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特殊形态是延缓活字印刷术推广的另一个原因。活字印刷术,其技术的推广使用相当缓慢,并没有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与汉字体系不能说没有很大关系。1048年前后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大约在1314年,元代山东人王祯创造出木活字印刷术,到了1488年明代无锡人华燧才开始使用铜活字印刷术。对比之下,大约在元代活字印刷术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1445年德国人古登堡首创用铅合金铸成活字,印制出有关末日审判的诗歌作品。此后这种技术迅速传遍欧洲,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了铅字印刷机械化,从1445年至150 0年,欧洲先后建起1000多个印刷所,出版了35000多种印刷品,发行量多达1000万份,这在人类历史上乃是前所未有的信息大传播。不难看出,活字印刷术在中国经过五六百年才逐渐得到推广使用,而在欧洲只用四五十年便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这是因为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方块体系信息量庞大,数量很多,一副活字要满足排版的需要,最少也得有几万个活字,有的甚至要刻制十几万个活字。这样大的数量,制作工程是相当繁复的。但是,对于欧洲人所使用的拼音文字体系来说,仅需要制作数十种字母、字符的活字,便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排版工作。数千种活字与数十种活字彼此相差两个数量级,这种差距使得以汉字为载体的信息传输速度要比以拼音文字为载体的信息传输速度低出许多,客观上延缓了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普及。”
喜欢张旺教授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