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一块地,头是一片遮“才是真正的人权,看中国封建帝王这么做的。
回答: 真赚钱,绝对财务自由的美国人狠少狠少…… 由 :)123 于 2020-09-09 23:23
华夏民族以农耕立国,是农耕民族。一个五口家庭,百亩粮田,种蔬菜,栽桑麻果树,养鸡鸭猪羊,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裕,但可以满足了。这是中国历代王朝创建时所规划的,也基本上做到的,给人民的生活。三千年以来,中央王朝都以为人民提供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即土地)为政府的最根本的责任。 农耕人民的思想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少时,父母养育自己。中年身强力壮,敬养父母,抚育儿女。年老体弱力衰,靠儿子,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中国人生活有保障,老来有归属,人生也就有活头。人生有安有守,所以不求冒险创业,不期大富,修一个好名声,还有百亩田,留与子孙耕,代代不已。 中国的王朝是以农耕为天下第一政事。新王朝成立时,因为开国皇帝建立的政府都是强有力的政府,能够实行中国王朝正统的政治理想,也就是儒家思想的精神。男子18岁后,政府授田百亩,必须勤力耕种。三年之耕,必须节省而留下一年之用。21岁时,为国家服役一年。在此一年里全家靠之前的节省过日子。这当然是国家为人民置产,人民要守卫这个国家的思想。但中国的大儒们有更深的用意:在人生的开始,人民必须学会勤劳节俭。不然的话,作为农耕民族,个人是活不下去的,民族也是生存不下去的。60岁还田于政府。此时,必须依靠儿媳供养。儿媳供养父母,只要有一个好的风俗习惯,在全社会实行并不难。儒学的大师们顺势建立了一个全方位的重孝道的社会体制:在刑法,政府褒奖,史册扬裁、风俗舆论、伦理道德、宗教鬼神道等。孝是华夏伦理道德的基础,然后由孝入忠:对皇帝、朝廷、国家、民族、家族、责守尽忠。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圣朝以孝治天下”。华夏文明要求人民对王朝忠的同时,也要求王朝替天行道,施仁政,必须为人民谋生计。如果王朝不能替天行道,是要革命的;反动者被人民诛杀,只是杀一匹夫,一民贼而已。这是儒家思想关于国君理论的核心,是肯定王朝循环的。 农耕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但要生存下来,却依靠全社会:如抗旱涝,止虫兽,抵抗游牧民族的侵杀。所以农耕民族是以有组织的、大集体的方式生存。秦汉以来两千年的社会模式是:宗亲乡党,聚族而居,大家守望相助,和睦友善。通常是“民间事,民间管”。有纠纷,肇受两方自己去找一个双方都接受的乡绅去评理,做裁判。一个能说明中国乡村自治的精神的是吃讲茶。选一个公共场所,如茶馆,请一位乡绅做主持。双方陈述原因、理由;任何人都可以旁观,可以发表意见、评论,以理以情以法取胜;最后由主持裁决。中国人要的是公平正义,是双方和全社会的人都能心服口服地接受。任何人(包括皇帝)以任何权威按照任何程序作出的决定,都必须要让大家能心服口服。这是真正的公平正义,对西方人来说,象天方夜谭一样不可能。西方文明从古到今在思想、理论上永远达不到的境界,在现实生活永远做不到的水准。 不平则鸣,当民间管不了时,才去见官。从知县开始,去知府,去知州,去刑部。可以拦路喊冤,直接向大臣、皇亲、皇帝告状,还可以向鬼神述怨,向宗庙陈情。这些都是现实可行的,也是有效的。只要被冤枉的人有决心,是不需要权势与金钱为基础,就可以做到。大的冤案总是记在史册里,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指责王朝的荒庸无道,哀悼无辜的冤魂。
|