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百家论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综述:反潮流不走英美道路的德国 (25)
送交者: liuyuanfangke1[☆★★声望品衔12★★☆] 于 2024-10-13 23:07 已读 1417 次 1 赞  

liuyuanfangke1的个人频道

25 德国历史---战争与灾难|为什么德国军队在二战中那么能打?   

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正式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人类历史上强度最大、灾难最重的一场战争。德国犯下了很多骇人听闻的罪行。不过,从纯军事的角度来说,德军的战斗力也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差不多横扫整个欧洲大陆。而且德军在战场上的阵亡人数远远少于盟军,西线是这样,苏德战场更是这样。几年前,俄军总参谋部一位军官和我聊起这段历史,他很坦率地说,二战中德军的战斗效能一直高于苏军。苏军后来进步很快,而且后来的反攻战役里,苏军的兵力、火力都形成压倒性优势。但即使这样,双方的战损比仍然达到二比一,也就是苏军要牺牲两个人才能消灭一个德军。他最后加了一句话:"我们的胜利啊,就是靠人命填出来的。"说句实在话,这些史实我都知道,但听一俄军军官亲口这么说还是挺触动的。

好,问题来了:为什么二战当中德国军队那么能打?要知道德国军队人数没对手多,武器装备实际上也不占优势。我们印象当中那些装备精良的德军,主要是在电影上。那些先进的豹式坦克、虎式坦克都是到战争后期才出来的,而且产量一直没上去。德军的后勤运输还常常靠马拉,和美军的根本没法比。那德军这种强悍战斗力背后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不少军事专家给出了这么一个答案:因为德国军事思想先进,创造性地把坦克、装甲车集中使用,搞出一种新的作战模式,那就是闪击战,或者叫闪电战。这种解释特别常见,但是我要告诉你,它并不完全对。为什么呢?很简单,闪击战是进攻作战,用它来解释德军在二战初期的胜利是可以的,但是1943年以后德军转入防御,照样打得很好。这就没法再用闪电战解释了。 6park.com

说到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战争是系统之间的较量,决定胜负的是系统的整体优劣。这都是硬碰硬的东西,没有武功秘籍,也没有什么一招制敌。换句话说,德军之所以二战当中如此强悍,是因为它的系统效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那怎么理解这个系统效能呢?这就得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起。

德军在一战中应该说打得不错,但最后崩溃战败。战争结束以后,德军虽然被制裁,但没有闲着,马上深入反思自己在一战中的经验教训。我们一般把从一战到二战的二十年称为战间期,两场大战之间的时期。德军内部的反思提高可以说贯穿了整个战间期,德军战斗力的飞跃就是这二十年反思提高的产物。

那么,德军到底做了什么呢?首先我要说一点,这一场反思并没有推翻原来的系统,而是肯定了德军的整个大框架。在保持这个系统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德军主要改变了三样东西:

第一,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人,更确切地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知道在以前的欧洲国家,军官很多都是贵族出身,士兵基本是平民出身。这两个身份之间是有很大鸿沟的。德军的情况也是一样,从普鲁士到德意志帝国,军官特别是陆军军官主体都是贵族,所以他们要和士兵保持一种距离感。但一战结束以后,德军就反思这样不利于部队的战斗力。那怎么办呢?搞官兵一致。这样一来,德国军队就和英国、法国的军队不一样了,显得很特别。

有一位德国国防军将领叫梅林,在他那本《闪击战》的书里面记录了一次经历。说他有一次去参加英法军官的活动,吃饭的时候,他就和自己的司机在一个桌上吃。但英法军官觉得太惊讶了:你一个堂堂的将军怎么可以和士兵在一张桌上吃饭呢?但梅林说,这在德军里面再正常不过了。你看,这就是德军的特殊方面。

再说到称呼,德军内部有一个很普遍的叫法,叫"Kamerad"。听起来很像英语里面的"同志"(comrade),但是准确的翻译它不是同志,而是战友。这种称呼不分上下级,显示的也是官兵一致。当然,最重要的官兵一致不是在生活上和称呼上,而是在战场上。二战期间,德军的军官非常强调身先士卒,在战场上一句常用的话就是"跟我上"。所以,德军军官的伤亡率特别的高。

说到这里,你就明白了,战间期德军反思提高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把内部人际关系模式给改了。这个对战斗力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

再看第二点:重新强化德国军事传统。德国军事传统是什么?很多人都觉得德国人很严谨、刻板,他们打仗厉害一定是因为事先严密计划,然后一丝不苟地执行,而且绝对服从上级命令。对不起,这完全是误解。

从普鲁士到德意志帝国的传统军事文化恰恰相反,特别强调部队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认为军人严格执行命令和对上级提出质疑根本不矛盾。德军军语里面有一个特别能体现他军事传统的词,叫"委托式指挥"。什么意思?就是交代下级任务的时候只讲"我要实现什么目标",至于怎么来完成,我不管,你自己去想办法,充分发挥你的主动性。

但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军这种传统已经有所丢失,他们作战也开始越来越程式化。所以德军战后反思就认为必须把传统重新强化起来。那具体怎么做呢?德军抓的是一个关键环节:作战条例。说白了就是作战的应用手册。德军实际上把自己的军事传统,包括对一战的反思,都从理念层面落到具体操作上。

讲到这里,我必须提一下1933年出台的《突击与防御》陆军一般一程部队指挥。如果你现在去问一德国军官,德国军事传统最浓缩版的体现是什么,他百分之百都会说是这部条令。一位德军准将还曾经跟我说,到现在为止,这部条令还是他们的军事圣经。我再告诉你,美军1955年陆军条令被称为二战以后美军的条令之母,实际上内部条令百分之七十都是抄德军1933年的条例。

那有关德军这部条例,我没有时间详细介绍了,只能告诉你,这一部条例的核心就是强化德国那高度强调自主性和灵活性的军事传统。比方说开篇第一条,我给你念一下:"战争是一门艺术,是建立在科学原则基础上的自由创造性的活动。它对人的个性提出了最高要求。"你看,这一条就特别哲学,实际上就是强调要把人的因素发挥到极限。

我这里插一句,类似这种很哲学的还有好几条。美军在抄这部条令的时候把这些统统删掉了。为什么呢?这太德国了,美军认为他们的官兵理解不了这样的话,也不需要理解。另外,德军这部条令里面还有很多操作性的东西,比如明确规定上级对下级的命令不能过细,完成作战目标的具体途径应该由下级自己来定。这是什么?这就是把我上面说的"委托式指挥"给制度化了。再比如,它规定每一级指挥员必须站在上一级的角度来考虑作战。什么意思?就是强制要求你从更大的一个视角看问题,要求你有主动性。

可以这么说,1933年这一步条例的核心就是打碎那种程式化的思维模式,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规范和要求,把人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力推到极限。要知道这一步条令出来以后就发放全军,德军从上到下的教育和训练都以它为指正。所以你也可以理解,按这一步条令反反复复打磨出来的德军,大部队也好,小部队也好,在战场上往往比对手更加积极、灵活,而且都有一种把自己的能量激发到最大限度的倾向。

这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团队文化的升级。那战前期德军做的最后一点改变是战法上的改变,也就是创造性地搞出了一些新战法。这里面最出名的当然就是闪击战。实际上后来德军转入防御以后还创造了一些特别有效的防御战法。但我这里要强调一句,没有前面两条作为基础,新的战法再好也发挥不出威力。关于德军的战法,特别是闪击战,资料很多。这里推荐美国军事历史学家James Corum写的《闪击战的根源》,这个是我看到过的写闪击战题材最好的一本。可惜没有中文版,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来看一眼。

讲到这里,你也清楚了,二战德军的战斗力之所以如此强悍,秘密就在于二十年战间期那种深刻的反思提高。通过对人、对团队文化、对战法的一系列精心打磨,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升级。实际上,一支军队也好,一个团队也好,战斗力的生成都是一个硬碰硬的系统工程。这里不存在灵丹妙药,也没有武林秘籍。

最后给个思考题:德军战斗力建设的例子对你有什么启发?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感想。下一讲我要开始进入战后德国,我想带你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德国会被分裂,甚至成为冷战的地标?我们下一讲继续。

喜欢liuyuanfangke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liuyuanfangke1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百家论坛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