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中国的法理依据《清一統志台灣府》 正文
回答: 为什么“【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国务院官方】:因为元朝 清朝 由 清蒸果子狸 于 2023-01-09 3:02
《清一統志台灣府》 1 台灣府在福建省治東南五百四十里外,又水程一十一更。四面皆海。東西距除澎湖及水程四更外,廣一百里;南北距二千八百四十五里。東至大山番界五十里,西至澎湖島五十里,南至沙馬磯頭海五百三十里,北至雞寵城海二千三百五十里。自府治至京師七千餘里。 2 分野 3 天文牽牛須女分野,星紀之次。 4 建置沿革 5 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國,名曰東番。隋開皇中,遣虎賁陳棱略澎湖三十六島。明嘉靖四十二年,海寇林道干掠近海郡縣,都督俞大猷征之,追至澎湖;道干遁入台灣。天啟元年,閩人顏思齊引日本國人據其地;久之,為紅毛荷蘭夷人所奪。 6 本朝順治十八年,海寇鄭成功逐荷蘭夷據之,偽置承天府,名曰東都;設二縣,曰天興、萬年。其子鄭經按府志,鄭經一名錦改東都曰東寧省,升二縣為州。康熙二十二年討平之,改置台灣府,屬福建省,領縣三。雍正元年,增置彰化縣,領縣四。 7 台灣縣:附郭。東西距除澎湖及水程四更外,廣五十里;南北距五十里。東至大山番界四十五里,西至鹿耳門海五里,南至鳳山縣界十里,北至嘉義縣界四十里。本東番地,本朝順治十八年,鄭成功偽置天興、萬年二縣,屬承天府。其子鄭經升二縣為州。康熙二十三年,廢二州,改置台灣縣為府治。乾隆五十三年,平定台灣逆匪,欽頒禦制紀事文三篇,並御製碑文,勒碑府城,垂示久遠。 8 鳳山縣:在府南八十里。東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七十五里。東至淡水溪大山番界二十五里,西至海三十里,南至沙馬磯頭海二百三十里,北至台灣縣界四十五里。本東番地,本朝順治十八年,鄭成功據之,屬萬年州。康熙二十三年,分置鳳山縣,屬台灣府。 9 嘉義縣:在府北一百十七里。東西距五十一里。南北距二百五里。東至大山番界二十一里,西至海三十里,南至台灣縣界七十七里,北至彰化縣界一百二十八里。本東番地,本朝順治十八年,鄭成功據之,尋屬天興州。康熙二十三年,分置諸羅縣,屬台灣府。乾隆五十二年,以賊匪林爽文攻擾,時城內義民同官兵守御無虞,賜縣名嘉義。 10 彰化縣:在府北三百九十七里。東西距四十里,南北距七百七十里。東至大山番界二十里,西至鹿仔港海二十里,南至嘉義縣治二百八十里,北至雞籠城海六百八里。本東番地,本朝順治十八年,鄭成功據之,尋屬天興州。康熙二十三年,屬諸羅縣。雍正元年,分諸羅縣北半線地置彰化縣,屬台灣府。 11 形勢 12 屹峙海中,延袤二千餘里,為東南屏障台郡聞見錄。四面環海,崇山峻嶺,橫截其中台郡圖志。背負崇岡,襟帶列島,浪嶠南屏,雞籠北衛舊志。澎湖為門戶,鹿耳為咽喉鳳山縣志。七鯤身毗連環護,三茅港匯聚澄泓客問。 13 風俗 14 禾麻蔽野,廬舍依然;畜牧之饒,無異中土台郡聞見錄。節候稍晚,夏乃澍雨,人始耕種,歲一收獲,豐盈常足同上。地無木棉,兼民不知蠶,布帛多資於中土同上。尊敬長老,孤獨廢疾之人、則鄉社人共餔之同上。民非土著,皆泉、漳、潮、惠之人,故習尚與內地無甚異台灣縣志。俗尚華侈同上,喜鬥輕生嘉義縣志。晚稻豐稔,資贍內地,所以戶鮮蓋藏台海使槎錄。 15 城池 16 台灣府城:本朝雍正三年,建柵城,周十一里三百三十四步,門七。乾隆元年,易七門以石,雉堞釘鐵皮,樓護女牆。五十三年,改築土城,周二千五百二十丈,高一丈八尺;以西面濱海,按舊基收進一百五十餘丈。台灣縣附郭。城東門樓上,舊祀關帝。乾隆五十三年,台匪林爽文等滋事,官軍渡海,咸睹神像,尋即蕆功;七月,奉旨重修,御書扁額曰「神威翊應」。 17 鳳山縣城:在興隆莊龜山之麓。本朝康熙六十年,建土城,圍以刺竹,周四里一百八十步,門四,有濠。乾隆五十三年,移建竹城於埤頭,而於此地建龜山石卡,駐兵防守。嘉慶十二年,仍還舊治,改築石城,周八百丈,高一丈八尺,建立炮台,門四,有樓。 18 嘉義縣城:本朝康熙四十三年,建柵城。雍正元年,土築,周四里一百五十步,門四,濠廣三丈。五年,建城門樓十二年,於土城外環植刺竹。乾隆六十年重建,周七百四十四丈有奇,高一丈八尺。 19 彰化縣城:本朝雍正十二年,環植刺竹,周四里一百十八步,門四。嘉慶十六年,甃以磚石,周一千二十八丈,高一丈八尺,並於城之四面及八卦山頂添設炮台五座。 20 澎湖廳城:在台灣縣西澎湖大山嶼西澳。本朝康熙五十六年建。 21 淡水廳城:在彰化縣北竹塹。本朝雍正十一年,環植刺竹,周二里一百六十步,門四,有樓。 22 噶瑪蘭城:在淡水廳所轄三貂溪東五圍。本朝嘉慶十六年,栽九芎樹為城。東西南北相距各一百八十丈,周五百四十丈,門四,有樓。 23 學校 24 台灣府學:在府治西南。本朝康熙二十四年建,五十一年修。乾隆十四年重建。入學額數,閩籍二十一名,粵籍九名。 25 台灣縣學:在縣治東東安坊。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建,四十二年修。雍正十二年、乾隆十四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三名。 26 鳳山縣學:在縣治北門外。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建,五十八年修。雍正七年、乾隆二年、十七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三名。 27 嘉義縣學:在縣治西門外,舊在西門內。本朝康熙四十五年建,乾隆十八年移建今所。入學額數十三名。 28 彰化縣學:在縣治東北。本朝雍正四年建,乾隆十七年修,二十四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三名。 29 淡水廳學:在廳城東門內。本朝嘉慶二十三年建。入學額數六名。 30 海東書院:在府治西南,舊在府學西。本朝康熙五十九年建,乾隆三十年移建今所。 31 崇文書院:在府城內東安坊。本朝康熙四十三年建,乾隆二十四年重建。 32 南湖書院:在府城南。本朝乾隆三十年建。 33 玉峰書院:在嘉義縣西門內舊學宮址。本朝乾隆二十四年建。 34 白沙書院:在彰化縣學宮右。本朝乾隆十年建,二十四年修。 35 明志書院:在淡水廳城北興直莊。本朝乾隆二十八年建。 36 戶口 37 原額人丁一萬八千八百二十七,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一百七十八萬六千八百八十三名口,計二十二萬四千六百四十六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