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 以M1坦克为基础改进而来的M1A1坦克开始与IP M1坦克并行生产,M1A1整合了IP M1坦克所有的改进项目。这种M1A1坦克的确有不少重要改进,与IPM1、M1坦克相比,可以称之为完全不同的新型坦克。
M1A1坦克虽有多种改进,但是最重要的就是火力和装甲防护能力的增强。
总体参数坦克全长9.83米,宽3.66米,高2.37米,战斗全重57吨。
火力方面其实原本计划安装的正在研制的XM24型105毫米65倍径线膛炮,后来又进化安装其国产的120毫米滑膛炮,但最终的结果就是两种火炮均以失败告终,即使其自尊心不允许其使用外国生产的火炮(虽然M68A1型线膛炮也是引进的技术),但从结果来看,M1A1主战坦克还是采用了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RH-120型120毫米滑膛炮,据说是用出口的E-3预警机作为交换条件,真相就不清楚了。 该型炮按照其要求进行了改进,由"沃特费列特工厂"用M-256型滑膛炮开展了生产许可。
在采用120毫米炮时,M1A1坦克的弹药储放位置和填装装置作了改变。由于弹药的体积增大,其弹药基数当然有了减少,由M1的55发减少到了40发,储放位置是炮塔尾部和车体部,具体是在炮塔后尾部放置34发,在车体右侧放置6发。
M-256能使用的炮弹有:
M-829系列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M-830系列高爆穿甲弹(HEAT)。
训练用的M-831反坦克高爆弹。
M-865、M-866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M-829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防护方面在炮塔后部的弹仓上面,为了防止弹药被诱爆,安装了爆炸波排放板。
M1A1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相比于之前有了进一步的增强,特别是其炮塔前部采用了极厚的复合装甲,据资料称其厚度可达760毫米,它是将陶瓷等复合材料装入防弹钢板的装甲壳体中。坦克通常称之为"用装甲制成的箱体",那么这种坦克或许就能称之为"用装甲壳体制成的箱体"了。其内部材料可以随意更换,非常容易实现装甲材料的改进和更新。
动力和行动部分的改进有变速箱、侧传动和悬挂装置。其它方面的改进就是采用了新型的三防装置,包括空气调节器、微型冷却器、防护服和防毒面具。
火控方面换装了新型车长显示器。
1988年,M1A1HA坦克问世,它是一种采用重型装甲的增强型坦克。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强了装甲防护,在装甲壳体内装入了贫铀装甲材料。
贫铀可以称之为在制造铀燃料时燃烧后产生的铀杂质。但它不会产生核裂变和有微量的放射线。铀是高密度的元素,使用这种材料的贫铀装甲的密度大约等于钢铁的2.5倍。换句话说,在厚度相同时,贫铀装甲就不易被击穿。
采用的贫铀装甲据说是如下结构,即将贫铀装甲材料加工成钢丝状,再将其编制成毛毯状,然后用金属打包其具体情况的确难以描述,但是可以将其理解为和"凯芙拉"防弹衬层相类似的结构。
至于为何采用这种结构的问题,可能是由于贫铀难以像普通装甲板那样进行加工的缘故,或者是为了避免导致太大的重密度高, 重量就大。尽管如此,坦克的重量也达到了59吨之重。
虽然重量增加了,但是装甲防护增强的效果是显著的,与最初生产的M1坦克相比,据说其强度达到了近2倍的程度。具体说来,前部装甲的强度如果用均质轧制钢板换算值来表示的话,M1坦克的抗弹能力为,M1A1HA坦克的抗弹能力为600毫米。这是相对于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而言的,但是,复合装甲对于空芯装药破甲弹更具有防护威力,此时其抗弹能力可达到1300毫米。
系列未结束。
喜欢不清不楚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