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注解:这张月球照是摄影棚作品,美国飞船影子和近处石头影子的交叉焦点……是在图片左边的画外-约5或10米的地方,那里有一盏大度数灯正在假装太阳,因为灯离飞船和石头近,所以两者的影子是以灯为中心发射,各个影子的角度变的有夹角。……而真正的太阳照片,阴影应该都是平行的) 6park.com
阴影不平行 | 福克斯纪录片截图
6park.com
国内专家解说美国登月是真的: 6park.com 专家: 我想说的是,这些问题都早就有人回答过。只要你查一下资料,你很快就会找到解释。对上面这个问题的简短回答:
同一张照片上不同物体的阴影方向不同,是观察角度的问题。在地球上沿着铁轨看,你也会感觉两条铁轨在相交。此外,月球表面的起伏也可能导致这种情况。
我还想说的是,在这些问题上跟阴谋论者纠缠是效率很低的。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不要跟一个白痴辩论,他会把你拉低到和他一样的层次,然后用他丰富的经验打败你。对于那些已经钻了牛角尖的人,你给他再多的回答,他也不会改变观点,只会“不听不听,王八念经”,下次又找一堆他认为的造假“铁证”来骚扰你。
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这种骚扰烦人到什么程度。
1969年7月20日,第一位踏上月球表面的航天员是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第二位是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这两位都生于1930年,阿姆斯特朗已经在2012年去世了,奥尔德林还活着。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7RTibXBgZTTsK82Ga348ho3WnicjmS88P5lnZyyoAftibcTibadicabcORCicweAWrxv9pVoSbtqLQIV0gjmibtWUgdhw/640?wx_fmt=png)
阿姆斯特朗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7RTibXBgZTTsK82Ga348ho3WnicjmS88P5qUKic3Nh2hAfInASSP2f8smOHW1Po4j3Niaur7upMMB0MZXzo0tC9ibrQ/640?wx_fmt=png)
奥尔德林
2002年,一位登月阴谋论者西贝雷尔(Bart Sibrel,1964-)带着一名摄影师,在马路上拦住了72岁的奥尔德林(我们到底有没有登上月球?)。他抓着一本《圣经》,质问奥尔德林敢不敢把手放在《圣经》上发誓说自己去过月球。
奥尔德林怒斥他离开,随后保安拉开西贝雷尔,奥尔德林也回到建筑里。西贝雷尔示意摄影师别怕,继续拍,然后追上去继续问奥尔德林:“你是那个自称登陆过月球的人,但其实你没有……”
奥尔德林说:“你可以离我远点吗?”
西贝雷尔继续说:“你是个懦夫,骗子,小偷……”
这次没等他说完,72岁的老爷子就一拳打在了他的脸上!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7RTibXBgZTTsK82Ga348ho3WnicjmS88P58dhEQuNqibasAIJhHbwHINela9l44kBPAMDv5Raib8iaicic7akc1Hqp6dg/640?wx_fmt=gif)
奥尔德林怒打骚扰者动图
好吧,我们不提倡使用暴力,但对奥尔德林的愤怒,我们完全支持!
因此,我们既没有时间精力自学成为照片鉴定专家,也没有这个必要。与其跟阴谋论者磨牙浪费时间,不如对中立的吃瓜群众多讲讲正确的宏观图景,帮助他们提高思维层次,这才是高效率、高价值的做法。
例如,一个最常见也有意义的大图景问题是:为什么50年前能登月,现在反而不能了?
回答是:美国现在不是没有登月的技术,而是不愿意花这个钱了。
实际上,当你仔细阅读登月的资料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登月的收益是什么?
从1969年到1972年,阿波罗计划成功执行了6次登月任务,把12名航天员送上了月球。他们进行了若干次月球行走,收集了382公斤的月球岩石与土壤的样品。这就是阿波罗计划的收益了。
还有吗?还有就是间接的收益了,例如在此过程中研发出来的便携式无线吸尘器、气垫式运动鞋、消防服、脱水蔬菜等技术(https://tech.sina.com.cn/d/s/2019-07-17/doc-ihytcerm4213829.shtml),以及对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通信、导航、遥感等产业的推动。
其实,登月最大的收益并不是这些,而是国家声望。例如看肯尼迪在赖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的演讲《我们选择登月》,他的目标就是在60年代内把人送上月球再安全回来,仅此而已。至于航天员在月球上能干什么,他完全没提。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7RTibXBgZTTsK82Ga348ho3WnicjmS88P5fBe1cbMR0cib3S7rBg0vEzliadPxYiaaZEEfudZmbsAvFZvia9AH1NG2Qw/640?wx_fmt=png)
肯尼迪在赖斯大学的演讲《我们选择登月》
阿波罗计划在工程上是一个伟大的成功,把美国的威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整个人类来说也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你仔细想想,登一次和登100次有多大区别?这些好处其实在登第一次的时候就已经实现了绝大部分,后面再登的收益就很小了。用经济学的术语说,登月从0到1的收益极高,从n到n + 1的边际收益极低。
甚至连观众的注意力都衰减得很快。第一次登月的阿波罗11号,吸引了全世界超过5亿人收看电视直播。但到了最后一次登月的阿波罗17号,收视率就不如体育比赛了。
另一方面,登月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按照1973年的统计,阿波罗计划共耗资254亿美元。换算到现在,这笔钱超过2000亿美元,或者说超过1万亿人民币!
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美国这么多年来不再登月。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下一个最有动机登月的国家就是——中国。
另一个非常常见的大图景问题是:为什么登月的资料都消失了?
例如他们会说,登月时记录的原始磁带没了,登月用的火箭“土星五号”(Saturn V)的资料没了,甚至有人说所有关于登月的资料都没了。
回答是:在这些指控中,唯一沾边的是阿波罗11号的原始磁带,这个确实找不着了。NASA经过三年的彻底搜寻后,还是一无所获。推测可能是由于磁带紧缺,无意中用来录了其他的资料。
由此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呢?
阿波罗11号使用的电视格式跟广播电视不兼容,因此当时是把拍到的图像显示在一个特殊的屏幕上,再用一个传统的电视摄像机观看这个屏幕,就像在电影院里用手机盗录似的。地球上直播的,就是这样盗录水平的视频,分辨率大为降低。因此,我们的损失就是失去了原始的高分辨率图像。这当然很令人惋惜,但跟造假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么,土星五号的资料丢失是怎么回事呢?
回答是:土星五号的资料没有丢失!这是一个谣言!NASA早就辟过谣了,土星五号的蓝图完好地保存在缩微胶片上。
许多人又会问了:那现在为什么不重造土星五号呢?
回答是:一方面,如上面所述,没有这个需求。另一方面,土星五号的许多零部件已经不再生产。就像现在如果要重造iPhone 4,也会有很多零件造不出来,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iPhone 4的资料。
不过,前面我为NASA说了不少好话,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这里有一点却免不了要批判一番,得罪他们一下。在土星五号之后,NASA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发展航天飞机,希望发展一种廉价而可靠的运载方式。结果却发现航天飞机跟火箭相比,既不廉价,也不可靠。
经过这样狗熊掰棒子的50年之后,美国的运载能力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土星五号和航天飞机都退役了,下一代的运载系统还遥遥无期。这是典型的体制问题。现在美国航天员要上空间站,只能坐俄罗斯的飞船,简直是丢人啊!当然了,他们在阿波罗计划中积累了足够多的声望,丢这么一丢丢也无妨……
********************
附本人对上面照片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