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4月,徐向前顺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黄埔军校期间,他学习了不少专业的军事理论知识,提高了军事素养。更重要的是,他还在这里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阅读了大量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进步书刊。
北伐战争打响后,徐向前先后辗转于天津、上海,1925年8月,他被分配到了国民军第二军。一进入军营,徐向前很快便感受到了这支号称“革命军”部队中满满的军阀习气和作风。
不久后,徐向前不顾劝阻,毅然谢绝了继续在这里干的邀请,踏上了寻找革命队伍的道路。
1926年11月底,徐向前来到武汉,进入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这一时期,徐向前的周围汇聚了一大批有志向、有理想的年轻人,他和大家一起认真比较着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不同,苦苦思考着究竟哪个党才是真正为人民的党。
为了找到正确的道路,徐向前花费大量时间广泛阅读各种马列主义的书籍。经过几个月的思考和比较,在同志们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人生方向,决定走向共产主义道路,并发誓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业。
1927年初,在蒋介石的策划和指使下,国民党右派公然开始了“清党”行动,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残忍杀害。在我党陷入危急的紧要关头,徐向前于3月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毅然决定为共产主义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此后,无论是革命陷入低潮,还是在被迫走上长征之路的时候,徐向前始终坚定信念,从未有过动摇。
然而,因为徐向前在长征中的表现,外界有不少声音认为他是一个矛盾的人。事情究竟如何呢?
1931年,张国焘作为中共中央代表来到鄂豫皖苏区,与时任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搭档工作。
自张国焘来到红四方面军后,徐向前便深感压抑、郁闷。
因为张国焘表面上对自己重用,但实际上却不信任自己,在很多问题上,从不征求他的意见,就算他提出意见,也不会被重视和尊重。
更过分的是,张国焘还想尽各种办法极力贬低徐向前,企图以此削弱他在红四方面军中的地位和威信。
应对这些问题,令徐向前疲惫不堪,加之他跟张国焘、陈昌浩在感情和性格上也合不来。
因此,徐向前一直想要离开红四方面军。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川西懋功会师,徐向前十分高兴,一方面是因为他看到了党未来的希望,另一方面则是他想要借这个机会被调至中央工作。
当然,他并非为了升官发财,他只是想要为党真正做一些事情。
然而,就在徐向前对未来充满希望,能够离开张国焘和陈昌浩的时候。谁都没有料想到,因为张国焘的野心,红一、四方面军最终“分道扬镳”。
当张国焘得知中央红军兵力还不足2万后,原本还很积极策应中央红军的张国焘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仗着红四方面军的实力,一再伸手向中央要权。
当时,正在前线率领先锋队开路的徐向前还不知道内部已经出现了裂隙,他甚至还向陈昌浩透露了自己想要离开红四方面军到中央去的想法。
7月中旬,驻守前线的徐向前第一次见到了中央领导同志。考虑到张国焘向中央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中也涉及了徐向前的职务,因此,中央领导在与他的接触中保持了谨慎的态度。
但针对中央提出北上的这一命令,徐向强态度鲜明地表示了支持。
红一、四方面军分为左、右路军北上。
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的部队打下包座后,打通了红军北上的通道。右路军立即催促张国焘控制的左路军靠拢。
然而,就在这时,张国焘却发来电报,要求右路军南下。
这意味着他再次违背了中央的命令,拒绝北上。
徐向前不明白张国焘的用意,鉴于形势瞬息万变,毛主席也很着急。但毛主席还是和徐向前、陈昌浩一起给张国焘发去了电报,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北上的原因。
两天后,张国焘回电拒绝北上。
这时,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将希望放在了徐向前身上,只要他跟陈昌浩坚定北上的意见,张国焘也不会再继续坚持。但关键时刻,陈昌浩却倒向了张国焘。
在这一情况下,徐向前心中充满了矛盾,他必须要在北上和合兵南下中二选一。相比之下,徐向前更不愿看到红四方面军一分为二。
最终,徐向前也同意了南下。
毛主席对红四方面军北上已经不再抱有希望,但他还是亲自询问了徐向前的意见,得知徐向前不赞成红四方面军分开的想法后,毛主席没有说话,沉默片刻后便离开了。
当晚,毛主席率领红一方面军北上,并放出警戒哨。
第二天一早,徐向前得知中央红军已经北上的消息后,愣在了原地,半天反应不过来。
直到前线指挥部打来电话询问“要不要打”时,徐向前才清醒过来,并当即怒怼道:
“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
最终,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北上,与红四方面军“分道扬镳”。回忆起这段历史,徐向前直言:“也许心软是我的一个弱点吧。”
实际上,徐向前当时是有冲动抛下一切从中央红军北上的,但他最终还是不忍心丢下与自己一路生死与共的红四方面军,在最后关头,没有选择跟毛主席走。
尽管如此,但不得不感谢的一点是,徐向前果断下令无论如何都不能对红一方面军开枪的命令为维护党内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他如此坚决、果断地下令,一旦擦枪走火,这将给党和红军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失。
参考资料:领导文萃2003年12期、北京支部生活2018年4期、清风2021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