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德国历史---德国的统一与崛起|德国工业如何实现赶超?
德国统一以后实现了快速崛起。这个过程当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德国工业的赶超。以当时最具指标性质的钢产量为例,德国统一的时候钢产量不到世界老大英国的一半,后来超过英国一倍还多。德国整个工业规模仅次于美国,更重要的是德国在主要新兴产业里都处于领先地位。比如说化学,当时很重要的一块内容是工业染料,德国产量占世界的90%。再看电器,美国一开始领先,但德国后来居上,产品占世界市场的50%。再看光学工业,比如说镜头,当时优质产品100%来自德国。到今天,德国蔡司还是世界大牛。所以德国工业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赶超,而是重新确立一种全面的产业优势。那这些成就花了多长时间呢?也就是40多年。
所以你不难理解德国工业赶超会被人们称为一次奇迹。那么这个奇迹怎么来的呢?你肯定听到过一种说法,说因为德国人特别严谨细致,所以技术工业这些事情做起来很厉害。我这里想说的是,用所谓天性来解释历史现象非常不靠谱。德国工业也经历了假冒伪劣、粗制滥造的阶段。当时英国还立法要求德国产品必须打上"德国制造"的标签,好让大家区别。所以"德国制造"一开始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后来才成了高质量的代名词。
那德国工业奇迹究竟怎么来的呢?我这里给你列举一些主流的研究观点,可以归纳为几个红利:
1. 最大的当然是统一红利。德国统一形成了国内大市场,实现了资源整合。
2. 时期红利,就是德国统一的时间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好实现腾飞。
3. 关税红利,就是说在德国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德国放弃自由贸易,实行高关税保护工业,所以德国工业得以顺利发展壮大。
4. 还有人说到战争红利。什么意思?德国统一是打败法国才实现的。而法国战败以后割地赔款,割出去的洛林原本是法国著名的铁矿区。赔款总额是50亿法朗,什么概念?有人换算过,相当于7.2亿两白银,比近代中国最大的一次赔款——庚子赔款还要再多出60%。这些当然推动了德国工业发展。
那这些分析对吗?全对。但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没能解释德国工业化最主要的特点。什么特点?你可以比较一下德国和美国,他们的工业化都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但抓住机遇的方式、路径差别特别大。美国工业化是往横向发展,靠区域布局、系统管理这些方式把自己的资源优势、规模效应充分发挥出来。但德国不是,他走的是一条纵深发展的路子。换句话说,就是靠技术生发。你就看德国企业像西门子、博世、克虏伯、蔡司、戴姆勒奔驰这些大牌公司,一开始都是靠技术创新、靠专利,后面的发展壮大靠的也是技术突破和加强工艺。
那为什么德国工业化会走这样一种纵深发展的路子呢?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资源禀赋。德国在欧洲也算一个大国,但是它的自然资源也好,人口也好,和美国是没有办法比的,规模效应那条路走不通。那德国的优势是什么?就是教育水平。我前面提到过普鲁士在耶拿战败后搞的教育改革,那场改革太关键了。它不光是普鲁士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提高,而且对技术工人、工程师的职业培训也在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科学精英的能力越来越厉害。我还要告诉你,这一场改革搞起来以后很快就扩散到其他德意志邦。实际上整个德意志地区都受益。
举个例子,从重大发现来看,德意志地区以前一直不如英国和法国。但教育改革20年以后,也就是一代人的时间,德意志地区的重大发现已经超过了英法的总和。再过20年,到统一的时候,德国的重大发现数量已经超过英法50%。你看,这样的人口教育水平,这样的科学水平,走突出技术创新的纵深发展路子当然是最适合、也最能发挥德国优势的。
但是,这还不是全部原因。你如果仔细看一下这个过程,会发现德国工业化那种纵深发展的路子并不完全是自然形成的,国家有意识的推动是一个关键因素。换句话说,前面我一再提到的普鲁士国家主义在德意志帝国这个新框架里面一样显示出来。我这里插一句,这是德国工业化和英国、美国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区别。
那国家是怎么起作用的呢?简单地说就是推动科学研究和高新科技的应用。以宰相俾斯麦为例,他是容克地主出身,对新的科技可以说一无所知。据说他曾经问过他的孙女:"电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不过这个一点都不妨碍他用国家的力量来推动科技。当时有人就提出来说,德国大学虽然厉害,但主要是基础科学上的突破,和企业具体的工业生产还是有一个断层。结果呢,帝国政府马上成立一系列的科研机构,主要就是发展应用科学,把大学和企业连接起来。
那主要有哪些机构呢?比较著名的有国立物理研究所、国立化学研究所、国立机械研究所。你看这些领域正好是德国新兴工业的发展方向。换句话说,国家在设这些科研机构的时候,实际上工业发展的大方向都已经画好了,德国企业往这个方向努力当然是事半功倍。
当然了,科技发展更重要的还是制度环境。德意志帝国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最典型的就是他1877年推出的专利制度。你可能会觉得这有什么稀奇啊,英国早就用专利制度来刺激技术创新,这种例子太多了。但是你要知道,同样是专利制度,德国1877年的专利制度就比英国的效果好得多,是德国工业打败英国工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专利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发明创造,一般认为越严越好。但是德国的专利制度故意比英国宽松。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英国专利制度针对产品,但德国的是针对方法、技术。什么意思?比方说吧,英国科学家制造了一种化学产品,而且申请了专利,那别人不买他的专利就不能生产这个产品。德国不一样,新的化学产品出来以后,你如果用他的技术来生产当然受限制,但是如果你另外发明一种方法,那就没事。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区别。德国这种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刺激明显更大。一旦有新产品出来,大家都去想方设法找新的生产技术,再去申请新的专利。这就造成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1877年以后,德国企业开始大量雇用科学家,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为什么?创造自己的专利技术,搞专利竞争。这样一来,企业自己的研发能力就迅速上来了,和前面提到的国立科研机构和德国大学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德国是第一个形成这种能力的国家,这是它工业化可以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核心能力。但是请记住,这种核心能力还是国家促成的。
到这里,德国工业如何赶超基本上讲完了。我最后总结一句:在德国工业化过程中,国家一直像一个大家长一样监护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很多关键的事情是由国家推动的。这种国家主义在普鲁士的时候就是这样,在新统一的德国还是这样。看德国历史的时候,这是一条特别重要的线索。
好,讲完德国的工业奇迹,接下来要讲德国陷入到了一个困境,而且几乎是所有崛起中的大国都要遭遇到的困境。那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下一讲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