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之殇-转" 徐令予"部分序言里的文字
中国的第一个量子通信工程项目—京沪量子保密通信干线在2017年完工,接着又建了京汉、汉广、武合等干线项目。5年多过去了,这上万公里的量子通信工程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转眼已成烂尾楼。”没有付费用户的这些“量子通信”干线连日常的运行维护费用都要靠政府财政支付,工程资金的还本付息根本不可能,工程全部投资打了水漂。 没有付费用户是“量子通信”工程最大的悲哀,它的危害性远较经济亏损还要严重。中国西部地区的某些高铁项目也存在亏损,但是好歹还有一定数量的乘客,铁路部门的部分亏损可以看作对乘客和高铁沿线地区的补贴。如果一项服务连免费都无人问津,那真成了无可救药的烂尾楼工程,而这正是量子通信工程今日之下场! 量子通信最伟大意义就是它毫无意义!“As Awesome As It Is Pointless.”这是国际著名的信息安全大师 Bruce Schneier 对量子通信最精辟的评价。 从科技层面来看,量子通信工程化犯的都是一些基本常识性错误,有的甚至连错误都算不上,其荒唐可笑与60年前的大炼钢铁运动可有一比。从某种程度来看,量子通信工程化其实就是新时代的又一次大跃进。 ... ... 2017年9月29日,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活动现场,“京沪干线”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的潘院士表示,目前中国量子通信技术领先国际相关技术水平5年,并将在未来10到15年持续保持领先。潘院士让人们相信中国终于在高科技的重大领域超过了美国并领跑全世界,量子通信大跃进使得中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目标超额完成。在那段时间里,全国电视网上潘院士的头像每天数十次地刷屏,这位中国量子之父俨然成了国家的英雄!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被吹上天的量子通信工程很快就坠落神坛。衡量工程项目的成败真的不需要列出许多理由,经济效益才是鉴定工程成败的核心标准。中国量子通信工程在经济效益的照妖镜下立即丑态毕露。50年前大炼钢铁产出的是无用的铁疙瘩,今日的量子通信留下的就是烂尾楼,荒唐的背后有着相同的逻辑,这几乎就成了一种宿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