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街头的征兵广告,主要靠高薪水来吸引一批穷人。
6park.com莫斯科河畔的烟花与拍照的女子,很难让人联想到前线数十万大军正在激战。
纵观历史上国家之间的战争,以弱克强的例子比比皆是。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国家通常都有一个类似的特征——强大的国防动员机制。
国防动员机制除了表面功夫外,其内在核心逻辑是民族大义的认同感,即需要有相当高比例的“核心人口”。
很多时候,外界所认知的“强国”不一定真的是“强国”,或许仅仅是“大国”而已,大而不强。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下面套用金庸小说的理论做一些解释。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高手内力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深厚,另一个是精纯。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任我行的“吸星大法”可以吸来很多内力,看起来功力深厚,虐菜唬人的时候也很好用,可一旦到决生死时却bug多多。
鸠摩智是同样的道理,他在自身内力的基础上叠加了小无相功,相当于两股等体量的内力强行融合在了一起,1亿白人+1亿黑人,很容易出问题。
与上面两位不同,乔峰的内力是少林正宗,或许深厚不如二人,但却极为精纯。
精纯这个维度的重要性在与二三流选手过招时很难展示出来,不过当顶尖高手彼此交锋时,却会成为关键的胜负手。
6park.com行文至此,聪明的读者朋友会马上联想到:从罗马共和国发展到罗马帝国,不就有一点“吸星大法”的意味在吗?
地域虽然更加庞大,人口虽然更多,但认同感却很低。
原核心民族的参军意愿与牺牲意愿大幅下降,主要靠新并入的外夷负责征战。
一旦国家的军事力量形成纯“职业兵”模式,那么职业兵损失掉之后很难迅速补充的问题便会随之而来,毕竟普通民众认为军营与自己十分遥远。
这个问题绝不仅仅是罗马帝国的个例,而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经常出现并困扰帝国的难题。
像今天的俄罗斯,普通俄国青年对于参军的意愿非常低,以至于普京都要靠车臣人、中亚人去打仗。
车臣人和俄罗斯人历史上是一种什么关系,想想难道不觉得心惊胆寒吗?
6park.com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任何一个政权和民族,都需要具备一种随时应对“乱纪元”的能力。
换句话说,和平年代里大家可以尽情的去追求环境保护、花花草草、小猫小狗,可是尽情的鄙视嘲讽“斯大林兵法”,但最好还是要在兜里偷偷揣一本,甚至偶尔拿出来练习一下。
一旦到形势比人强的时候,它是临敌制胜的一手绝招。
尤其是对于历史上多灾多难的中国人,这套舶来的东西我们并不陌生,过去曾经用过好几次。
虽然副作用巨大,但却屡试不爽。
6park.com本篇的最后,让我们给《如何赢下一场战争》补齐结尾。
罗马灭亡迦太基六百多年后的AD455年,来自北非的汪达尔人渡海攻陷了罗马城。
在为期十四天的大屠杀里,西罗马帝国皇帝身亡,罗马千年文物毁于一旦,全城从此成为废墟。
后人将“汪达尔人”(Vandalism)作为一个单词,意为“大屠杀”。
讽刺的是,渡海而来的汪达尔人恰恰是从当年的迦太基一带出发的。
西罗马帝国经此劫难元气大伤,很快走向灭亡,此后西方世界陷入了长达1000年的漫长黑暗年代,几乎所有人都是文盲,直到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