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又一项技术反超美国,它就是太空发电技术
这一年2月份,NASA发布了一份太空发电的报告,这份报告长达100多页,通篇都说它前景有多好,中国太空发电领先多少,美国应该多重视等等。 从报告里,你就能看到美国NASA有多急了。 为什么这么着急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项技术是美国先搞,但是却被中国反超了。 早在上世纪,美国就在搞这玩意了,当时因为石油危机,美国能源不够用了,美国能源部就联合了NASA,准备在太空弄一个巨型的太阳能发电站,然后用微波将它发的电发射到地面上。 这个计划被称为“1979基准系统”。 要知道,当时其他国家连地球上的太阳能都没搞明白,美国就已经在研发太空发电技术了,而且投资了22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经过一段时间研发后,美国还提出了“阿尔法(ALPHA)”的太空设计方案。 也就是说,美国是太空发电技术的先行者,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可惜的是,阿尔法方案也不成熟,单单太空发电站上的控制、散热、重量等等问题就一大堆,更不用说还有微波送电和地面电站了。 总之,发电效率和成本远高于地面,因此,这个项目被迫推迟,除了美军。 你想啊,美国在全球都有军事基地,还经常到处搞事,能源是美军最头疼的问题,如果有一种能源,能隔空投送,那么美军作战范围就变大很多。 而且啊,太空发电站如果利用的好,还能直接变成天基武器,直接对准某个地方高温照射,妥妥的神器。 所以美国第一个太空发电计划失败后,美军又连续启动了几个项目,美国军火巨头、美国大学以及美国海军、NASA都在积极研发和测试。 可惜这些项目都是东打一炮,西放一枪,基本没啥规模性可言,再加上美国军工的那些吸血鬼的骚操作,自然也就成不了气候。 当然不止是美国,其他发达国家也都一样,欧盟、日本、英国都有太空发电探索项目,无一例外,不是技术不行,就是消极懈怠,没有一个成事的。 反而有一个不那么发达的国家冲出重围,那就是中国。 2022年,全球第一个全链路、全系统的太空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在中国建成。 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从太空发电、到如何用微波送电、再到地面怎么接收电能,全程思路和技术都差不多攻克了,已经到了验证理论的地步。 一旦这个验证成功,那么下一部就可以在太空进行实验了。 如果说欧美太空发电技术还在婴儿阶段,那么咱们已经开始上大学了,只差一步就可以毕业了。 中国太空发电技术到底是怎么突破的呢? 最要感谢地就是段宝岩院士。 早期的时候,咱们太空发电技术其实也和欧美差不多,毕竟作为后来者,咱们当时要技术没技术,要资金没资金,不可能做的比美国还好。 但有一些中国科学家却偏偏不信这个邪,就是要找到一条比美国方案更好的路线出来。 最终段宝岩院士的“欧米伽(OMEGA)空间太阳能电站设计方案”成功脱颖而出,这个方案比美国阿尔法方案的建造和控制难度更低,散热更快,同等发电量需要的太空发电站规模更小。 如果要拿它们进行对比,就好像大哥大和智能机一样。 因此这个方案很快受到国家的重视,2014年,国家16个部委、 130多名科学家经过了一年的验证,最终确认这个方案是可行的。 段宝岩院士这个项目被命名为“逐日工程”,正式开始了中国太空发电的逆袭之路。 2022年,就建成了地面验证站。 然而这项技术依然被很多人低估了,它除了民用和军事作用外,在未来太空探索上的意义更大。 你想想看,咱们未来是要探索太空,甚至在太空中建立基地的,那么能源就会成为每一个国家最迫切的问题。 如果单单靠航天器运送过去,那么效率非常慢,而太空发电站能远程投送,覆盖范围更大,谁先掌握这项技术,谁就能在太空探索上占据领先的优势。 未来一定是太空资源的争夺,庆幸的是,这次咱们不会再错过一个太空版本的“大航海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