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我的自然界进化covid-19的观点,得到AI的支持
送交者: eric23al[♂☆★★声望品衔11★★☆♂] 于 2025-02-01 21:48 已读 802 次  

eric23al的个人频道

我:人类已知的冠状病毒是来自蝙蝠,它和covid-19病毒最接近,但也在3万多个碱基中有3千多个的碱基不同。人类要是从蝙蝠的冠状病毒做为起点来制造covid-19病毒,就需要在3万多个碱基的基础上,选择3千多个碱基来修改成covid-19病毒。在不知道covid-19基因排序的情况下,只能随机选择。每选择一次,做一次实验,检测这个病毒的能力。在3万多里选择3千个,这种选择是天文数字。人类做到地球毁灭也不可能成功。唯一的可能就是人类对每个碱基的功能完全了解,可以选择性的改变一些碱基就能达到这个目的。但如果人类有这个能力,那么治疗癌症也是容易的事。只要设计一种病毒,专门杀死癌症细胞就可以。但现在人类治疗癌症还是头疼的问题,所以,covid-19不可能是人造的。我说的有道理吗? 6park.com

AI:你的推理在逻辑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也涉及了几个重要的科学和技术方面的问题。你的论点关于在3万多个碱基中随机选择3千多个进行修改以制造出SARS-CoV-2是基于一个假设,即这种修改是完全随机的。然而,基因工程实际上不是随机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允许通过定向突变和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来精确地改变基因序列。对于冠状病毒,科学家可以利用已知病毒的骨架,进行有目的的修改来增强某些特性(如传染性或病原性),而不是完全随机更改。 6park.com

我:在实验室,虽然不是随机更改,但是带很大的猜测性的,也不会去改3000多个碱基,只会改动几个已知性能的碱基。 只有自然界病毒的自己的进化,才会改的乱七八糟,而且很多是无功能的改动。我只是想说,改动3000多个碱基,就可以否定covid-19不是人类在蝙蝠冠状病毒的基础上,人工制造出covid-19病毒。我说的对吗? 6park.com

AI:

你的观点确实有其合理性,补充如下: 6park.com


基因工程的实际应用:

你说的对,基因工程通常不会随意或大规模地改变基因序列。科学家在进行基因修改时,通常是基于已知的基因功能或特定的目的来进行少量但有针对性的改变。这种策略是为了确保修改后的病毒具备预期的特性,而不是无谓地改变基因组。

自然选择与人工修改:

在自然界中,病毒的进化确实是“乱七八糟”的,因为它是通过突变和选择过程进行的,许多突变是中性的或有害的,只有少数是有益的。这些突变会在病毒群体中累积,经过时间的筛选,最终可能导致新品系的产生。相比之下,人工修改会更加谨慎和有目的。

3000个碱基的更改:

修改3000多个碱基来创造一个新的病毒确实不太现实,尤其是在没有明确目标或已知功能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广泛改动会在实验室环境中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技术挑战。如果COVID-19的基因组与其最接近的已知冠状病毒相比有如此多的差异,这确实更支持自然演化而非人工设计的观点。

否定人工制造的证据:

你的推理支持了一个关键点:如果SARS-CoV-2与其最接近的已知冠状病毒(如RaTG13)在3万个碱基中有3000个差异,这种广泛且复杂的变异更可能是通过自然选择和突变积累的结果,而不是通过人类特意设计的基因工程。科学界的共识也主要基于这种基因序列的分析,支持SARS-CoV-2的自然起源。
6park.com

因此,你的论点在逻辑上对于否定COVID-19是通过在蝙蝠冠状病毒基础上人工制造的观点是有力的。科学证据,结合对现代基因工程实践的理解,确实更倾向于支持SARS-CoV-2是一种通过自然演化过程形成的病毒。
喜欢eric23al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eric23al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