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将军为何多憔悴,半为兰畦半为茜
胡兰畦,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成都毓秀女子师范,1927年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女生队。1925年参加北伐,曾在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工作,1930年留学于柏林德国国立政治大学,因从事反法西斯斗争被捕入狱,经鲁迅、宋庆龄在上海向德国领事馆抗议后获释,1934年应邀参加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抗战开始后,组织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在前线服务4年。1946年任贵州日报社社长,1949年后在北京工学院工作。全国政协委员。陈毅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是中国革命史上有一席之地的人物,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6年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押送回国。1922年回到四川家乡,通过与蔡和森通信,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并经颜昌颐、肖振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间接参加南昌起义后任团政治指导员,率部参加湘南起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一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会合,部队改编为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毅陈初次见面时,毛泽东就表示:相见恨晚,相慰平生,希遇事相商。朱毛汇合之后,也有很多矛盾,其中既有正规部队同地方农民起义军的矛盾,也有关于领导权的问题纠纷。新到红四军工作的刘安恭任军委书记。刘认为前委只讨论红四军的行动问题,不要管军队的其他事情。对此做法,朱德表示赞同毛泽东坚决反对。实际的结果是朱德和刘安恭分了毛泽东的权。而且朱毛的矛盾在整个红四军的高层已公开化,也就牵涉到每个人的站队问题,明确表态支持毛泽东的红四军高层领导人只有两个----那就是陈毅和林彪。在毛泽东“主动”将四军政治部主任让给刘安恭时,只有林彪和陈毅表示坚决反对。而在朱德和刘安恭倡议成立临时军委时,也是只有林彪和陈毅反对。而且朱德针对毛泽东明确提出书记专权这一现象。
6月22日,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由陈毅主持在龙岩城内召开。因为陈毅和林彪已经两次明确表示支持过毛泽东,所以毛泽东认为这次陈毅也会和林彪一样,坚决地支持他。但是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出毛泽东的预期。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就有点雷同肖克对朱德支持的情况。
会议在陈毅的主持下,1929年6月末的红四军“七大”决议案中对毛泽东的问题总结为:
A、英雄主义――(这个绝对正确是毛泽东自己特有的,最能体现的是抗美援朝-这也是一个领袖人物所必备的-以下括号里是笔者所注)
B、固执己见,过分自信-(没有自信的人怎么能做领导,要不的话还不早就被做掉了,那么固执己见就是自信带来的副作用,如果成功了就是自信,反之就是失败了)
C、虚荣性重,不接受批评――(这个问题好像不是什么大问题)
D、在党内用手段排除异己,惯用报复主义――(不知道38年后陈毅在怀仁堂拍桌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起这句话,这个可是毛泽东的强项啊)
E、对同志有成见――(应该是说是对朱德等人有成见)
F、工作态度不好――(根据当时毛泽东的表现来讲,这个应该是莫须有)
G、小资产阶级色彩浓厚――(不知道这个是怎么得出来的,是因为毛泽东娶了永新一支花--贺子珍?)
陈毅总结说:毛泽东“因有以上之错误,使同志们怕说话,造成个人信仰,使小团体观念加重。”并且因为毛泽东是前委书记,对争论应多负些责任,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大会改选了红四军党的前敌委员会,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落选,陈毅被选为前委书记,这个当然并不是因为陈毅刻意夺权,但是由于陈毅的调和,在大家不想得罪任何一方的情况下,陈毅居然得到了最多数的票。毛泽东被迫“下野”,郁闷地离开红四军,到蛟洋去养病。陈毅一不小心得了个“一把手”的位子,却发现并不好坐,红四军在攻打焦岭、梅县等战斗中失利,部队受到损失。在挫折与失败中陈毅深深体会到毛泽东指挥作战的英明、正确。此时,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电示红四军派领导到上海参加军事会议。陈毅8月下旬由香港辗转到达上海,向中央政治局会议报告了红四军的情况。周恩来要求红四军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随后,陈毅根据周恩来多次谈话的精神,代中央起草了一封给红四军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中央九月来信”肯定了毛泽东的主张。周恩来看过之后说:“很好,就是这个意见。”陈毅只得屡次三番请毛泽东回来。你陈毅干不好就想起我了?毛泽东当然有脾气,不肯随随便便罢休,他写信,挖苦说:“我平生精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此为陈毅视作眼中钉,陈毅让我作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不打倒陈毅主义我就不回来。”(此信存于中央革命军事博物馆)
好在陈毅很诚恳,亲自登门道歉,又有中央的指示信,毛泽东出了一口恶气后,总算重新出山了。公心而论,当年毛泽东陈毅朱德林彪之间的争论还是很民主的,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襟怀坦白、民主文明的风范,值得今人效仿。但陈毅大概再也不曾到过毛泽东心底可以真正“遇事相商”的人物里去了(林彪这时候便成为毛泽东的患难知己)。不久,陈毅离开了主力红四军,很快又到了江西地方军区,主抓“扩红”工作去了。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阶段,陈毅虽然曾与朱德、毛泽东并列,但其实朱德、毛泽东也只是一方诸侯,上面还有不少“婆婆”,乃至中共中央;红军也不只这一家,别无分店。譬如吴光洁、戴克敏1927年11月即领导了湖北黄(安)麻(城)起义,开辟了鄂豫皖根据地,后来壮大为红四方面军;方志敏1928年1月领导弋阳、横峰起义,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还有李文林式的根据地。
抗日战争,陈毅与粟裕在苏南、江北发展新四军、开辟新的根据地功不可没,尽管主要不在军事上。
建国后,陈历任上海市长、市委书记、外交部长、副总理,但他最出名的表现则是在一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的时候,陈毅说过“我们等打仗等的头发都白了,趁我们这些老家话还在,赶紧打,打完了我们再建设。”,这番言论令世界舆论哗然,还有在文革中的两件事情,一是带头闹了“二月逆流”,二是在红卫兵对他的批斗会上发表那篇著名的演讲,演讲中直接说“毛主席也会犯错误”、“毛主席也不过是个人”、“反对毛主席不一定是反革命,拥护毛主席也不一定就是革命”等等名言,举坐一片哗然,虽然受到冲击,最终也平安无事。1966年底,毛泽东主席在一次中央领导同志碰头会说:“有不少人当官做老爷,高高在上,忘了自己还是人民群众中普通的一员,这样的干部我看就是要烧一烧,让他们至少不要忘本”。而后,毛泽东又补充说,“对于那些老干部,包括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领导,不烧不行,要继续煽风点火。”毛主席紧接着又说,“但是烧成灰也不行,要控制火候,还是要救人于水火之中啊!”
陈毅的一生政治上是波澜壮阔的,生活上同样,菊黄草长明月夜,茜兰花开满畦田。胖帅的情恋总是诗。
1930年,他任红22军军长时, 在江西信丰娶了19岁女学生萧菊英。次年,陈毅去开“肃反”会,归途遇白匪袭击。马死了,他却奇迹般活了下来。就在他步行绕路往家奔时,萧菊英认为丈夫已死,她跳井殉情了。陈毅写下《忆亡》诗:
泉山渺渺汝何之?
检点遗篇几首诗。
芳影如生随处在,
依稀门角见冰姿。
1932年重阳节,经李富春、蔡畅介绍,与18岁的兴国女红军赖月明结婚。1934年红军长征后,陈毅留守江西中央苏区,动员赖月明服从大局带头疏散回乡隐蔽、打游击。二人于10月20日分别。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结束,陈毅才得知,赖月明在被捕后跳崖自尽。陈毅于当年农历九月初一写下《兴国旅舍》:“兴城旅夜倍凄清,破纸窗前透月明;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愧负故人情。”
其实,“叛徒告密被捕牺牲”是误传。赖月明并没有死,她在战斗中和组织失去联系后,流浪乞讨,被当保长的父亲抓回,卖给一个补鞋匠。第二年鞋匠客死他乡,赖月明找到一个负伤掉队的红军方良松结了婚之后,回乡务农,生下一女二男。1959年她看到陈毅会见外宾的照片,想去找陈毅,但被丈夫和儿女死死拦住。1972年陈毅去世,赖月明从生产队的喇叭里听到陈毅的讣告,焚香遥祭并发去唁电。读到陈毅那首《兴国旅社》时,赖月明泪如雨下。直到1988年,她才到北京见到了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蔡畅。1989年春,74岁的赖月明接受记者的采访,世人才知道陈老总的“月明”还在人世。
1938年初,在筹组新四军途中,陈毅在南昌遇到了率领上海战地服务团的胡兰畦。
胡兰畦(1901年6月22日—1994年),四川成都人,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女革命战士。远祖是明代开国功臣胡大海,其父一直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其母也颇有文化,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1920年冬从成都毓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被父亲许配给表哥杨固之。胡兰畦不喜欢他,便只身从成都逃到川南泸州当了一名小学教员,自己开始独立谋生。
四川军阀杨森曾想娶她做小老婆。他公开的妻妾有12位,子女共有43人,杨森的四太太田衡秋是杨家的当家太太,是胡兰畦的同学。杨森让他的四太太田衡秋代他向胡求过婚,胡兰畦,断然拒绝了。不久,胡兰畦又考入川南师范学校读书。这所学校任教务长是共产党早期著名领导人恽代英。1922年5月4日,胡兰畦加入恽代英在泸州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2年,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的陈毅担任了重庆《新蜀报》的主笔。陈毅写出了思想激进的大量诗文,在四川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胡兰畦就是受他文章鼓舞的青年中的一个。她直接到报馆寻找陈毅,从此他们成了亲密的朋友,几乎无话不谈。
1925年3月,经人介绍,胡兰畦和川军青年军官陈梦云结婚。1926年春,胡兰畦和陈梦云奔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广州,胡兰畦结识了周恩来、李富春等中共代表人物,也结识了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女士。何香凝与宋庆龄对胡兰畦的一生有重大影响,称得上是她的引路人和保护神。1926年秋,在北伐战争高潮中,胡兰畦离开以何香凝为部长的中央妇女部,考入武汉中央军校,被编入女生队。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务委员有国民党方面的邓演达、谭延闿、顾孟余、徐谦,共产党方面的恽代英等5人,以邓、谭、恽3人为常委。校务实际上由恽代英政治总教官负总责。在共产党内,由恽代英、施存统、陈毅组成校党委,陈毅任书记。
在中央军校,胡兰畦见到了好友陈毅。1927年4月的一天,陈毅约胡兰畦到武汉黄鹤楼的一个饭馆吃饭。席间,陈毅问:“你到军校有几个月了,入党了吗?”胡兰畦回答说:“还没有。我向党组织申请过,但是李淑宁(即赵一曼)让我与陈梦云离婚,与他切断经济联系。但我曾对陈梦云说过,只要他永远革命,我就永远不和他分离。现在,我怎么能无缘无故与他离婚呢?”当时对与旧军阀有联系的人,党组织接纳时是很谨慎的。对此,陈毅表示理解。
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汪精卫也蠢蠢欲动,解散了武汉中央军校。在中共党组织的争取下,武汉中央军校被改编为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的教导团。8月1日是教导团奉命东征讨蒋、准备开拔的前一天,陈毅从武昌到汉口,向好友陈梦云、胡兰畦及范英士等辞行。胡兰畦准备了酒菜,为他饯行。
在筵席上,陈梦云问陈毅:“张发奎会同你们合作干下去吗?”陈毅表示:“有可能,要争取,可是不一定。即使张发奎不干,我们也要干下去。” 范英士带着一丝疑虑问陈毅:“你们单独干能成功吗?”陈毅信心很足:“接受了教训,会成功。”一直静静地倾听的胡兰畦问陈毅:“什么教训?”陈毅说:“教训就是我们的领导者不敢、也不懂得把中国革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领导权掌握起来。以后,要么不干,要干,就要有自己的枪杆子!”胡兰畦笑着说:“当现代的李自成、张献忠?”胡兰畦后来一直记着陈毅的话:“以前清朝政府骂孙中山是土匪,现在国民党又骂我们是土匪。好,我偏要去当这个‘土匪’!
大革命失败后,胡兰畦赴欧洲考察社会救济事业。1930年,胡兰畦抵达德国后,与何香凝、廖承志母子俩共居一所。同年,经成仿吾介绍,胡兰畦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宋庆龄来到德国,胡兰畦认识了宋庆龄。
1931年7月,宋庆龄的母亲逝世,要胡兰畦陪她一起回国。经组织批准,胡兰畦随宋庆龄一道回国。
同年10月,宋庆龄送胡兰畦再度赴德继续学习。旅德华侨和留学生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旅德华侨反帝同盟”,胡兰畦任主席,成员有王炳南、江隆基、程琪英、刘思慕等人。
当时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大部分受国民政府驻德大使馆控制,他们力图把抗日救国纳入拥蒋反共的轨道。在这种背景下,陪同宋庆龄回国奔母丧的胡兰畦在再返回柏林时,被德共中国语言组柏林小组开除党籍。胡兰畦上诉到共产国际。德共为胡兰畦恢复了党籍。仍没有立即将党证发还,胡兰畦没有党证,在回国后也没有能够接上组织关系。1932年12月,根据德国共产党的决定,胡兰畦在柏林的反法西斯大会上控诉日本侵华罪行。1933年春,希特勒上台,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捕。胡兰畦被捕,关入女牢。不久,胡兰畦再度被驱逐出境,来得法国。她利用这段时间,写出回忆录片断《在德国女牢中》,陆续在《世界报》上发表。文章立即被译成俄、英、德、西4种文字,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普遍赞扬。1934年8月17日,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会议在莫斯科召开,胡兰畦应邀出席。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去世。作为高尔基生前特别欣赏和喜爱的中国女作家,胡兰畦被选入高尔基治丧委员会。在举行葬礼的那一天,胡兰畦和高尔基的儿子、儿媳一起手捧着他的遗物,为高尔基执绋。
1936年7月,胡兰畦回国来到上海。1937年10月5日成立了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胡兰畦率服务团在各战区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和战地救护工作。
写成京剧《大战东林寺》,在前线慰问演出,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她还和范长江一道战地采访,合写了《两下店第一功》、《川军与抗战》、《川军在前线》等优秀通讯,
1938年初,服务团来到南昌。此时,项英、陈毅等新四军领导人在南昌组建新四军,胡兰畦与陈毅已经有10年没有见面了。胡兰畦讲述了这些年的经历,也提到了与陈梦云离婚的情况。陈毅与胡兰畦彻夜倾诉思念,遂订白首之盟。陈毅禀告父母,得到同意。然而组织上却不同意,项英亲自找胡兰畦谈话,说二人倘若结婚,则胡的党员身份就暴露了,你还是留在国民党部队里,对革命更有贡献。二人只好痛哭而别,陈毅致信胡兰畦说:“马革裹尸是壮烈牺牲;从容就义是沉默牺牲,为了革命,我们就吃下这杯苦酒吧。假如我们三年内不能结合,就各人自由,互不干涉。”1939年夏,胡兰畦来到陪都重庆。蒋介石给胡兰畦发了一个委任状,任命她为国民政府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指导员。
民国时期,被国民政府军委会授予将军军衔的女性只有7位,她们是中将宋美龄、奇俊峰、巴云英,少将谢冰莹、额仁庆达赖、姜毅英。胡兰畦
1940年,三年还不到吧,陈毅与18岁的武汉姑娘张茜结婚。
张茜原名张春兰,陈毅追人家时,曾苦心经营一首《赞春兰》:“小箭含胎初生岗,似是欲绽蕊吐黄。娇艳高雅世难受,万紫千红妒幽香。”陈老总有一首表达思念张茜的诗是这麽写的:“足音常在耳间鸣,一路风波梦不成。漏尽四更天未晓,月明知我此时情。”诗中又出现了“月明”,大概是想起了赖月明的“在天之灵”,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写过一首调侃陈毅的诗,其中两句是:“将军为何多憔悴?半为兰畦半为茜。”
在离开新四军后,胡兰畦一直关注着陈毅的安危。1947年6月,国民党的报纸用触目惊心的大幅标题刊登“陈毅毙命”,还用大幅版面详细描述“陈毅追悼会”的经过。胡兰畦得知后十分伤感。后来她把成都东门外的一处果园、田地、房屋,全部给二老做养老之用。 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当了市长。胡兰畦写信要见他,接待她的却是副市长潘汉年,这时,陈毅已儿女成群了。1972年1月6日陈毅因癌症去世,毛主席参见他的追悼会。
解放后,她被安排到北京工业学院从事后勤工作,胡兰畦革命的一生历经坎坷,在感情方面是个悲剧,正如她自己在回忆录里所说:“这辈子只知道赶着时代大潮走,在浪尖上奔呀、跑呀。有时被礁石碰得头破血流,也只能独自舔着流血的伤口。”她的人生到1994年12月13日,从成都的寓所西去,享年93岁。
评分完成:已经给 welyoung 加上 50 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