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乌克兰已经没有海军了,击沉巡逻舰的是多点火箭弹集射。这种非制导的直射武器,怎么可能在黑夜里如此精准地从岸上击沉远处的海里军舰?这不是普通的巡逻艇,而是载重1800吨,2018年才服役的巡逻舰。乌克兰能做到吗?
This video has been removed due to a violation of the terms of service. 6park.com
这样的行军状态,老杨在一周前的文章就说了很容易被分割攻击,俄罗斯军方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那么:
它为什么这么多天不行动?为什么只推进了4.5公里?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攻入基辅?
它遭遇了什么难言之隐?
一边是俄罗斯的钢铁洪流,一边是乌克兰的幽灵部队,这显然是一场部队成的战斗。
而随着我们对多方信息的进一步了解,这个谜题正在逐渐揭晓。
02
—
美国网络司令部
我们先回到12年前,2010年,美军增加了一个新的作战单位:美国网络司令部。负责开展网络军事行动及保护军方电脑系统,属于美国国防部的一体化作战司令部。由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成立,2010年5月21日正式运行,国家安全局局长凯斯·亚历山大中将为首任司令[2] ,总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米德堡陆军基地。
关于它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
网络司令部的标志上有一组9ec4c12949a4f31474f299058ce2b22a的密码,美国科技杂志《Wired》曾举办比赛征求破解密码,约3小时密码就被参赛者破解。
网络司令部发言人柯里其后证实了这个谜语,这是以MD5编码方式写出司令部的任务:
“USCYBERCOM 策划,协调,集成,同步并进行活动:领导国防部信息网络的行动和防卫;做好准备,并在指示下,执行全面的军事网络空间行动,以确保美国和盟友在网络空间上的活动自由,并阻止敌方的相同行动。”
大概当时,谁也不会想到,未来战争,在这个节点上,有了一个新的走向。
03
—
一个人和一份报告
埃里克·爱默生·施密特
2001年,担任google公司CEO。2013年,呼吁中国开放互联网,否则Google不会重返中国。同年出版新书《新数字时代》,认为中国是一个危险的,虎视眈眈的超级大国。2015年,google重组后成立Alphabet,施密特任执行董事长。2019年卸任。
离开Google之后,施密特担任了美国智库“中国战略组”的负责人,两年后,一份震惊世界的重磅报告,送到了拜登的办公桌上:
《非对称竞争:应对中国科技竞争的战略》
这份报告提醒美国政府,必须承认中国在某些高技术领域,已经在赶超美国。所谓非对称竞争,就是不需要针锋相对地进行技术对标,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在关键技术方面形成综合的系统优势,以应对中国的挑战。施密特认为美国必须在硬件技术上保持领先中国两代的优势。
细节不多说了,老杨也没有能力全文看完它,重点在于这份报告为美国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其中包括:
建立允许国家和私企高效、合法和公平地分享科技情报见解的机制。
确定如何将私企的预测能力用于安全问题。
成立“情报预备队”。储备一批经过审查的科技专家,能在需要时联络,获得他们针对特定问题的专业知识。这支“预备队”的成员可以来自私营企业、高校或其他相关团体。
大家看明白没有,施密特的建议中最核心的政策就是,将美国私营企业的科技能力整合到美国政府的军事情报战略中。
两个月后的2021年3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新的详细措施。一个由民营企业组成的小组,开始广泛参与美国及英国的国安会议和情报部门的工作。这个由施密特领导的团队里,有很多大家耳熟能祥的名字:
包括Google,Microsoft,Apple,Starlink,Facebook,洛克希德马丁(别忘了前文说到的渡鸦无人机),雷神。。。
这个本来为了应对中国战略而组成民企小组,开始运作起来。不幸的是:
俄罗斯却踩错了鼓点,在这个时间点上冒了出来,俄乌战场,开始逐渐成为了美国新一代战争模式的试验场。
04
—
微软:谁是地表最牛黑客
地球人都知道,当今最强悍的黑客力量,非俄罗斯的网军莫属,不论是日本大选,还是美国大选,都可以依稀看到他们的影子。然而:
2021年下半年,随着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集聚部队,战争一触即发。这时候,微软的一个工程师小组,秘密地进入了乌克兰。他们发现,早在几年前,俄罗斯就在乌克兰的政府系统,包括电力,通讯,军事指挥,网站等等关键节点上植入了沉睡状态的木马程序,小组清理了所有的木马,并且为乌克兰政府建立了相当于美军作战级别的防火墙系统。
2月24日开战前3个小时,俄罗斯网军开始向乌克兰发送木马唤醒程序,2个小时内,微软在西雅图的总部就发送了系统补丁,截获木马唤醒指令。
俄罗斯开战的第一枪,打哑了。
而此时,普京并不知情,还是按照原计划发起了空袭和地面进攻。
在整个战争至今为止,乌克兰的网络系统都在正常工作。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NiaHgYRerib1vnxPHkkn7mb1Vo40TyxoK0mjROuMuyAB0GNE8k36XeiawGNAoPqjQG0mFORBQsgooHALfMj4HkqBw/640?wx_fmt=png)
05
—
Google:认知作战演习
什么是认知作战?说实话,老杨也说不清楚,大概意思应该是通过信息的阻断,甄别,交战一方对形势判断产生错误的认知吧。
在开始的俄罗斯进攻阶段第一天,Google就开启了作战模式。啥意思呢,在担任导航的地图上,俄罗斯的手机就没有办法查看道路的车流路况,而乌克兰的手机却一切正常,紧接着,俄罗斯的手机就没有了网络信号,导致俄军开始到处抢乌克兰民众的电话卡。
此事件造就了现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观,后来乌克兰不得不发布一个通知,警告国内民众万一遇到俄罗斯军队,千万要保护好自己的手机。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认知作战呢?
因为阻断你的信息发布,就是对你敌人的最大支持。尽管你的敌人发布的信息也是真假难辨。
还有就是Google的“神盾计划”。
本来这个计划是为了保护各个国家的维权网站免于受到黑客攻击的。但是在战前,Google就把乌克兰的新闻机构,民间团体和一些组织的网站,都纳入了神盾计划的保护之中,到目前为止,这些被神盾计划保护的网站,没有一个被瘫痪的。
神盾计划有多厉害呢?
这么说吧,一般的民用网站,每秒钟受到20次以上的攻击就基本卡住了。但是,神盾计划保护的网站可以承受每秒钟17万个IP地址发起的45万次攻击。牛吧?
大家有没有这么一个印象,就是在这次战争中,铺天盖地都是乌克兰老百姓发的图片,视频,很少有俄罗斯士兵发出来的。
据说,全世界现在都看不到俄罗斯方面的视频信息,要想看到俄军的正面信息,只有一个地方,就是咱们的央视。这其实并不奇怪,就是信息阻断的结果。
06
—
Facebook:定点清除
这不是段子哈。
乌克兰政府有一个通知,就是建议国内老百姓,看到俄军武装部队的话,就用手机拍照,然后把照片发到Facebook上面去。
这是什么意思?每一个上传的信息,都带有相对精确的地址定位,每一个照片,都能显示出俄军目前的行动地点。同一地点的多张照片,经过一个复杂的Ai系统比对之后,就可以得出当地的俄军状况。
我在想,俄罗斯阵亡的几个将军,还有那些指挥官,会不会就有被老百姓拍了照片上传,然后被系统确认了身份,然后根据情报组织了定点清除的行动?
07
—
星链:无视基础设施
这个大家都知道了,现在乌克兰的网络系统,很大程度上在依赖马斯克的星链计划。
问题是,光凭一个只有35岁的IT部长费多罗夫,乌克兰怎么可能叫的动马斯克这样的人?而且迅速得诡异:
乌克兰隔空喊话后10个小时,星链服务就使用上了。而且马斯克还贴心地为接收基站涂上了一层非金属镀膜,避免受到俄罗斯雷达的侦测。尤其是,还配套送上了移动太阳能供电系统,一个单兵就能背着到处跑。
显然,这都是事先准备好的。隔空喊话只不过是一个掩人耳目的招式。
根据目前现场的测试,星链的网络速度达到了5G的一半速率,超过乌克兰现有的网络速度。也就是说,秒杀了传统的通讯基础设施。
08
—
民企的卫星大战
战争刚一开始,美国政府就和美国十多家民用卫星公司签署了一个协议,要求他们都参与公布乌克兰的卫星照片。
这个事情看似简单,但是作用非常大。美军不参战,但是十几家卫星公司每一分钟都在监视者俄罗斯军队的一举一动,并且通过社交网络,实时发布给全世界。
于此同时,俄罗斯自己的卫星却被民间黑客切断了联络。
请问:
这个仗还怎么打?
俄罗斯的二十万大军,完全成了透明军队,我在哪里,连士兵去路边解个手,偷个鸡都能让人家实时公布到网上,就算藏到树林里,也无济于事。
而自己对乌克兰的军队状态,一概不知道。
64公里长的坦克车队,最先就是美国的民营卫星公司发现并广而告之的。而它在昨天向基辅方向移动了4.5公里,也是卫星发现的。
说到这里,我们不仅会问一个问题:
按照常理来看,不管你的军事部署如何合理细致,在俄罗斯坦克部队这种长距离穿插包抄之下,总会有个别小部队被包了饺子,对吧,这是常理。
但是开战到现在,我们的确没有发现有哪一个哪怕只是旅团级的乌克兰部队,陷入俄罗斯的包围战之中。
乌克兰的部队,就像幽灵裹挟下的水一样,来无影,去无踪,让俄罗斯军队看不见也摸不着。
上面的故事,只是这一周来,老杨搜集了一些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等的零碎信息,稍微汇总了一下,具体这个幽灵到底是美军的潜入部队,还是美国的民营企业联盟,我更想大家作出自己的判断:
这个幽灵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