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百家论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综述:反潮流不走英美道路的德国 (24)
送交者: liuyuanfangke1[☆★★声望品衔12★★☆] 于 2024-10-12 21:58 已读 1974 次  

liuyuanfangke1的个人频道

24  德国历史---战争与灾难|纳粹德国“经济奇迹”到底是什么 

二战以后,有一位西方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个德国人。他们的职业、个性都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怀念发动战争之前的纳粹德国。主要理由就是那个时候德国经济发展,大家有工作,不用担心失业。后来被判为战犯的德国名将古德里安在他的回忆录里也说,德国在希特勒统治下取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其中一项就是失业不见了。

实际上,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那就是从纳粹上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那段"纳粹经济奇迹"。这是我们书上一般说的很少的。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前面两讲说过,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冲击特别大,经济一落千丈,失业人口达到六百多万。但纳粹上台以后仅仅五年,德国经济好像彻底变样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一倍,失业人口降到100万以下,整个国家的失业率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面最低的。而且纳粹政府大力推行社会福利和保险,还组织大批民众参加带薪休假,给人感觉德国一下子变得欣欣向荣了。这个就是"纳粹经济奇迹"。

你也可以理解,不光很多经历过这段时间的普通德国人怀念,后来很多人对此也是津津乐道。但问题是,这个经济奇迹到底是什么?希特勒是怎么做到的?这对了解纳粹德国这段历史非常重要。我们就来看一下。

这段经济奇迹里面最突出的部分就是消灭失业。纳粹非常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够上台,主要就是因为魏玛共和国没能解决失业问题。所以希特勒上台以后第一次广播演讲就对全国老百姓说,要对失业展开全面进攻,而且给出了时间表:四年解决失业问题。

那具体怎么进攻呢?最明显的就是国家推出大规模的公共基建项目,特别是全国高速公路网建设。这里我插一句,高速公路网建设纳粹政府本身就非常看重,希特勒还亲自规划。这些高速公路网到现在德国人还在用。这些项目推出以后,政府还规定尽量不要用机器,这样大量的失业劳动力就被吸收过来了。然后再扩大国家和纳粹党官僚机构,国家公职人员增加一倍。当然还有扩军,几十万年轻人参军。这些啊,都在消灭失业。

同时,纳粹还发明了一个奇招,那就是婚姻贷款。什么意思?就是年轻男女结婚以后,国家给他们一笔贷款。如果女的结婚以后不上班,而且生满四个孩子,那这笔钱就不用还了,相当于国家送的。这样一来,不光刺激了人口出生率,更重要的是原来女性的工作岗位空出来了,正好用来解决失业问题。那问题来了:女性的失业算不算失业?当然不算。所以你看,纳粹上台以后主要是通过国家来提供就业。不过同时,他的失业统计方式和原来不一样,所以这个消灭失业的成就实际上是有水分的。

但有水分在这里并不是大问题。关键是上面讲了纳粹解决失业问题的各种办法,你会发现他们百变不离其中,那就是国家给工作,国家发工资。说白了,都是国家往外拿钱创造就业。问题是,德国有这么多钱吗?当然没有。要知道希特勒还要准备打仗,还要扩军,那也很费钱。那国家的钱根本不够,怎么办?

这就要说到一个人,叫沙赫特,纳粹德国帝国银行总裁兼经济部部长。这个人是个金融奇才,国际上人脉也很广,和美国华尔街那帮金融家很熟。所以他就跑到美国,帮纳粹德国拉来了很多贷款和投资。但是这只是他做的一小部分事情。更重要的是,沙赫特搞出了一套特别的财政体制,帮国家筹钱、省钱,硬是做了几年的"魔术师"。

比方说,德国要和其他国家开展贸易,特别是要进口重工业原材料,但又不想花那些宝贵的外汇。所以呢,沙赫特就和几十个国家签订了一种清算协定。细节就不说了,你只要知道这种被叫做"沙赫特协定"的东西,本质上就是一种物物交换:从那些国家进口原材料,然后给他们德国的工业制成品。你看,这样事情办了,又把钱省了。

但光省钱还不够,沙赫特还得想办法变出钱来。比方说,他发行了一种特殊的贸易汇票,一般管它叫"梅福票"。这个汇票由国家担保,由帝国银行(也就是纳粹德国的中央银行)来保证贴现。企业特别是军工企业之间的贸易就用它来支付,不需要用钱。这个听起来很有点技术含量,但是我告诉你,这种"梅福票"实际上就是政府做担保的白条,而且市场上还默认流通,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钱。沙赫特就是通过这种办法去往德国经济里面注入流动性。说白了,和开印钞机加印钞票没有大的区别,只不过副作用来得慢一点。

但是沙赫特明白,上面这些做法可以缓解一时之急,时间长了肯定不行。国家开支越来越大,有的历史学家说这是因为希特勒扩军备战。其实不光是军工生产,整个纳粹德国的经济都是靠巨额投资来刺激的,还有基建、住宅、农业都是这样。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的速度跟不上国家开支的速度,那就只能赢吃卯粮,搞赤字经济了。

那这赤字有多大呢?我跟你说个大概:1932年,纳粹上台前一年,德国财政还略有盈余。1933年纳粹向失业宣战以后,财政赤字就上升到将近8亿帝国马克。四年以后,1937年,国家已经有了破产的迹象。到1938年,赤字上升到95亿帝国马克。什么概念?国家收入只有开支的一半。这样超高额的赤字运转已经就是饮鸩止渴了。到这个时候,沙赫特已经没什么办法了。

他知道这样下去,德国只能靠印钞机来解决钱的问题,最后肯定会再次引起恶性通货膨胀。但是纳粹政府还有最后一手,就是明抢。受害人当然就是那些犹太人。现在经常有人问希特勒为什么这样反犹。实际上,纳粹德国的反犹动机很复杂,既有政治考虑,也有经济考虑。其中经济考虑就是掠夺犹太人的财富。

就在1937年德国有破产迹象的那一年,希特勒的反犹一下子升级,开始强行逼走犹太人,让他们离开德国。当然,想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净身出户。德国政府设了各种非常严格的限制,犹太人离开时候很难带走多少财产。到1938年,那就更直接地抢了。那年发生了著名的"水晶之夜"。这个名字听着很浪漫,实际上是全国性的破坏、抢劫犹太教堂和犹太人店铺和家庭。因为到处都是砸碎的玻璃,所以呢叫做"水晶之夜"。在这个以后,纳粹政府就开始直接没收犹太人财产。总共没收了多少呢?估计总数在80亿马克左右。

但是德国犹太人再有钱也只能抢一次,解决不了多少问题。1939年1月,沙赫特率领帝国银行整个董事会给希特勒写了一封信。我这里给你念几句:"国家开支无限制的扩大,摧毁了想让国家预算有序化的任何努力。尽管极力增加税收,这种无限制的开支还是将国家财政拖到崩溃的边缘。"你看,意思非常明确:彻底没办法了。

到这个时候,纳粹德国已经不可能停下来。只要一停,那前面的经济奇迹就会很快破灭。那怎么办呢?只有一条途径,就是发动战争,去别的国家抢。我这里插一句,我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但你要知道,希特勒本来计划最早最早1940年发动战争。1939年的时候实际上德国的战争准备还没有做好,但是也只能打了。所以你看,一定程度上正是纳粹德国所谓的"经济奇迹"迫使它不顾一切地发动战争。

那我们下一讲就来讲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都知道德军非常能打,不过呢不是因为装备武器精良,甚至武器还没有优势。那是因为什么?我们下一讲来探讨。

喜欢liuyuanfangke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liuyuanfangke1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百家论坛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