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希特勒为何要将第6集团军钉在斯大林格勒?
送交者: 西班牙火腿[♂★★★仁党党鞭★★★♂] 于 2020-09-10 19:39 已读 806 次 4 赞  

西班牙火腿的个人频道

著: 厄尔·F.齐姆克


(上图)斯大林格勒废墟中的德军

1942年11月21日,希特勒命令第6集团军“不要顾忌被围的临时危险”,坚守既有阵地。同时,他还向曼施泰因许诺增援6个步兵师、4个装甲师、1个空军野战师和1个防空炮兵师,但当前可用的只有2个步兵师,其余人马最早也要等到12月第1周时才可能抵达。

11月24日,希特勒命令第6集团军将西北和西南的防线稍微向内收缩,然后构筑起环形防御体系;他还承诺会对第6集团军实施空中补给。在蔡茨勒对此表示怀疑时,戈林向希特勒保证,空军将有能力每天向合围圈中运送多达600吨的补给。另外,希特勒命令第4装甲集团军所辖部队挡住科捷利尼科夫斯基以北的苏联军队,并准备向北方实施反击,以重新建立与第6集团军的联系。

两天后,希特勒在一封信中向曼施泰因说明了救援计划的细节。首先是(必须救援的)理由——放弃斯大林格勒就意味着放弃1942年夏季战役中“最重要的成果”,因此无论代价多大,德军都必须坚守在这座城市里;换个角度讲,如果现在撤退、然后在1943年重新夺回这座城市,那么付出的代价只会(比现在选择坚守)更大。接着他指出了相关步骤:第4装甲集团军必须从科捷利尼科夫斯基地区向第6集团军“伸出手来”,在顿河与奇尔河交汇处建起一个桥头堡,并以此为依托、自西向斯大林格勒再次发起进攻。当该部(第4装甲集团军)与第6集团军重新建立起联系时,后者的补给便可以得到保障,城市因此也就守得住了;与此同时,顿河集团军群将开始准备一次向北的突击行动,以扫清顿河与奇尔河之间的突破地带。

6park.com

(上图)魏克斯、保卢斯和塞德利茨在第51军司令部

希特勒对自己的计划和决定信心十足,那些身处前线的将士却完全无法理解他的感受。在接到本国元首(颁布于)11月24日的命令后,塞德利茨告诉保卢斯,再坚持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部队要么很快突围出去,要么便只剩下投降一途。他认为这早就是明摆着的事情——只要看一看德军早在反攻发起前便早已出现短缺的补给情况就知道了,而寄托在空中补给上的希望不过是一根救命稻草:德军目前只装备有30架容克-52运输机(11月23日时),即使能在短时间内再组装数百架出来——姑且不谈能否完成这样的壮举——部队的补给也无法得到完全满足。

保卢斯虽然尖锐地批评了塞德利茨,说这些并不是他需要考虑的事情,但实际上相当同意这些观点。11月26日,在给曼施泰因的一封私人信件中,保卢斯再次请求赋予他必要时自由行动的权力;同时他还指出,前三天的空中补给只实现了承诺中每天300架次、600吨空运量的一小部分。于11月27日开始担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的曼施泰因很清楚希特勒的计划,因此没有回复保卢斯的请求。

希特勒之所以会做出将第6集团军钉在斯大林格勒的决定,无非是基于如下两个基本假设:一、德军可以成功抽调足够部队来实施救援行动;二、直至战役结束前,第6集团军都可以通过空中补给来保持基本战力。从表面上看,(进行)空中补给只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飞机数量与承运吨位是否相匹配的算术题。可事实并非如此。退一万步讲,即便飞机数量充足,空中补给这个问题也仍然无解——1942年11月下旬,德国空军面临着开战以来最为沉重的压力。它被拖入了真正的两线作战(斯大林格勒和北非)之中。截至11月底,已有400架战斗机从苏联战场被抽调至北非战场,东线德国空军的力量在整体上被削弱了六分之一,作战效能则降低近三分之一。11月29日,陆军总司令部估计在东线剩余的2000架飞机中,已经只有1120架仍能投入使用。

指挥第4航空队的沃尔夫拉姆·冯·里希特霍芬上将在11月25日报告说,他目前有298架三发型容克JU-52运输机;而要完成为斯大林格勒守军提供补给的任务,他便需要500架这样的飞机。他建议希特勒允许第6集团军突围,然而德国独裁者再次选择了“断然拒绝”。随后,里希特霍芬只能使用亨舍尔HE-111型双引擎轰炸机来客串运输机的职责;此举不但进一步减少了可用于作战任务的飞机数量,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空中补给(运量不足)的状况。事实上,若想在无法确定天候条件和没有足够地面支持的情况下飞越苏军控制区域,一两次或许可以侥幸做到,可要是打算将这种行动持续下去、把手头上的飞机组织成一条有效的空中运输补给线,以德军目前情况来看是完全行不通的。

在11月29日当天,有38架JU-52(每架可装载1吨货物)和21架HE-111(每架最大载重量为1000磅)起飞;其中只有12架JU-52和13架HE-111降落在合围圈内。第二天,有39架JU-52和38架HE-111被派出,但分别只有30架和36架完成任务。按照这样的战损率来计算,德国空军显然无法持续(进行空中补给)太久——若想拯救第6集团军,德国人就必须趁早行动。

12月1日,顿河集团军群开始为解救第6集团军的“冬季风暴”(Wintergewitter)行动做准备。该行动的主要任务将由第4装甲集团军所辖的第57装甲军执行,该军拥有2个新近投入战场的装甲师(第6和第23师),当时正处于从科捷利尼科夫斯基近郊向东北方斯大林格勒推进的路上。罗马尼亚第6和第7军会承担这次行动的侧卫任务。


(上图)战场形势图:斯大林格勒,1942年11—12月

此外,“冬季风暴”的次要任务是:第4装甲集团军在得到第48装甲军加强后,从顿河与奇尔河交汇处的桥头堡出发,向卡拉奇攻击前进。第48装甲军司令部在将麾下第22装甲师和罗马尼亚第1装甲师部署到奇尔河一线的同时,接过了即将投入桥头堡的3个师——第11装甲师、第336步兵师和第7空军野战师的指挥权。在行动中,保卢斯会把所有装甲力量集中在合围圈西南边缘,同时做好一切准备,在接到命令后迅速向第57装甲军所在位置攻击前进;他的后备计划是朝卡拉奇方向突围,但无论如何都必须控制好北部和斯大林格勒方向的防线。此外,曼施泰因希望相关部队能在12月8日黎明前就做好一切准备。

“冬季风暴”行动的前景在第一眼望去时便让人感觉不太靠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可行性更是愈发渺茫。第6集团军为西南方向的突围动员了2个摩托化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拥有80辆坦克);但在从12月2日开始的那一周里,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发起了一次经过精心策划的分割围歼作战,上述3个德国师还未开始行动就被牢牢困在了原地、一直动弹不得。自12月3日起,由于苏军在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奇尔河防线当面的活动日渐活跃,因此曼施泰因不得不将原本准备移交给第48装甲军的3个装甲师留在该地;如此一来,第48装甲军向斯大林格勒的进攻行动便化为泡影。尤其雪上加霜的是,原计划要加强给第57装甲军的各师姗姗来迟,陆军总司令部最后也只给顿河集团军群提供了2个空军野战师以加强防御—1个分给第48装甲军,另1个则分给第4装甲集团军。

到12月9日,“冬季风暴”已经缩水为一场规模只有2个师的闹剧。

本文摘自《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

6park.com

喜欢西班牙火腿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西班牙火腿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