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该思考它了:怎么走出你的信息茧房?
马上要过年了,新年嘛,总要有新计划的。 所以这两天,很多朋友找我,聊各种事,而且人这东西,大家都知道,基本就是社会动物,你再与世隔绝,你还是会发现:到一定时候,尤其是这两天,有一大堆人,准备花好几个小时,来和你聊一下人生。有些是他自己的,有些是别人的,大致意思就只有一个:明年或以后,我该怎么办。有点痛苦,我现在特别缺时间,尤其实在吃不消这种好几小时,还长时间的闲聊。 对这种事,我其实在“S叔说”小号里,还有在大号里,其实就讲过无数遍:我很多年前,早就下定决心,不再给人具体出主意,搞谋划了。原因也讲过了:吃力不讨好。为啥呢? 先从最近小红书上,外国人的诉苦说起吧:这段时间,有不少人发现,欧洲国家号称发达国家,其实他们的生活,也没想象的那么好啊!拿着爹妈的钱和贷款读完本科,四年下来背着十几万刀的贷款,找了一份月薪4000刀的工作,每个月房租1000刀,再扣去个税,结果生活紧巴巴,一辈子买不了房,月月还贷款,甚至还有卖血的……很多人就高兴起来了,但我们同时还要看到:这些人虽说每个月彻底月光,卡上一堆堆债,但他们还是能没钱还贷款,却有钱去买车,更新iPhone、Macbook、iPad啥的,基本是代代换……他们不是赤贫,并且还有能力继续消费中产阶级的那些标签化商业品。至于现在诉苦的原因,我也讲过了:纯粹是最近将近10年,欧洲精英阶层,把它们社会衰落的成本,统统转嫁给他们,他们的生活降了,距离破产和贫穷只有一步之遥了。和之前的生活相比,简直是高空坠落,落差太大,才诉苦的。但之前呢?他们的生活,就真称不上是发达国家的水平吗?
小红书上很多人的诉苦,引起人们的共鸣,是因为激发了我们不少人的“信息茧房”效应。2006年,有个叫凯斯·桑斯坦的人,在在他的《信息乌托邦》中提出了“信息茧房”的概念:他说,在信息传播中,公众所接触的信息是有限的,会选择自己愉悦的信息,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近段时间在小红书上,很多美国人为啥痛苦?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在茧房里。但我们反过来想想自己:我们是不是,也把自己关在某个茧房里呢?我们最大信息茧房,就是“小农信息茧房”。小农,关键在一个“小”字。这里的小,不是嘲笑,而说的小家庭:小家庭里面,则又有一定的分工,具体来说,就是男性从事大田劳作,女性操持家务、照料孩子,同时从事手工业副业,这就是所谓男耕女织。就在 20 年前,小农经济还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中国文化,其实还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就算很多人,已经有各种身份,已经脱离农村和农业生产多年,但对不起,其中绝大多数人,在思想上依然停留在小农时代。人的思想,是在他最初的20年,就差不多定型的,很难改变。这种定型的思想,大致有哪些呢?一是很多人都在问自己:我要怎么样努力,才能过上好日子?很多人想到的,不是知识,而是学历。为啥呢?有古代经验:即使是在科举发展顶峰的清朝,秀才占人口的比例也不超过万分之二,举人进士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搞个功名,肯定能过上好日子。有现代经验:过去几十年,因为之前知识分子的短缺嘛,所以各行各业的,你只要能念个大学,尤其是90年代、00年代中期之前,基本日子过得还行。就更能说明学历的重要行了嘛!这种事,日本人当年,其实也是深信不疑的:只要一个人的学历够高够好,他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结果呢?在1990年代,他们发现不对劲了:1992年,日本社会迎来了第一批70后大学毕业生,但与上一代60后的人,他们的人生遇到了大麻烦:泡沫经济的破裂,当年经济增长降至15年以来的最低值,却恰好迎来了为期十年的大学生就业高峰期。
1990年代的日本 结果就是:大学生与高中生的工资被迅速拉近,甚至这种学历快速贬值的现象,当时被被日本社会称为“学历崩溃”,最终与“中产崩溃”、“金融崩溃”统称为“三大崩溃”。现在拼命把自家小孩,往各种高价培训班里去送的人,其实应该自问一句:你自己当年的经历,还能重复一遍吗?之前几十年,可是历史特殊时期!再说另一件事:中国古代的普通家庭财产,是怎么积累的?很多人马上想到地主,想到官僚,但那是在王朝中后期,在大部分时间,其实不是这样的。基本模式是:你从你爹那里继承到了五亩地,你和你老婆生了五个儿子、五个女儿,儿子长大成了壮劳力,大家起早摸黑,一起苦干,赚了点钱,或者剩余价值,你再拿剩余价值,去换更多的地,很多年后你老了,但有三十亩地,有五个壮劳力给你干活,你可以安享子孙们的孝顺。在现代社会,它变形成什么样呢?在缺乏自然资源和殖民地支持的情况下,东亚国家其实普遍是通过高强度劳动和较低的生活标准,来快速积累资本,这包括对农业和劳动力的高强度征税,以及制造业中工人的高工作时长和低报酬。不要相信有些人讲的那样,只有我们在工业积累期,有剪刀差,其实整个东亚地区,统统都存在。获得初步发展后,东亚国家致力于产业升级,从低端制造向更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转型,这时候大学生就值钱了,就上来了。这就是我们很多人之前,遇到过的经历。与此同时,伴随着对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更高要求,追求生产效率的极致,如日本汽车工业的“拧毛巾”哲学,我们的“996”,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理想内核那种家庭农业生产,是一样的。
1990年代的韩国流水线工厂 之后呢?很多人就不爽了:因为即使在产业升级后,东亚产品仍需通过更高的性价比来竞争,这意味着利润空间有限,发展仍依赖于高效利用资源和劳动力。所以又有人抱怨了。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我们自己,其实也在一个大信息茧房中。这种茧房,需要你的智慧,才能来破解。所谓的真正智慧,就是你在生活中,慢慢琢磨出来的各种人的行为规律,还有他们在同样用着什么样的思辨哲学。这种智慧叫什么?抽象逻辑。如何得到抽象逻辑?我们之前学的数学,就是一种抽象逻辑,比如说自然科学依靠数学论证建立,现代医学的可靠性,建立在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之上。但问题是:因为小农信息茧房的干扰,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力,通过数学方法来建立抽象逻辑,只能使用经验归纳法来认识这个世界。像把家里养的动物归纳为家禽或家畜,野外跑的动物归纳为野兽;像把自己过去几十年的从一贫如洗,到现在的至少中产生活,归纳为好听点是知识,不好听点其实就是学历……这些都是经验归纳法。说句实话,这种归纳法的用处,不见得比我们走进某些商店,看到的店里供的那些财神爷,或者发财猫,更加先进,因为它很容易犯错,原因在于用这种办法,更容易建立的,是形式逻辑,而不是抽象逻辑。所以会越陷越深。那怎么办?我不知道。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思想钢印最难破的。
不客气地说,绝大部分人都还沉迷其中,只是有些人陷在70年代,有些人在80年代,有些人在90年代,有些人在00年代,有些人在10年代,有些人在前几年而已……真正把自己的思想,生活在2025年的,极少又极少。这玩意儿就像悟道,只能靠你自己,别人帮不了你。如果你能走出,那是降维打击,毕竟就算是10年代思维的人,怎么可能是你对手呢?很多人不是喜欢看穿越剧吗?不是喜欢看穿越之后,主角光环爆发,就能吊打各种人吗?现实可就摆在你面前的哦。悟出后,世界将是一片宽广,你啥也不用担心;悟不出,很多事情就不好说了。毕竟世界抛弃一个人的时候,从来连“再见”都不会说一声的。新年之际,有不少话,可能很多人不爱听,但我是真心诚意的,一切看大家的造化了。新年,总要有点新气象,新感悟嘛!尤其在这急剧变动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