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托邦”到“奴才”再到“圣母”的儒家思想演变史
从“乌托邦”到“奴才”再到“圣母”的儒家思想演变史 6park.com作者:大侠 6park.com儒家起初属诸子百家之一,先秦时期的儒家哲学,和汉朝以后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家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前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孔孟之道的民本思想;后者经汉武帝时期的大儒董仲舒改造为“三纲五常”的君本思想,为了千百年来帝王专制的愚民宣传洗脑工具了。 6park.com第一节 儒家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6park.com我们对儒家另外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就是“三纲五常”,即“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6park.com《论语 颜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6park.com这句话常被人误解为等于“三纲五常”,其实这说的是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为君者有为君的气度,做臣子的有做臣子的操守,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子女要像个子女。“三纲五常”并不是孔子的意思,而是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用于维护帝王专制,到朱熹时被发扬光大,成为帝王专制的武器。 6park.com因为通读《论语》和《孟子》,你会发现孔子和孟子都相当有反骨。孔子非常反对“三网五常”这种奴才的愚忠。《论语》中说:“君使臣以礼,臣侍君以忠。” 孔子说,只有君对臣要以礼相待,才有臣对君的忠诚。 6park.com《论语 先进》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孔子说,大臣要用正道来辅佐国君,如果国君不听,就另谋他就吧。很有一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意味。 6park.com《孟子 离娄下》:孟子告齐宣王曰: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chou)” 孟子在这里讲,国君待臣子如手足,臣子就会待国君如腹心;国君待臣子像狗和马;臣子就会待国君如路人;国君待臣子像泥土草芥,臣子就会待国君如仇人。这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待我好,我就待你好,你待我差,我也会待你差。并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愚孝。 6park.com孟子还说过更过分的话。齐宣王问孟子说:商汤用武力赶走夏桀,周武王带头讨伐纣王,臣子犯上作乱,居然杀了自己的君主,这也行吗?孟子回答:只听说做尽坏事的纣终于被清理掉了,不存在谁杀了自己的君王啊。可见,孟子认为暴君背弃仁义,杀暴君不算弑君。 6park.com孟子的这些想法,后来激怒了朱元璋,试图将孟子逐出文庙,并将《孟子》中忤逆君王的内容都删除,幸运的是,他没有做成,我们今天才能看见孟子的真实思想。 6park.com第二节 儒家的“人性善恶” 6park.com如果说儒家都主张人性本善,并不是历史的实情。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他本人就不是性善论者。关于人性,他留下了两句著名的话:一是《论语》中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句话并没涉及到人性的善恶,只是在表达一种人生经验,即人的天性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二是《礼记》中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认为“美食与美色”才是人性的两大根本欲求。另外,孔子说,我没见像好色一样好德的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6park.com到了宋代,性善论才唱了主角。一些著名儒者朱熹等人,无不是性善论者。宋代儒者“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工夫,与佛教的这一思路十分相似。成书于宋末的《三字经》,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的看法,也就不难理解了。“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说的,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6park.com第三节 儒家思想演变的三个历史时期 6park.com儒学思想演变主要经过三个时期: 6park.com1、孔孟时期的先秦“乌托邦”儒家; 6park.com2、汉朝董仲舒时期的“三纲五常”的“奴才”儒家; 6park.com3、宋朝朱熹时期“存天理灭人欲”的“圣母”儒家。 6park.com首先是孔子过分强调道德,反对法治,认为道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实不然。《万历十五年》曾经详细论述,孔子自己崇信道德,但他没有看到那些无法接受道德教化的人,孔子是活在自己的幻想的大同乌托邦世界里。 6park.com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孟儒家,经过汉代董仲舒,再到了宋代朱熹的时候,孔子思想被篡改得面目全非,民本思想的儒家最终成为了帝王专制的“奴才+圣母”的愚民宣传洗脑工具。评分完成:已经给 小侠2018 加上 50 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