先论商品,这一点我们不能避开跳过。在马克思之前,政治经济学者如亚当·斯密等看到了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们通常所必需用掉的劳动量。➊从而指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二重性,马克思对此予以接受,但他别出心裁,加以改造,他批判地论证商品中包含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的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的劳动创造商品的交换价值,他说商品的交换价值只是商品价值的一个外在形式,他因而採用“商品价值”一词,取代“交换价值”来与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对立。他这麽做,是要充分阐发商品中隐藏的价值来自抽象的人类劳动(这点很不错,笔者认同),再从而揭发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係中资本家如何敲骨吸髓剥削工人(这点是笔者要攻打摧毁的)。 6park.com 6park.com举 例来说,甲耕种的100斤米换乙造的一件衣服(或换丙的三斤食油、丁的二日泥水工,均同理),交换是因甲乙都需要对方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为什麽是100斤 换一件而不是50斤换二件?这明显是人类长期的商品交换史造成的,但历史(即一代接一代的人)依据什麽来造成这两者等值?依据的就是种100斤米化费的抽 象必要人类劳动,和造一件衣服化费的抽象人类必要劳 动相同。商品内含的这个人类劳动,就表现为商品价值。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为着更方便、更灵活地交换商品(亦即交换彼此的“抽象人类劳动”,以换取彼此商品 不同的使用价值),自然促使一个有助商品交换的中介物出现,那就是货币,。货币可视为商品,又可视为方便贮存的财富,马克思就更锐利地指出:货币就等同于 商品价值,货币的本质就是商品价值。在此,甲的100斤米可换乙造的一件衣服,因两者内含的“抽象人类必要劳动”相同,都价值一百元,甲、乙可直接交换,也可通过持有一百元的丙或丁等等人多重曲折交换。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在 现实中,还有一个供求关係问题强有力地影响商品交换,当供应多于需求,商品价格会低于商品价值;当供应少于需求,商品价格会高于商品价值,具体到本例子就 是:有时90斤米换一件衣服,有时110斤米换一件衣服,这叫做商品的交换价格围绕着商品价值上下浮动,或叫做商品价值制约着商品的交换价格上下浮动。在 灾荒时,可能1斤米换十件衣服,这是特殊情况,不能作准,因为灾荒一过去,衣服及米的体现人类必要劳动的商品价值又会恢復。如此明显具有规律性,于是便称为商品价值规律,或简称为价值规律。➋人类劳动如何计量呢,马克思沿用前人的研究使用劳动时间 (小时或日子)为计量单位,複杂的劳动可简约成简单劳动量的倍数。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这里还要说明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制造一件商品的必要劳动量(以时间为计量单位,马克思称为“必要劳动时间”),不能以蠢人或懒汉所化费的劳动量为准则,而必须以抽象的人类必要劳动量为准则。比如:社会上大部分人都是一天造一件衣服,藉以交换100斤米,一个超聪明人发明创新技术或以创新机器制衣,一天能制十件衣服,他一天的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就等于抽象的人类劳动时间一天的十倍,他可以以九折、八折、甚至五折价钱售出其产品而大赚,这一点刺激人们想法改良乃至创新生産技术以发财。同理,蠢人或懒汉化五天时间才造出一件衣服,他一天时间的劳动价值只能等于20斤米,换而言之,蠢人或懒汉一天的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只等于抽象的人类劳动一天时间的五分之一;在此要特别注意:当社会上创新技术的産品汹涌而出时,本来不蠢不懒的人,其産品在商场上也变成了蠢人或懒汉的産品而价值大减。 6park.com 6park.com【关于这个创新技术会逼令单个商品内含的抽象的人类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减少的问题,马克思是看到的,但他只是很草率地讲了一下,未予严重注意,或他有意诈傻扮懵忽略,以兜售其欺世骗人的分析推论,这一点本文会逐渐谈到。在此,鍳于商品价值规律非常重要 (重要在它会引发商品生产的惊天动地大革命),笔者特制作说明图表。请读者认真看明白及牢牢记住,如一时看不明,不必灰心,本文下编仍要说及这个规律。】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商品价值规律非常重要,笔者特制作说明图表: 6park.com 6park.com商品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价格不等于商品价值,商品价格会环绕商品价值上下浮动。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商品价值规律 (常被简称为价值规律):商品价值由制造一件商品的抽象的人类必要劳动量来决定。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商品价值规律衍生之规则1: 谁能以创新技术在人类必要劳动时间内几倍生产出同类商品 (即几倍减少同类商品内含的人类必要劳动量),谁就能几倍获利;这规则自发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和自发剌激技术革新。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商品价值规律衍生之规则2: 决定商品价值的人类必要劳动量,作为量度标尺是会变动的,当创新生产力汹涌而来时,原本的含有人类必要劳动量的商品,会变成内含少于人类必要劳动量的商品,通俗而言,该商品即变成蠢人或懒汉制作的商品。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商品价值规律或许还有衍生规则3、规则4,但与本文题旨无关,在此免提免议。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借助一大堆抽象概念的演绎,马克思阐发清楚商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其内含的抽象的人类必要劳动,令人要击节喝采。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我们且继续看下去: 6park.com 6park.com货 币贮存不动,不会增值,当货币投入社会的经济活动,转化为资本,才会增值,这是人类共识,不必多说。人们最常见的是:资本家把货币(G)转化为资本,低价 买入商品(W),再高价卖出商品,得回货币+盈利(G'),这个运动方式是:G—W—G' ,G'大于G的道理何在?道理很明显是因为贱买贵卖,但马克思阐发清楚商品的价值来源于抽象的人类劳动,该道理便给证伪,给推翻了,因为商品在纯粹的贱买贵卖过程中并没有增加人类劳动,亦即商品价值没有增加。那麽资本家之所赚来自哪里呢?马克思说: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商 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馀价值的一部分。转让的途径和方法是: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 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商业资本家就从这种购销价格的差额中获得商业利润。” 6park.com 6park.com ——(《资本论》第1卷第190页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本文笔者(黄琉)谨指出,这段话中的“商品生产价格”,按理应该理解为包括产业资本家的预算利润在内。笔者另外指出,着名经济学家茅以轼近年对马克思这一观点抗议说:贱买贵卖的商业活动创造了价值,但茅以轼只是强词夺理式宣告,并未作出论证。)➌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至此,我们来到剩馀价值学说的核心处:产业资本家所赚的、并且部份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利润如何産生呢?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马 克思分析说:产业资本家把货币转化为资本,购买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又雇用工人,即购买劳动力,从而进行生产。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原 材料等,是劳动(即“过去的劳动”)产品,有价值。它们在新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其价值被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新产品投放市场出售,即新商品,其商品价值来自“过去的劳动”+“雇工现在的劳动”。他接着分析说:作为产业资本家的雇主拿出资本,购买的是雇工的劳动,支付的钱却不是雇工的劳动价值,而是雇工的劳动力价值➍。举例说明:雇工的劳动,是10小时的劳动,而雇工的劳动力价值,却是5 小时劳动,雇主因而无偿佔有了雇工的5小时劳动。这无偿佔有的5小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就叫做剩馀价值➎。 剩馀价值物化在商品中,雇主把商品卖出,商品中的剩馀价值即又转化为资本。这时的资本比雇工前增大了。资本之后继续或扩大化如此运动下去,资本越来越大, 可见资本浸透工人的血汗,资本实质就是工人的血汗。商品不断生产出来,表现为社会财富,由此可看出整个社会财富,其实都是出卖劳动力的劳动工人所创造。 6park.com 6park.com马 克思继续深入描述:资本有个天然本性:唯利是图,吸血越多越生猛,为此此资本与彼资本疯狂竞争践踏、互相呑併,商场因而混乱无序,动盪不安,周期性爆发经 济危机;另一方面,採用能减少人手而增多商品出产量的机器,资本家势必解雇工人,失业工人多,供多于求,购买劳动力的价格必然又减,而且可强迫工人增加劳 动时间以多赚剩馀价值,于是,社会财富日多,而工人却没钱买,日子越来越贫困化。这种种可概括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佔有制的尖锐矛盾”,这矛盾不 可调和,是死症,没法解救,如此世道,劳苦工人唯有团结起来造反,把资本家打倒,把资本家手上的本属于劳苦工人的所有财富抢回来,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以 解除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佔有制的强烈矛盾,消除阶级对立、剥削、压迫,实现财富共享。 6park.com 6park.com这一套大道理,别说头脑简单的劳苦工人听着动心,很有文化的人听着也动心,既然“造反有理,于是就革命,就干社会主义。”(毛泽东语)革命狂潮自然便四海翻腾了…… 6park.com 6park.com这一套大道理,真能成立吗?若真能成立,上世纪末的社会主义阵营大崩溃,就只能算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大挫折,它还将捲土重来,因为矛盾未解决:工人劳苦而穷,资本家不劳而富,太不公平,太没天理,是可忍,孰不可忍?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笔 者谨指出:马克思这一学说有意或无意地行使了诈骗术,这个诈骗术在资本主义生产尚未充分发展的时代,予以揭穿确实不大容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 产机器的飞速更新,机器需要操作的工人越来越少,这个诈骗术予以揭穿则已不再困难。本文尝试从四个方面,论证剩馀价值学说逻辑混乱,充斥诡诈,是伪科学。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二)剥削论的大漏洞 6park.com雇 工每天製造一件产品,雇主给予酬劳不可能是两件产品的价钱,雇工必须让雇主得到好处,同时雇工觉得自己也得到好处,不算吃了大亏,雇佣关係才会继续,这应 该是几千年人类社会的共识。然而,马克思的《资本论》出来,滔滔雄辩,论证宣称雇佣关係中雇主是吸血鬼,雇工惨遭敲骨吸髓的剥削,这就兹事体大了,从此雇 佣关係变得剑拔弩张,斗得决絶时甚至你死我活。在“新中国”锣鼓登场时,刘少奇曾想调和雇佣关係而抛出“剥削有功论”,但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裏调和不了, 剥削等同犯罪作恶,犯罪作恶竟然等于有功?这辩证法也太邪了吧?!“剥削有功论”因而唱不了几天就沉寂了,从此地主、富农、资本家坐实是罪人,甚至祸延子 孙给定义为有罪贱民。在毛泽东死后,“新中国”改辕易辙搞改革开放,允许资本家重生,对“雇佣即剥削”避而不谈,但新生资本家在民众心中毕竟还是吸血鬼, 读者肯留意一下毛左毛党在互联网上的博帖,很容易就可以看到这类叫嚣:今天无产阶级丧失了主人公地位,只是一次历史挫折,剥削关係仍在,亦即革命火种仍在。脑残毛左则狂热渴望毛皇僵尸再起,领导他们去打砸抢,去“剥夺剥夺者”。 6park.com 6park.com正 本必须清源,不搞清楚马克思的剩馀价值学说是否科学,我们就永远压止不了毛左毛党的鬼哭神嚎,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永远摆脱不了马恩列斯毛毒蛇怨鬼的纠緾。笔 者认为,要查清楚剩馀价值学说是否科学,最简单、最锐利的方法,是查清楚在私有制的大机器生産中,雇佣工人给雇主剥削了多少?即资本家究竟从雇佣工人身上 无偿佔有了多少剩馀价值,亦即追查马克思的剩馀价值学说有无谬误。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以最普通的例子A来拆解迷局吧: 6park.com 6park.com一 个个体劳动者A以手工劳动,每天劳动6小时生产3/4件铁桶产品(自然也可以假设为製作一对皮鞋或一打鎌刀或一件衣服。为免计算烦难,在此产品皮费成本减 除不计),可供他一家四口生活(即A劳动所得等于其劳动力价值),他平均每天劳动8小时生产1件产品,因而一家小康,乐也融融。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懒 汉、蠢人、低技能者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该商品的抽象的人类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当大机器生产的同类产品进入市场,又便又靓,雄霸市场时,劳动者A的 铁桶产品被迫也要减价,亦即从此必须每天劳动12小时,即製作1.5件产品,才能维持他一家四口生活,再后来,更先进的大机器出现,生产的同类产品更廉 价,劳动者A甚至每天劳动16小时,即製作2件产品,才能维持他一家四口生活,但每天劳动16小时身体实在难以支持,他终于被迫放弃他的手工劳动,沦落为 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者,他进入大机器生产的工厂做资本家的雇佣工人。 6park.com 6park.com劳动者A的例子,非常典型,具普遍性,世界各国的资本主义出现初期,大都是城市的个体劳动者像劳动者A似被机器生产打垮,沦落为雇佣工人,接踵沦落的才是广大的破产贫苦农民、没落士子、破产中农、富农、地主等等。料算马克思再生,也对笔者的劳动者A举例没有异议。 6park.com 6park.com好了,现在劳动者A被迫进入工厂谋生,他平均每天劳动12小时,可维持他一家四口生活,这裏内藏着什麽秘密呢? 6park.com 6park.com马 克思在《资本论》中滔滔雄辩说:这裏内藏着资本家对劳动者A的残酷剥削,劳动者A平均每天劳动6小时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以生产他自己的劳动力价值,另多干 的6小时所创造的产品的价值是剩馀价值,为资本家B无偿佔有。这个说法,是马克思的剩馀价值理论的核心,被马克思的信奉者们尊奉为伟大的科学发现。 6park.com 6park.com马克思的具体说明原文如下: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如 果工人每天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平均代表6个物化劳动小时,那末,工人要生产这个价值,就必须平均每天劳动6小时。如果他不是为资本家劳动,而是独立地为自己 劳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平均一天同样要劳动这麽多小时,才能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的价值,从而获得维持或不断再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七章 第242-243页。第23卷即《资本论》第1卷 6park.com 6park.com (黄琉注:所谓“再生产自己”,即养活自己及儿女。)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马克思这段话在学理上是无懈可击的,但马克思的伪科学性质在这段话中也露饀了:在事实上(即不在学理上)根本不存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马克思用一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的朦胧限制语,使自己的定义在学理上无懈可击,但诡诈地把现实真相遮掩了。 6park.com 6park.com要让一般人明白这个朦胧限制语如何诡诈,说实话还很不容易,笔者费煞思量才想到一个办法:以劳动者A平均每天生产的劳动产品多少来计量剥削,问题更为简明、也更精准地反映出事实。请看是耶否耶: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学术名词提示: 6park.com 6park.com劳动价值:劳动者劳动一天可创造的商品价值。 6park.com 6park.com劳动力价值:养 活劳动者劳动当日自己及儿女的物质资料,其表面形态是雇工费、工资。养活劳动者是让他再生产出劳动力,明天可继续受雇劳动,养活儿女则是劳动者为将来再生 产出自己的接班人,如此社会才继续有劳动者受雇佣。如果劳动者的雇工费太低,不足以让劳动力再生产出来,社会就会萎缩崩溃。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我们可以公正、公平、简明地假设一下:劳动者A进入资本家B的工厂,从事的仍然是同类产品即铁桶的生产。 6park.com 6park.com现在,劳动者A操作机器生产,一天工作12 小时,生产6件产品(这6件不是胡乱编造,而是依据马克思认同、阐发过的客观的商品价值规律和劳动力价值规律作出的大约设定)。 6park.com 6park.com依 据劳动力价值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出现雇佣劳动以来至如今仍贯彻于社会的铁律),资本家B必须给劳动者A一天两件产品的价钱,因为没有两件产品的价钱,就无 法把劳动者A的劳动力再生产出来(请开阔地想:整个社会的劳动力无法再生产出来,整个社会就必定萎缩崩溃)。资本家B得4件产品,他拿2件产品支付其他开 支,手上还有2件产品,这可算有赚了,按照马克思的计算式,付酬2件赚2件,这裏的剩馀价值率是百分之百。笔者不以劳动时间而以劳动产品来计量剥削程度, 计算至此与马克思的计算式没有矛盾,可算殊途同归。但殊途却有奇妙显露:以劳动时间来计量,我们见着的只是“剥削”了抽象的劳动时间,而以劳动产品来计 量,我们却具体见着“剥削”了多少产品(产品可具体为多少钱),并且具体见着许多隐藏的雇佣内幕。 6park.com 6park.com让 我们回头想一想吧,劳动者A未被资本家B雇佣之前,每天劳动16小时,才能生产2件产品,以至无法维生,现在他每天劳动减少4小时,却可得2件产品的价 钱,这怎麽可算他被资本家B惨酷剥削了?马克思咬牙切齿说资本家B剥削了劳动者A,原因在于马克思设定劳动者A生産出自己的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是6 小时劳动,但这个设定是无根无据的,为什麽不是2小时劳动,为什麽不是10小时劳动?读者可细查,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相关论证中确实没有提出根据。马克思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的朦胧限制语,诡诈就诡诈在把劳动者A设定回到大机器生产未出现之前,但大机器生产的产品明明己汹涌而来,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根本不存在,也絶不可能奇迹出现。在新时代环境中,劳动者A用手作功夫要“独立地为自己劳动”,他每天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的价值(即“2件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只能是16小时;而不是马克思无根无据、生编白造的6小时,他必要按照资本家B设计的生産程序,操作资本家B的机器生产,才有可能在6小时内生产出他的劳动力价值。马克思的计算式把劳动者A在必要劳动时间中“享用”了资本家B的设计、管理的生産程序,又“佔用”了资本家B的机器及经营成本这些极重要点全给遮掩、抺杀了。 6park.com 6park.com大概有必要指出:在所引的马克思的话中,“如果工人每天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平均代表6个物化劳动小时”这一设定,不能算是劳动者A生産出自己的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是6小时劳动的根据,因为这一设定,实际上必要全社会的工人都 “佔用”全社会的资本家阶级的生産才智、机器及经营成本,才能成立。 6park.com 6park.com全 世界的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今天,劳动者通过示威请愿,雇佣工人每天普遍减少劳动至8小时,另有其他节假日可不劳领薪,而劳动力价值规律仍制约着资本家阶级 要水涨船高地提升工人工资,具体而言,随着大机器的更新发展,当劳动者A操作资本家C更新的机器生产,每天工作8 小时,生产9件产品时,依据客观的商品价值规律,其产品的交换价值必定再降,这时资本家C则又必定要每天以3件产品的价钱付酬劳动者A。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有头绪特精明者可能会说:笔者的“劳动者A进入资本家B的工厂,从事的仍然是同类产品的生产”这一提法或假设,不会发生,很可能内藏诡诈。 6park.com 6park.com这 一反诘诘得好,诘得妙哉善哉!事实上,制造铁桶(自然也可以假设为製作一对皮鞋或一打鎌刀或一件衣服)的劳动者A进入资本家B的工厂,仍然制造铁桶是很有 可能的,但资本家B絶不可能让劳动者A按其老办法去制造铁桶,因为劳动者A按其老办法去制造铁桶,每天劳动16小时,才能生产2件产品,资本家B总是把原 有的制造铁桶的工序拆分为许多工序,只让劳动者A操作机器从事其中一道工序,唯如此资本家B才可能提高生産率。好了,说明至此,我们为什麽不可以假设资本 家B把原有的制造铁桶的工序拆分为十道工序再雇佣十个劳动者A来各管一道工序?而总産品为什麽不可以除以十即等于单个劳动者A的生産量?这里何来诡诈?笔 者在此之所以喝彩“诘得妙哉善哉!”,原因就是这一反诘诘出一个天大秘密:现代大机器生産分工越来越细,每一工序越来越简单,雇佣劳动者的原有生産能力 (即不借用资本家B的机器等的生産能力)因而失踪了,他独立地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看去便更难以查考,马克思及其徒子徒孙显然就是鑽了这 个人们难以查考的空子而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必要劳动时间为“半日劳动”,这个胡说八道由千万人重複叫嚷千万次竟就变成了“真理”。现在秘密揭穿了,读者们 可以设想一下:任何一个工人他不凭借资本家的工厂机器而按马克思所说的以手工 “独立地为自己劳动”,絶没有谁能“半日劳动”就创造出他的劳动力价值,上引例子即经受考证的熟练的劳动者A,要劳动16小时才创造出他一日的“劳动力价 值”,而非熟练工的劳动者B、劳动者C ,则每天劳动16小时甚至每天劳动24小时,更不可能创造出他一日的劳动力价值。 6park.com 6park.com回看本文的例子A可发现,具有无可争辩的典型性的劳动者A,他“佔用”了资本家B的机器 “享用”了资本家B的设计、管理的生産程序及经营成本而每天创造出他的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也絶非如马克思所说的固定为“半日劳动”,而是从X(比6少)小时向12小时流动。这是可以设想的,假 设劳动者A进入资本家B的工厂工作之当月或当年他的创造其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真的是“半日劳动”,但当资本家C、资本家D、资本家E以更新更先进的 大机器出现而迫使A制作的産品变成懒人蠢人的産品,那么劳动者A每天创造出他的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必定要由“半日劳动”向 “全日劳动”流动,资本家B将逐渐分文剩馀价值也“剥削”不到,资本家B的工厂还得破産倒闭。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由于这是关乎马克思的剩馀价值学说的生死问题,请恕笔者再囉嗦几句,以便读者看得更分明: 6park.com 6park.com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19页说: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维持一个工人24小时的生活只需要半个工作日,这种情况并不妨碍工人劳动一整天。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是两个不同的量。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正是看中了这个价值差额。”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这 段话粗看没有错,但细想其中就包藏着马克思的学术诡诈。事实上,认定一个工人24小时的生活只需要劳动半个工作日,而该工人可劳动一整天这一点,只可能是 雇用他的资本家临时的主观认定而不是全社会的认定,更絶不是连做什麽工种都不知道的该工人可以如此认定的。雇用他的资本家之所以会如此认定,是该资本家估 量在训导下该工人的智力、体力有可能操作厂中机器生産、或合用于厂中生産工序,倘估量其不可能,则他絶不会雇用,亦即他絶不会作出上述认定。这种明显的单 方面的还未经证实的主观认定,马克思的这段话却玩魔术般把它变成是全社会的客观认定,其行文手法更坐实该认定是客观真理。有逻辑思维能力者,请细味其中的逻辑诡诈。另要声明:本段评论旨在揭露马克思偷换概念,逻辑诡诈,因而对劳动力价值=半日劳动 作姑且认同处理,而衡之当今社会实际,则很可能 劳动力价值远小于半日劳动,这可算当今资本家凭借机器的飞速更新,比马克思活着时代赚多了,但这明显不等于当今的无産阶级比马克思活着时代被“剥削”更狠,生活更悲惨了。这一点足可证明马克思的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只看重该购买能否吸血之推论,不能成立。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转 从另一角度来想,可深化我们对马克思偷换概念,逻辑诡诈的认识:如果雇一工人即可剥削一个工人的半日劳动,一个雇用百人的工厂主资本家应该去雇用一千个工 人,一万个工人,这显然剥削更多,为什麽资本家不这麽做?恐怕任谁都会说:工厂的生産綫根本不需要这麽多工人。这答得好,答得妙!妙就妙在资本家购买劳动 力时,他其实絶不是着眼于他可剥削工人多少血汗,而絶对是着眼于他的生産綫需要多少工人和后勤者,他的考虑重心在他的生産綫。另外,看更门卫、清洁妇、厨 子等,是絶不会摸一摸机器的,即絶不会给産品增加价值以供资本家剥削,而资本家为什麽却一定要雇用?很明显,资本家同样是考虑他的生産綫需要这些人。可以 想像的,如果他的生産綫只需要一个人操作,那就把马克思气死他也不管,他很可能谁也不雇用,实行自己“敲骨吸髓削剥”自己。 6park.com 6park.com而 最讽刺、最强有力地羞辱马克思的“伟大发现”的,则要算马克思的徒子徒孙共产党当政的各国国营企业: 由于没有资本家剥削,如果工人真能半日劳动即创造其劳动力价值,工人铁定返工就要工作一天,国营企业怎可能大都弄至衰败破落,资不抵债?这资不抵债明显显 示:这些当家作主的工人工作一天全都创造不出其劳动力价值!为什麽?囉唆一句吧,原因主要就是他们不蠢不懒,但他们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变成了蠢人懒人的产品,这一点是商品价值规律衍生规则2所制约的,又或者是该等国营企业的工人根本不肯或不能当家作主,他们创造的“剩馀价值”给“伟光正”的党官党徒们疯狂地超额吞食了。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请读者注意:合理地拆分工序,再改用机器生産,这就是很了不起的工业革命的要点,而这是资産阶级的伟大贡献,这一贡献明显让劳动者A们(即无産阶级)在十八、十九世纪很悲惨,因手作生産斗不过机器生産,他们不被剥削却多劳而少得,而现在,在二十、二十一世纪他们成为大机器生産者资本家的雇工,他们好像“被剥削”,却铁定可少劳而多得。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分析至此衍生一个问题,从絶对数字及从少劳而多得来看,劳动者A根本未被资本家B剥削,恰恰相反,我们倒要问一问:劳动者A算不算“ 剥削”了资本家B?他不必出钱买生产材料,又不必耽心产品卖不出去而致血本无归,他算不算 “ 无偿佔用”了资本家B的机器、生産工序及部份经营成本?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笔者平心静气思索这一天大之问,总觉得说资本家养活了工人,不通!说工人“ 剥削”了资本家,也不通!道理如下: 6park.com 6park.com1) 工人不进厂劳动,资本家决不会付酬,工人进厂劳动,可以少劳而多得,资本家同时也可多得,因而工人之“多得”也就谈不上“ 剥削”了资本家; 6park.com 6park.com2) 工人受雇进厂时,明定要得到劳动力价值,即2件产品的价钱,这是你情我愿的,请别鬼扯什麽工人“ 剥削”了你资本家,若真是雇工剥削了雇主,你那麽精明的资本家还肯做寃大头雇主? 6park.com 6park.com3) 工人在工厂是资本家的雇工,在社会上又是资本家的产品的消费者,可算入厂帮衬完,出厂又再帮衬,总之资本家帮衬工人少,我工人帮衬你资本家多,把劳资双方绑送屠场屠宰了给蒙着眼晴立于法院的公平女神来称量,保证你资本家肥过重过我工人。 6park.com 6park.com4) 工人手上无生产资料,是弱势者,资本家手上有生产资料,是强势者,造成这种不公平原因很複杂,难以理清。强势者占地一大片而让弱势者三尺➐,应该是人间正道,这正如男人让女人三尺,合情合理。一个因合作而得的双赢之局,资本家明显赢多,没理由工人丝毫不赢才算合理。 6park.com 6park.com工人出卖劳动力,必要获得劳动力价值,这合符天理;工人受雇进厂,合约明订每日工作时间若干,报酬若干,这合符法理;至于资本家百中挑一或十中挑一召聘某些工人从事双赢的生产,被召聘者应该感激资本家,这才合情理,阁下只认天理、法理不讲情理而拒絶感谢也无妨,但不感谢还要说自己惨遭剥削被吸血,那阁下简直是白眼狼了。 6park.com 6park.com在此,有必要讲讲影响马克思和笔者的计算式的几个问题: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1)、劳动力价值规律看样子对雇佣工人很不公平,但那是几千年历史造成的,要怨恨应该去恨封建社会和皇权专制社会,几千岁的雇佣劳动阶级怨恨出生至今才约500 岁的资产阶级太不合适,说实话,资产阶级承继和遵从了劳动力价值规律,那是无奈的历史使然,不能说资产阶级天生歹毒可恶;另请注意:在近百多年间,资产阶 级在其主导的生产方式中有意或无意地推动了劳动力价值线逐级上升,无产阶级还是获益良多,生活逐渐向好而不是如马克思颠倒黑白所说的越过越悲惨,大量的无 产阶级的优秀人才因而享有上升为中产阶级的机会,这总算资产阶级以功赎恶,还挺有人情味。无产阶级被马克思煽动而仇恨资产阶级,太糊涂,太没天理。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2)、 商品的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它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又能自发地刺激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经营,这大大促进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但这一商品的价值规律再怎麽有用,也不适用于医学、文学、考古学。马克思盗用这一规律的以劳动时间计量价值的法则来计量剩馀价值和剥削,是荒谬 的,他再又造出一个更抽象的剩馀价值率来计量剥削程度,把大机器的伟大作用完全摒弃不计,更大错特错,而最荒谬的是:他认定资本家之所得,絶对就是工人之 所失,以至把资本家计量成疯狂吸血的魔鬼,实在太魔幻,太不符事实,马克思似乎发梦也想不到世间有双赢之理。当我们跳出以劳动时间来计量剥削的方法,改用 劳动产品来计量,我们即可看到资本有机构成➑较 高的现代大机器生产的劳资关係,大都是合作双赢关係,劳资冲突之处是所赢利益的分配比率。这个比率可以争吵,似乎穷人发穷恶是天赋之权,资本家必要步步退 让,这情势直如大江东去,是青山遮不住的,但退让只等于资本家降低合作双赢的分配比率,絶不等于资本家被迫减少吸工人的血。在古代及在资本主义初期,雇佣 是否就是剥削,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说是,也不能想当然地说否,好在其是其否,并不是本文必要考察的,我们现在要考察、分析的是资本有机构成越来越高(即採用越来越精密、贵重的大机器)的时代,劳资关係是合作双赢关係,越来越明显,且表现为历史趋势,笔者认为:雇佣就是剥削论可以休矣!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我曾与一个在马列主义学院进修过的中共党员朋友谈过雇佣就是剥削论可以休矣的问题,他说他的教授曾在课室公开说过,斯大林曾指出马克思的一些观点已经过时,比如社会主义生产就不存在剥削问题,亦即雇佣就是剥削论确实可以休矣! 6park.com 6park.com我大笑狂笑讥讽道: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我看过,他不是指马克思的剩馀价值论已经过时,他只是指社会主义不存在剥削,道理是工人创造的劳动价值大于其劳动力价值部份,并非为资本家佔有,而是交公成为公有财产,公有财产仍将用于公众。斯大林的这个道理明显是搞欺诈,问题在于:公有财产真的属于公众吗?这是他妈的欺世骗人的鬼扯!社会主义的公有财产查实是党官财产,人民无权查问,党官却可随意享用,并且可疯狂浪费、浪掷。换句话说,斯大林并非评判马克思的剩馀价值论过时,也非论证社会主义中剥削论休矣,他只是声明把新苏俄、新中国的新奴隶社会,郑重美名为社会主义,共产党奴隶主式压榨、奴役人民就不算剥削!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3)、 在雇佣关係中,说工人不承担任何风险,这是不确实的,工人总是先做工,后出粮,明显承担“有汗出,无粮出”的风险;无数臭駡马克思而为资本家辩护的人例必 指出一点;资本家投资要冒亏餂、破産的风险,中国经济学家茅以轼也唱此调,他们大概都没想到马克思早就料到会遭遇这些臭駡,他很诡诈地作出了一个反驳:当 他论证资本运动G'必定大于G时,便抽象出一个“全社会资本”的概念,用以把单个的亏蚀一空的资本摒弃不计,从而把投资要承担风险撇除,于是“剩馀价值”的佔有便钉死为无偿佔有。证之事实,你能说“全社会资本”不是越来越大吗?既然“全社会资本”是越来越大,亦即“全社会资本”没有亏餂的问题。本 文作者在此说马克思的反驳很诡诈,原因是资产阶级并非铁板一块,资本家在商场上是互相践踏的,某些创造发明性的投资甚至未出産品就完蛋了,全社会的每一笔 投资事实上都未经“全社会资本”认证、批准、关照,因而百分百都要冒亏餂、破産的风险,马克思竟把它们笼而统之抽象入必赚无餂的“全社会资本”,这个抽象 太过份了,情况就像千万个刚孵化出的小海龟扑向大海,絶大部份都会死,你可以说海龟总能代代生息,但你不能否认小海龟扑向大海时大都死亡这个风险存在。令 人最感荒谬的是:就算我们同意这一“全社会资本”的抽象概念,又同意狗屁不通的剩馀价值剥削,其实商品在互相竞争中,许多商品的“剩馀价值”无法兑现或大打折扣地兑现,这应该算“全社会资本”冒了风险,“全社会资本”有了不应有的“赚少”了,亦即“剩馀价值”的佔有并非无偿佔有。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为着把“剩馀价值”的 佔有钉死为无偿佔有,马克思诡诈地抽象出一个“全社会资本”的概念,而为了把扫地工人、洗碗烧水妇、工厂看更等等非生産綫工人划入惨遭资本家剥肉榨血的族 群,马克思则又抽象出一个“总体工人”的概念,学术要运用抽象概念无可厚非,但马克思可以的,笔者也应该可以,为此,我们可以把本文的劳动者A生产的产品 称为抽象的全社会产品,而全社会的雇佣工人,也可抽象为“总体工人”,其姓名就叫劳动者A,这样,笔者的以劳动产品来计量劳资分配,便无懈可击,便足可以 反映全社会的雇佣工人越来越少劳而多得,并没有给全社会的资本家敲骨吸髓地剥削。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三)机器设备不只是被“保存或转移价值” 6park.com马克思的剩馀价值剥削论的津口要道在《资本论》第1卷第189——190页,读者看不懂请别惊慌,笔者紧接着会作解说: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要 转化为资本的货币的价值变化,不可能发生在这个货币本身上,因为货币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它所购买或所支付的商品的价格,而它如果停滞在自己 原来的形式上,它就凝固为价值量不变的化石了。同样,在流通的第二个行为即商品的再度出卖上,也不可能发生这种变化,因为这一行为只是使商品从自然形式再 转化为货币形式。因此,这种变化必定发生在第一个行为G—W中所购买的商品上,但 不是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因为互相交换的是等价物,商品是按它的价值支付的。因此,这种变化只能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即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上产 生。要从商品的使用上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所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 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特殊商品,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这段话写得很抽象很艰深,其意思其实只是如下:货币不动不能增值(这没错,不必多说)。货币在买卖交易中也不能增值,而它居然增值了,“变化必定”发生在货币所有者所购买的商品上,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是雇僱劳动力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在这里,马克思在逻辑上欺人太甚了,举两个例可以说明: 6park.com 6park.com一个货币所有者农民,以其手上货币买田买种子肥料种稻谷,假设通常亩産500斤,但今年他改用优种,他没有雇工,他付出劳力不变,亩産1000斤,卖出后他算不算货币增值了?这里引起增值变化的,不是劳动力而是优良谷种,即创新农业科技。 6park.com 6park.com货币所有者李某(笔者的好友)曾买二手印刷机替人印便笺信封名片,惨淡经营,后来改买新机器,李某没有雇工,付出的劳动时间又减少了,但産量激增十倍,创造财富显然多了,手上货币增值了,这里引起增值变化的也不是劳动力,而是新机器。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这两个是自己“敲骨吸髓削剥”自己的例子,可以把马克思的剩馀价值剥削论的津口要道炸毁吗?如认为还不能,请再耐心看笔者论证下去。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絶 大多数的谋财害命案,作案者的动机只是谋财,害命并非动机,害命往往不是故意而是临时情势逼出来的。发明、採用机器的动机,可能高尚,也可能纯粹为了多赚 钱,但马克思偏偏要断言:资产阶级发明、採用机器的动机,只是为了更多地剥削榨取工人的血汗(请参看《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篇),其笔法如此,可算偏激得恶 毒。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马克思断言: 6park.com 6park.com大 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併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一目了然的。但是生产力的这种提高,并不是靠在另一地方增加劳动消耗换来的,这 一点却绝不是同样一目了然的。象不变资本的任何其他组成部分一样,机器不创造价值,但它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它所生产的产品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卷(即《资本论》第1卷)第424页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是 谁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併入生产过程”,亦即“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功归谁,马克思决不肯查究,因为一查究就暴露出在大工业生产中,资本家其实付 出了巨大的劳动,这将沉重打击、摧毁马克思的“资本家不劳而获”的推断;再有,“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什麽意思?难道不是使工人减少劳力支出而又增加産 品出産吗?本文无意节外生枝全盘清算马克思之谬误,在此,我们要探讨的是马克思的斩钉截铁之言:机器不创造价值!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土 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使用价值是否只是被保存或“转移到它所生产的产品上”,论证很烦难,意义也不大,姑且置之不论,留待别人来考证,笔者现在只对机器 设备(即大、小机器等等)予以论证,即论证机器设备的价值是否只是被“保存或转移”而不创造价值。由于生产的飞速发展的最重要最根本的要素是机器的飞速更 新而不是土地及原材料的使用,倘论证出机器设备能够创造价值,而且它创造的价值比工人创造的价值多得多,马克思的剩馀价值学说也就穿崩出一个天大漏洞了。 6park.com 6park.com要论证机器设备的使用不只是被“保存或转移价值”,机器设备能够创造价值,笔者认为最佳切入点如下: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一个个体劳动者甲(可以是一般工人,也可以是一个不雇工人的小老闆)以手工操作平均每天生产一件产品(为免计算烦难,材料、灯油火腊等费包括在内,这不会影响计算式),60天将生产60件产品。 6park.com 6park.com当 劳动者甲用400件产品的价钱购买一部机器,又用100件产品的价钱购买供机器运行60天的机用品如燃料、机油等损耗物之后,他平均每天生产十件产品,因 操作机器他出力比以前手工操作少了,请问其中的价值该如何计算?在实际中,劳动者甲60天将生产600件产品,为方便比较,姑且假设他探亲访友偷情勾女停 工4 天,60天才共生产560件产品。 6park.com 6park.com前后对比,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这个“机器”不能创造价值,其自身的价值只能被“保存或转移” 至新产品中,亦即这个价值400件产品的机器的价值,在第60天已被“保存或转移”完毕,其计算公式如下: 6park.com 6park.com560件产品减去劳动者甲手工操作60天即可生产的60件产品 再减去价值100件产品的燃料机油等损耗物,即等于400件产品,机器的价值就已被“保存或转移”完毕,它就必须报废,它如果仍不报废,死不悔改地让人继续操作运行,该机器显然就太对不起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伟大的、革命的理论,即太反革命了。 6park.com 6park.com在 实际中,该机器会被坚决地、死不悔改地操作60天的10 倍,甚至100 倍。在这方面无产阶级屁颠屁颠紧跟资产阶级,而且比资产阶级更百倍千倍丧心病狂地反“科学”、反马克思主义。据极具公信力的杨继绳揭露:重庆钢铁公司有两 台蒸汽机,是清末张之洞为汉阳兵工厂从英国引进的,一台是1905年造;另一台是1887年造。这两台蒸汽机至1982年仍在运转。 6park.com 6park.com设 备的使用价值被“保存或转移”,通常的说法是设备折旧(或机器折旧),用学术字眼来说,则是设备的再生产,或机器的再生产。机器设备的使用期多长,难以准 确确定,但购买机器设备的价钱却可以确定,所以机器设备的价值被“保存或转移”可以以假定来确定,马克思就正是如此做的,请看: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如 果我们考察某个这类的劳动资料从进入工作场所那天起到被扔进废品库那天止发挥作用的整个时期,就会看到,在这个时期中,它的使用价值已经完全被劳动消耗 了,因此它的交换价值也完全转移到产品上去了。例如,一台纺纱机的寿命为10年,在10年的劳动过程中,它的全部价值就转移到10年的产品上去。” 6park.com 6park.com ──《资本论》 第一卷p229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根 据经验可以知道,一种劳动资料,例如某种机器,平均能用多少时间。假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只能持续6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 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一切劳动资料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 是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 6park.com 6park.com ──《资本论》 第一卷 p230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衡 之实际,任何人(包括资本家、个体劳动者、超级纯正的无产阶级党团)购买一部机器,着眼点都是该机器可创造出比它的价值多得多的价值。不错,它的价值是通 过转移到新产品中来体现,但问题在于它不是如马克思所说的百份之百地转移它自身的价值,而总是百份之一千、百份之一万、甚而至百份之十万地转移它自身的价 值,这个超出百份之百的价值转移,怎可以都说成是工人所创造的剩馀价值?在此强调机器没有劳动者开动就不会运转,因而机器不能创造价值,是奸伪的,因为操 作先进机器,10 个工人工作1小时,其产品可等于甚至可多于操作落后机器的100个工人工作10小时,前者10 个工人摸着良心,敢宣称其每人出的力是后者100个工人每人出的力的百倍吗?如敢卑劣地像现今的五毛党般宣称,则请问:当一个老闆自已操作更先进的只需一 个人操作的机器,其产品等于甚至可多于操作落后机器的100个工人尽力工作,这个老闆又剥削榨取了谁?这不是笔者砌词诡辩,事关现代机器正向少人操作、乃 至无人操作的方向大步迈进,这一趋势令工人阶级的劳动作用越来越少,工人阶级队伍也越来越萎缩(这一点把马克思的工人阶级队伍只会越来越大的断言打得粉 碎)。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其 实,大机器在使用过程中的这种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比之雇佣工人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更为明显,购买一部机器付出的钱,比购买一群雇佣工人的劳 动力贵得多,亦即资本家要更慎重地审视大机器这一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被吹嘘为穷尽资本主义社会秘密、掌握了科学的、伟大的马克思,没理由看不到这一 点。他是真的看不到还是已经看到却刻意隐瞒?看《资本论》 第 一卷第十三章可知他看到了,而在《资本论》 第二卷中,作为经济学者,他更被迫白纸黑字写出了“大机器的运作可以创造财富”,工人的“劳动不再是财富的巨大源泉”这么一段话,这一段话,其实足可以炸 燬马克思的剩馀价值学说了,但他行奸使诈,把“价值”二字改换为“财富”,他也就仍然可以一口咬定不放:只有雇佣工人的劳动才能创造出商品价值,为此穷人消灭富人,土匪恶棍式抢掠全世界有理。 6park.com 6park.com[为免节外生枝,扰乱本文的论说理路,马克思该段足可以摧毁马克思剩馀价值学说的文字,在此只能从略。有兴趣欣赏马克思如何荒谬者,请细看本文注析➒。]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要 指出:说机器能创造价值,在学术上可算兹事体大,因为古典经济学前贤如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就认定“劳动创造价值”,要推翻他们的研究谈何容易,也脱离了 本文题旨,我们只宜去繁就简来谈,从学术上看,说机器能创造价值,会令我们陷入概念的混乱之中,因为价值者,必要有一个价格形式,比如说一件物品有价值, 通常要说它值多少钱,倘我们说机器创造了商品价值,亦即等于说机器令商品增加了多少交换价值,但很诡异,在现实中,每当机器生产令一件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减 少,其产品必定降价出售,人类劳动减少几倍,往往产品就逐渐降价几倍,(这一点从手錶、电脑、手机的发展、普及,价格越来越低廉表现得最为明显。)所以说机器创造了商品价值看去很荒谬,我们似乎只能说机器生产必定减少了每个商品的价值。其中诡异在哪里?我们来看下列图表: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以资本家周恶死领导的工人当家作主电脑主机板 生产厂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1995年生产286级主机板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2005年生产i3级主机板 6park.com 6park.com旧机器 100人厂 每日 生产100件产品 6park.com 6park.com新机器 100人厂 每日 生产1000件产品 6park.com 6park.com100件产品内含人类劳动时间100人1 日 6park.com 6park.com1000件产品内含人类劳动时间100人1 日 6park.com 6park.com每件产品内含人类劳动时间1人1 日 6park.com 6park.com每件产品内含人类劳动时间1人0.1 日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请 不必理会在2005年时1995年的产品己淘汰出市场,我们只需注意价值问题。即使新机器生产的产品比旧机器的产品更先进,更耐用,但按照马克思推演、阐 发的商品价值规律,新机器1000件产品的总价值也只等于旧机器100件产品的总价值,因为两者的内含人类必要劳动时间相同。所谓的诡异,就诡异在这裏。面对这极明显的荒谬,你将何言以对?比如硬逼你认同1000件i3级主机板的总价值只等于100件286级主机板的总价值,恐怕你会被逼至发疯。 6park.com 6park.com面 对这极明显的荒谬,笔者经反復思索、权衡,觉得把古典经济学前贤发现而由马克思加以阐发的商品价值规律认定为荒谬,予以抛弃,未必恰当,因为这一规律发现 不易,确实有意思,确实能反映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比如图表所示:新机器的产品必定会降价,理论上新机器生产的单个产品价格有着向旧机器的单个产品价格的 1/10下降之趋势,原因就是该单个商品内含的人类劳动量减少了90%。但这一规律也明显有缺憾:它反映不出在等量的人类必要劳动时间内商品可十倍、甚至百倍增长的问题。既要认同商品价值规律,又要正视新机器的产品比旧机器的产品多百倍而且品质更优良的事实,怎麽办? 6park.com 6park.com还能怎麽办呢?我们没理由削足适履,我们只能认定:商品价值规律可助我们在了解二十世纪前商品价值产生的源泉以及商品价格变化之原理,但它并非絶对真理,以它作为神圣法则全面统管、专政政治经济学的一切领域,是极其荒谬的。 6park.com 6park.com学者应克復在他很用心写出的《告别马克思主义》书中,建议承认以高精尖技术发明的机器能够创造价值,笔者顺从其意见而苦思冥想过,要调和矛盾,大概可 以把机器创造的价值,改称为 “人类特异劳动创造的价值”,计量其价值量之尺,可称为“人类特异劳动时间”。 由于机器只须每天添加燃料、机油、监察维修(机器的折旧费在会计上总是单独另计),不必像人似要每天吃饭做爱看戏进修……亦即把“人类特异劳动”( 即机器劳动)再生产出来的价值(即费用),总比人的劳动力再生产出来的价值(即费用)低,为此,当我们把人类劳动计量单位定为1,大可以把“人类特异劳 动”计量单位定为0.7,如此一来,概念的混乱立即烟消云散,商品价值规律立即又见效了。具体计算法可使用上图:新产品i3级主机板在市场上絶不可能降价 至286级主机板的1/10,它稍略降价,即大约上市二年就会被i4级、i5级主机板淘汰出市场,因而它的内含人类劳动时间0.1+“人类特异劳动时间” 0.7日,应该共约近1人0.8日,为此,上图表右边,在每件新产品内含人类劳动时间1人0. 1 日之下加列一行:每件新产品内含“人类特异劳动时间”0.7日,显然 就贴近新产品i3级主机板上市的绕着其价值上下浮动的价格,也如实反映了社会财富的十倍增加。(这里的“人类特异劳动时间”0.7日,只是笔者想当然的假 设,不可能精准确切,马克思主义者如要挑剔,敬请先去挑剔马克思的100%、200%的“剩馀价值率”,那是更百倍的 “想当然的假设”,即荒诞无稽的假设。) 6park.com 6park.com 人类特异劳动创造的价值(即机器创造的价值),絶不可以称为雇佣工人创造的剩馀价值,那是明白如火的。 6park.com 6park.com再有,笔者把机器创造的价值,假设为“人类特异劳动创造的价值”的0.7日或0.8日,也失之粗疏,很难较为合理地定量,即仍会造成概念混乱而严重冲击有重大意义的价值规律。笔者想来想去,总觉得还是放弃机器能创造价值这一假设,亦未尝不可,事关价值规律本身,只注意商品的交换价值如何产生、如何变化,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则是完全撇除不计不理的,亦即大机器生产令产品 (或商品,即社会财富) 如何百倍、千倍地增加,并不冲击价值规律的存在。我们若要计量机器如何令商品百倍、千倍地增加,似可以另定一条暴富规律。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当我们承认机器能按它的主人意志创造价值,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全社会财富等同无产阶级被剥削的剩馀价值,显然就是太颠倒黑白、太恐怖的骗世谎言了。机器设备由谁发明、创造、拥有?正解应该是资产阶级(按列宁的阶级划分法,科学家、工程师、具发明天才的工人等,应划入资产阶级,因为他们的劳动方式、劳动时间与普通工人完全不同,他们的收入又远远高于普通工人,即不受劳动力价值规律制约) ,无产阶级请不要卑鄙地贪天之功为己功。 6park.com 6park.com其实,我们肯直面现实,肯盯视马克思、恩格斯上述名言高屋建瓴地深入一想,很容易、极简单就可看出马克思的“全部社会财富都是无产阶级的血汗”之见,是何等荒谬、疯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