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批判之(一) 新儒家批判
儒家的复兴一贯的套路都是溯源,打击新的崇尚古的。首先批新儒家,新儒家确实很新,都离我们时代不远,其实新儒家都不值得花时间来批判,因为这些人已经和儒家进行了切割,但是这些王八蛋不打着儒家的旗号又没有人理睬他们,搞了个新儒家的大旗,意思就是儒家不行了,新儒家是全新的不同以往的儒家,在那个人人迷茫的年代,或许吸引了一些人们的关注和希望,但是新儒家不是儒家,就好比纽约是新约克,和英国的约克是两回事。
新儒家存在的时期其实是中国人历史上最没自信的时期,新儒家表面是对本土文化的一点最后的倔强,然而心里面却是完全的对儒学的嫌弃,想不通如果儒学要是强大的话,如何要挨西方的打,新儒家的学问都是所谓的中西方思想融汇贯通,嫁接,佛教儒教康德哲学的大杂烩,比如要做一个地道的红烧肉,结果水放少了,锅底糊了,味道苦了,苦闷极了,补救的办法就是压苦味,首先加咖喱,用更重味道的东西来压苦味,然后颜色跟屎一样的咖喱色,接着再加番茄酱来变红,这样烧出的红烧肉是正宗的红烧肉吗?新儒家就是用力过猛,真的是人如其名,其领袖人物熊十力,一头熊笨不啦叽,用了10头熊的力量搞出了些东西,关键这些东西不灵呀。
其实做学问贵在专一,认为什么好就专心学,其本身儒学功底都不扎实,儒家末流,就因为反对全盘西化的五四青年,批发点佛教的空性,康德哲学的本体认知论,然后就开出了新外王的科学和民主的果,新儒家的最大问题,就是不正宗,不自信,心不诚,你没学到儒学的精髓,书是越读越薄的,这些儒学末流靠加料结果自己脑子都是一团浆糊了。
新儒家分为三代,我们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来谈谈
1. 熊十力:这个人从小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那个时期废除科举,其儒学功底基本没有,最多半年,字还认不全,然后当兵,革命,认几个字就和比一般的当兵的有点文化,后来反佛,认识了梁漱溟,被劝学佛,顶替梁漱溟北大讲唯识论,这个唯识论是大乘佛教两大主要学派之一,这位学了两年佛,然后几年就搞出个新唯识论,别人当一辈子和尚也没搞明白唯识论,和儒学杂交,为了当北大讲师也是拼了,别人北大教授都是留洋博士归来,他读了半年私塾当讲师不搞出点蒙人的东西如何在北大混下去,新唯识论成了新儒家最著名的著作,儒学概念和佛教概念大杂交,高深是高深,一团浆糊,再聪明的人也不知道他要讲什么,他就是为了当讲师不想让你明白,明明一本佛教题目的书硬说成是新儒家的开山之作,1300年的科举制度废除后,儒学跌到最低谷。
熊十力主要的哲学观点是:体用不二、心物不二、能质不二、天人不二。什么是不二呢,就是一,做学问喜欢自己成为一个体系,自己搞一套,方法就是玩概念,体用不二就是知行合一,这样搞不和假冒雪碧,改名叫雲碧一样下作吗。
《新唯识论》这样一篇新儒家开山之作竟然是以佛教唯识宗为题目,反以佛教法性宗为主,又是华严宗,又是禅宗,结合儒学加易经出来的东西,貌似抓中药,几味药下去就为了反唯识宗,他师傅教他的是唯识论,然后还是儒家的著作,其实不是,是反儒家的新儒家的东西,确实有点精神分裂的味道。
2.梁漱溟:他是蒙古族,元世祖的后代,在中国人好多都是自恨党的今天,反倒是蒙古族对汉族文化还是有更多的认同,他应该是新儒家里社会地位最高的人了,民盟的发起者, 冯友兰在文革期间批判梁漱溟,新儒家也互相批评,我也不太多批评了,其社会地位较高, 政协常委,这样地位的人看淡名利,他是没有著书立说提高自己地位的动机和兴趣,他晚年说自己其实是个佛教徒,他想要的生活其实是佛家生活,管好自己,然而外出看到社会的现象又不得不要过儒家的生活,他更像是一个儒学家,和儒学亲近,研究中国的现实和中西方的差异,实践上是乡村治理来改造中国,佛教,民盟,乡村建设运动,大家的认知他是儒家,其实他是跳出儒家,用第三者的眼光来研究儒家的人,希望用儒家的资源来普渡众生,修炼成佛。
3。牟宗三: 受熊十力的影响很大,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牟氏曾独力翻译康德的《三大批判》,融合康德哲学与孔、孟、陆、王的心学,以中国哲学与康德哲学互相诠解。他是第二代新儒家的代表,还是对儒学没有自信,希望儒学和西方哲学的杂交来发展儒学。
4.杜维明:美国人文、艺术及科学院院士,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孟子研究院名誉院长。他认为,长远来看儒家地位的衰落难以挽回。现代儒家思想大受打击,要在中国重建影响力,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位现在还打着正宗儒家的旗号,然后判处儒家的死刑,企图用西方民主来矮化儒家,什么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儒家投降西方意识形态才有发展,必须和西方对话。西方势力才能完全主导儒家的彻底灭亡,儒家占主导的中华文化也会被西方的汉学家掌握话语权后,慢慢灭亡。
新儒家借助佛教西方哲学改造儒学,把儒家化约为思辨哲学,吸纳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主张通过重新阐释和改造传统。梁漱溟的终极向往是佛家。熊十力则吸纳了印度哲学,其弟子唐君毅归宗于黑格尔的绝对唯心论,致力于融合中西哲学。牟宗三精研逻辑,承继康德的批判哲学,杜维明则是西方和平演变中国,从中华文化的根上切断中国未来发展的可能。
每个时代都有面临着不同的挑战,西方的挑战主要是科学的挑战,中国确实是偏科严重的,补齐这块短板,儒家在社会治理上是优势长板,绝对不能让新儒家把中国的发展带偏了,科学的儒家,而不是西化的儒家才是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这才是所谓的文化自信。
回归儒家的本源,结合时势,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才是正宗儒家,儒学的未来一定会走出死循环,用更现代化和科学的方法来经世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