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起源于山东。义和团运动之所以起源于山东,一个重要原因是山东的教会和义和团比较发达,当然与官方对义和团的纵容和支持也有很大的关系。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起因十分复杂,但最根本、直接的原因则是“反洋教”。反洋教既有文化上的冲突,更有实际利益的冲突。为了吸引教徒,洋教会往往来者不拒,还介入到教徒与非教徒的利益纠纷中,帮教徒打官司,导致教民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些人信教是为了寻求保护,有的则是为了逃避官府打击,因此官方对洋教也很反感。 对外国教会在华传教,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清政府一直是拒绝的。康熙年间因“礼仪之争”禁止天主教在中国传教,首开清王朝禁止外国传教士在华传教的先例;雍正时期进一步没收教会地产,禁教更为严厉;至道光年间,清王朝的禁教政策由行政命令进一步升格为法律,《大清律例》明确规定新来传教士禁止进入中国,国人向洋人习教者“拟绞立决”。 后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因此,清政府的对外开放纯属迫于无奈,开放传教亦不例外。由于西方文化、宗教与专制皇权格格不入,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非常排外的。 义和团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有资料显示,义和团与白莲教、大刀会等传统民间秘密社团有关。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宣扬“刀枪不入”等方式吸引群众加入,称为“义和拳”。 拳民的成分也很复杂,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既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等底层民众,也有不少地痞流氓无赖。教民和非教民尤其是拳民的冲突不断加剧,矛盾日益升级,各地教案时有发生。 教案频发的原因很多。由于文化、风俗等差异和土地等利益纠纷,教民与非教民经常发生冲突。无赖教民恶意制造与非教民的官司,无赖非教民加入义和拳后抢掠教民私产渐渐成了常事。 其次,清末经济衰退,天灾不断,人心惶惶。义和团认为灾难的源头就是洋教,“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遮住天”。此外,义和团还谣传洋人医院挖小孩眼睛制迷药、神父用特制器具吸男童阳精等,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深信不疑,人人自危,对洋教恨之入骨。 洋教会除了传教之外,教会也兴医办学,提倡破除陋习(如缠足纳妾等),传播新思想(如宪政、民主等),引起了朝野保守势力的敌视和仇恨。随着矛盾的逐渐升温,双方的冲突也不断升级。 1897年11月1日晚,月黑风高,阴云密布。山东巨野县大刀会成员和民众惠二哑巴、雷协身等一行人手持匕首、短刀和红缨枪,闯入巨野县磨盘张家庄教堂,杀死德国神甫能方济和韩理迦略,酿成轰动一时的“巨野教案”。 这两个神甫本来是去兖州天主教总堂参加“诸圣瞻礼”时,在此路过留宿的。由于能方济和韩理迦略是客人,张庄教堂神甫薛田资出于礼节,把自己的房间让给他们住,谁知道两位客人成了刀下冤魂,自己侥幸捡了一条命。 “巨野教案”发生后的第12天,德国政府派军舰强行占领胶州湾,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山东巡抚李秉衡因此被贬职。 同年,山东冠县(今邢台市威县)梨园屯村民与教堂因土地纠纷发生冲突。梅花拳师赵三多应村民阎书勤等人的邀请前往援助,后赵三多将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次年10月,赵三多等人在冠县蒋家庄“起义”,遭清军镇压失败。 1899年,山东平原县知县蒋楷镇压义和团被打败,清廷加派袁世敦等人前来镇压,在森罗殿战斗中击败了义和拳。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和壮大,与时任山东巡抚毓贤的纵容和支持有很大的关系。1899年,捐官出身的汉军正黄旗人毓贤出任山东巡抚。毓贤属于保守派官僚,极端排外,“固执成见,以为与教民为难者即系良民,不免意存偏袒”。他罢免了镇压义和团的蒋楷、袁世敦等人,在给朝廷的奏疏中将教案的责任归结于教会一方,提出“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对义和拳采用抚的办法,将其招安纳入民团。于是义和拳变成了“义和团”,取得了公开活动的合法地位,口号也由“反清复明”变成了“扶清灭洋”。 有了官方的支持,义和团在山东烧教会和教堂,杀教士和教民,声威大震。在各国的压力下,1899年12月,袁世凯代替毓贤出任山东巡抚。在袁世凯的铁腕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开始向直隶等地移。实际上,毓贤并不是真的喜欢义和团(比如他卸任离开山东之前,把义和团领袖朱红灯等人杀了),而是觉得可以利用义和团来对付洋人和改革派,他的观点与朝廷保守派不谋而合。 毓贤被贬回京后,向端王载漪、庄王载勋和大学士刚毅等力荐义和团可以利用,并获准面见慈禧太后。此前的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皇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史称“戊戌变法”,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反对而失败,维新运动也遭到了镇压。各国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有为、梁启超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但因遭各国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所以她也非常痛恨西方势力,慈禧非常认同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和改革派的观点。 1900年,毓贤被慈禧重新起用为山西巡抚后,唆使义和团焚烧教堂,屠杀教民。同年7月9日,他设计命全省洋教士等外国人集中到省城太原的一处房子内,将46人全部杀害(其中包括11名幼童),他还亲手杀死了天主教山西北境教区正主教艾士杰。在毓贤任内,山西全省共杀传教士191人、中国教民及其家属子女1万多人,焚毁教堂、医院225所,烧拆房屋两万余间,是各省中死人最多的一个省。义和团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更加无理性的肆无忌惮的发展,但义和团的悲剧也是在慈禧的支持下就注定了。 义和团虽然旗帜鲜明地喊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但义和团团员们并不知道,自己所支持的“清”(是慈禧太后而非光绪皇帝),和所欲灭掉的“洋”,从本质上是一回事,他们都是一家人。如果说,在鸦片战争之后,光绪皇帝等人还试图以变法图强来挽救中国,那么慈禧等顽固派则完全是苟延残喘,对列强历来“以和为贵”。 慈禧之所以要向11国宣战,也与什么“爱国主义”无关。简单地说,就是“洋人欺负得太狠了”,影响了自己的权力。因此,虽然义和团曾经“奉旨灭洋”,但发出圣旨的慈禧太后,却绝不会“灭洋”的。她无非是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增加一点与列强谈判的政治筹码而已。等到列强明确表示,不会以光绪皇帝取代慈禧之后,慈禧立即就向义和团伸出了屠刀。 好在被慈禧等顽固派出卖过一次之后,一部分义和团领袖终于认清了顽固派的反动本质,庚子事变后,他们重新打出了“反清灭洋”旗帜,继续活跃在华北平原上。评分完成:已经给 siahu 加上 50 银元!
喜欢siahu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siahu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