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耗资100亿“搬”去东莞的12个“欧洲小镇”,才是真正被网友疯狂吐槽的存在...
也许是因为体贴员工,想要给员工们一个可以比肩国际大公司名头的“高大上”的工作环境,华为在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弄了一块1900亩的地,套用欧洲经典的建筑风格,分别仿建12个世界经典的建筑区和街区。
光听这题目就让人虎躯一震了,我们再来看看这12个建筑区的官方理念图都长什么样吧...
牛津
温德米尔
卢森堡
布鲁日
弗里堡
勃艮第维罗纳
巴黎
格拉纳达
博洛尼亚
海德尔堡
克伦诺夫
基地内还专门修建了连接各个“小镇”的轻轨,让你在华为松山湖基地,就能坐着小火车一天逛遍欧洲!
还有网友已经现场去踩点过正在修建的“欧洲小镇”们:
长相如这般
这般
还有这般...
君君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君君只觉得这尴尬感都要溢出屏幕了!请问这是郊区哪个打着“欧洲世纪园”旗号的混搭地产公司吗?
意料之中,消息一出,建筑圈内炸开了锅,网上也是骂声一片,矛头直指无法容忍的“山寨”行为以及华为高管的审美倾向。
先不说其山寨行为,在粤文化重镇东莞,一片以客家文化为主打的土地上,你为什么要搬来一组欧洲小镇?
再退一步,即使你想要打造一个东西文化交流的“友好桥梁”,想建造一批逼格超高的欧式复古建筑,那也请你用心去做这件事好吗?你可以请优秀的设计师设计一批原创的建筑物,而不是就这么照葫芦画瓢随意地模仿一下。
仰慕牛津的厚重、博洛尼亚的悠久、海德尔堡的深邃绝对没有错,开小火车也没有问题,依山傍水就更好了。问题出在东施效颦,罗马不能被复制,也没有复制的必要。
我国这些年已经冒出过太多山寨外国建筑群的新闻了。一些开发商,完全不顾设计理念与当地文化到底充不冲突、合不合适,简单粗暴地复制了一大批欧式小镇在全国各地。
苏州山寨的伦敦塔桥
惠州山寨的欧洲小镇
中国这些山寨的欧洲小镇到底是为什么会让人感到不适呢?
一是因为我们缺少那种建筑物所适合的一种文化环境。这些欧式小镇,放在浓浓的中国风建筑群里,就是有那么一丝不合群,还别说这些欧式小镇,还是有一点粗质劣造的带着“中国特色”的欧洲小镇。
山寨的欧洲小镇
其次,这些小镇,都是中国商业营销与劣质古迹模仿的拼接产物。建筑师在搭建这些建筑时,完全抛弃了设计,将原本创造的过程变为一种丝毫不费功夫的复制行为。
这就是一种按照模板填装的“模仿生产”,还造得不精致也不细致,怎能叫人提起兴致?
欧美原本的建筑
中国有修建欧式复古建筑成功的案例吗?当然有,圆明园的欧式仿古建筑就把逼格建上天了。
虽然同样是中国风里混搭西洋风,但圆明园的设计饱含了设计师的巧思,将东西方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这背后是设计师扎实深厚的审美底蕴以及多年以来受到的严格文学艺术教育。
我们如果再对比facebook,亚马逊以及谷歌的总部,就会发现,华为放弃了一次探索和突破传统科技企业总部设计理念的机会。
先看Facebook的新总部:
2015年3月启用的,占地22英亩(132亩,不到欧洲小镇的10分之一),建筑面积大约4万平方米,位于加州帕罗奥图。
由于扎克伯格希望它“不事张扬,注重成本效益”,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用是“一个简单、开放的大仓库”,这也反映了这家互联网公司开放、透明化管理的企业文化。
再看看苹果的新总部“飞船大厦”:
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只有华为欧洲小镇的五分之一。新总部大楼为环状建筑,中间是大型庭院,用史蒂夫·乔布斯生前自己的话来形容,新大楼像“一艘着陆的宇宙飞船”。
再看看谷歌正在建设的,号称“穹顶之下”的新总部:
对比这三个互联网公司的总部与华为的总部,前三者把科技创新、面向未来、追求完美的产品设计理念贯彻到总部建筑的设计中,而华为总部的设计,仿佛也如同他们的手机设计理念一般:把别人家的好东西直接拿来为我所用!
Facebook、苹果核谷歌在建设新总部的时候,都试图实现从外部设计到内部功能的颠覆,探索人和建筑的新关系。
相对而言,华为的终端总部模仿了很多国家的风格,在对规模震撼之余,只剩下一个大拼盘,完全失去了自己的风格。
有人说“华为的办公环境其实也挺好的”,即使违和感满满,也依旧有许多人在华为欧洲小镇效果图发布后大呼“很漂亮”。这就跟说“山寨手机其实也挺好用的”道理是一样的。
不知何时,我们才能捡起对自己文化的自豪,不再用自卑感打造一场场丑陋的模仿盛宴了
评分完成:已经给 艺术家 加上 50 银元!
喜欢艺术家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